首页 理论教育 生的局限性教育设计,通识教育设计纲要

生的局限性教育设计,通识教育设计纲要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对的,通识教育当以人人能获益处为前题。第六项则是回到第一项的出发原点,通识教育课程,即应审察人类的生物性及其文化性,并由此认识文化传统如何形塑了人类的自我认知,也如何不断提升了这一认知的境界!因此,这种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可以称之为「人的现象」,或是对于「人的现象」之探索。

生的局限性教育设计,通识教育设计纲要

许倬云:通识教育设计纲要

 

通识教育在台湾高等教育园内,已是不断讨论的课题。许多大专院校,也纷纷推出通识教育的课程,有的以博学多闻为目的,开了一大堆的课程,任学生挑选,结果是有如自助餐,各自挑选喜欢的食品,浅尝即止。有的以选读经典为目的,俾学生领略其文化的精华。但何谓经典?是圣经贤传?是某一学科的开山之作?是文学的不朽作品?都有待斟酌。精读一二部?抑是选读许多片段?也都难有恰到好处的抉择。等而下之,将当年三民主义,中国近代史等课程,改名为通识,聊备一格,更是有背通识教育的原意。

我以为通识教育的设计,必须从其默认的目标考虑。通识可以是为了培养博雅君子,也可以是为了训练经国济世的通材,也可以是为了提升个人的见识与修养,订下了目标,方能作相应的建构工作。以上所列诸项目标,均有其价值,却也未必是可以施之于人人而均能有效。相对的,通识教育当以人人能获益处为前题。为此,我建议以如何界定「人」为主要目标,俾受过通识教育的学生,至少有相当程度的自知之明,以下即是我构想的课程。

第一项,是「人」作为灵长类动物,当放在生物演化过程中的哪一处?在这一生物学的课题中,还必须有生理学的讨论,以观察人类这一种生物,其生理结构与功能,俾学生对于自己的身体内外,也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项,先是由生理状况衍生的心理状况,俾知身,心,与行为之间的关联,并界定所谓「正常」及这些界定的局限性。

第三项,则是文化层面的社会性,亦即讨论人类群居生活的诸种可能性,以及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诸种实践形式,例如家庭模式、社群模式,性别差异与其相关的团体结构及功能。更为复杂的部份,当是复杂社群,如部落、国家等观念。

第四项,则是文化层面中人与环境的关系。其讨论课题亦即利用原生的种种形态,包括采集、渔猎、农、牧、工艺,工业生产与现代科技。当然,我们必须在这一部份,也包括经济理论,生产与分配,人对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等项目。这一部份,历史性的叙述,乃理论的探讨,当并存不悖。(www.xing528.com)

第五项,则是文化层面的理念性。这一项目,包括了人类历史上,建构复杂社会的种种讨论,例如政府形态,秩序观念等课题,其中必然涉及的项目,也包括人对于自己在宇宙中何以定位。借重哲学科学的探讨,在超越性思考许多终极关怀时,如何设定前提及开展的逻辑。当然,具体而言,我们必然会界定那些终极关怀的范畴:生死,善恶,好坏,命运,以及如何思考这些课题的思考,例如对错,是非,圣凡,因果,道理,及数学与信仰的重大课题。

由第二项到第五项,应当分别就课题,瞻见几个人类主要文明系统中,若干主要学理的内容,并且介绍其观念的演变过程,课程读物也应为选取有关学说的篇章或其摘要,俾学生知道许多讨论的发展方向与阶段,并且,由比较各主要文明系统中这些观念,学生也会领略各文明系统自己默认的前提,及其衍生的局限性。

第六项则是回到第一项的出发原点,通识教育课程,即应审察人类的生物性及其文化性,并由此认识文化传统如何形塑了人类的自我认知,也如何不断提升了这一认知的境界!

我建议的这一设计,实际上是探索「人」的存在,何以成为宇宙中与生物界的一个独特「现象」。因此,这种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可以称之为「人的现象」,或是对于「人的现象」之探索。一个学生,不必因为选习了这样一门课程,即进入哲学的领域。我的构想,无宁是帮助青年人,培养自知以知人、自爱以爱人,由己及人,由人知天,及体会到天人之际的对应与互倚互动。经过思考与反省,我们也许会发展对与人己,群我,群际,天人, 都有比较清明理智的认知, 也有比较体念的情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