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把握学习的要求,学习追求的智慧的五个层次

把握学习的要求,学习追求的智慧的五个层次

时间:2023-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值得注意的是,爱因斯坦早期的科学成就是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学习需要追求智慧。学习需要追求智慧,学习成果标志是智慧,通过学习思考之后,把复杂的东西弄得越来越清晰了,弄得越来越明白了,人的学习才能达到悟性状态。学习追求的智慧有以下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博闻强记的智慧。据说,钱钟书上大学时候,在图书馆里和他同学说这个书架上的全部书我都会背,他的同学随意找出一本问第245页第4行是什么,他立刻背了出来。

把握学习的要求,学习追求的智慧的五个层次

学习要发愤努力。学习就像进果园摘果子。有人举手之劳,有人踮起脚尖摘果子,有人是奋力一搏,跳起来摘果子。学习就是要发愤努力,跳起来摘果子。现在的学习,真正跳起来摘果子的人很少,踮起脚尖摘果子的人也不多,大多数人是天然惰性驱使。所谓顺其自然,结果学业平平。苏联一位作家在其《奇特的一生》书中写道:“大多数人,从来不想尝试超越自己可能性的局限,很多人是以低于自己一半的效率生活。”人的潜能是巨大的,然而大多数人对其开发是微乎其微的。

学习需要甘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学习是苦事,也是乐事。学习的发现、收获的满足感是对付出的最好回报。居里夫人讲过,科学探索研究,本身就是一种至美、一种享受,带来的快乐本身就是一种报酬。著名诗人歌德也认为,一个真正有才干的人,都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感。

学习要抓紧时间。人生苦短,人生工作时间更短。学习要有时不我等、时不我待、时不再来的紧迫感。说白了,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是过眼烟云,一去不复返。今天,稍纵即逝,要紧紧抓住,牢牢把握。明天是希望。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时间就是金钱”,需要重新解释,利用时间的效率才是金钱。时间就是发展,时间就是前途,时间就是命运。

学习需要拓展视野。学习首先要学知识、学方法。比知识、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视野。所谓视野,就是要有深远眼光、全面眼光。有时认识问题、观察问题需要肉眼,有时需要显微镜,更多时候需要望远镜,登高望远,才能高屋建瓴,才能势如破竹,深入本质,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世界。仅有知识的人,看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有眼光、有视野的人,可从石头里欣赏风景,从沙子里透视灵魂。

学习需要形成智慧。智慧是人生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智慧是在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提升。然而智慧不简单等同于知识,也不可简单等同于经验。智慧需要磨炼。人生磨炼对人生智慧形成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是一帆风顺还是身处逆境,只要能勇敢面对,很好总结,这个过程就会成为智慧生成的重要源泉。现代社会,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受到时代质疑。仅有知识没有能力的人无法与时俱进,满腹经纶不会转化的人无法成就大事。光有知识不是力量,甚至会成为你的包袱,你驾驭了知识,知识就是你的财富

在科学史上做出最大的原创成果的人,多数都是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就成功的。首先是牛顿,年轻时的牛顿知识并不多,经验也不丰富,但是他的新思想层出不穷。以至于见到苹果落地就想到了地球有一种力量在吸引着万物,因此,他发现了对人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了任何两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吸引力,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另一个最有原创力的人是爱因斯坦。值得注意的是,爱因斯坦早期的科学成就是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他1900年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两年后,才找到了同他的科学研究毫无关系的瑞士联邦专利局的固定职业,因此,当时他所有的物理理论研究工作都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到1905年,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几乎同时在相对论光电效应布朗运动这三个不同领域里齐头并进地取得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成果,这在科学史上是个奇迹。

光学知识是不行的。知识是一种对外部世界纯认知的态度,是关于整个外部客观世界的认识成果。知识只是告诉我们事物是什么样的,而智慧则是一种涉及人生主体实践的、体验的、醒悟的态度,会指导我们应当如何去做。智慧不仅涉及认识,而且离不开实践。只有把知识正确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产生智慧。

在农业社会,知识往往体现为经验,通常的表现形式是“我爷爷说”、“我爸爸说”等,而且知识的积累是非常缓慢的;进入工业社会,人类通过对科学规律的发现来积累知识;进入信息社会,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巨大变化,知识的产生规律与传播方式也随之变化。农业社会的知识量相对有限,工业社会的知识量比较丰富,而信息社会的知识量可以说是海量。可以这样概括:

知识既是认识的结果,更是探索知识形式的过程;

知识既是事实概念的系统描述,更是掌握知识的方法;

知识既是认识客观世界的相对真理,更是不断发展的过程。

知识只能告诉我们真假,只有智慧能告诉我们善恶对错。智慧本身就是一种德性,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根本性洞见和澄澈无比的精神状态,因而是一种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的能力。(www.xing528.com)

承认知识与智慧的联系,要求我们在增强自己智慧的过程中,要重视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但同时要看到,智慧是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是能力与德性的统一。因此,要形成智慧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勇于实践,即不仅要“学”,而且要“习”,将知识在实践中正确地运用,不仅加强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加强道德修养和人生的觉悟

知识只有转化为智慧才是力量。台湾星云大师有一个特别形象的比喻,知识这东西本来也很好,可是知识要是老学却不消化,那么知识也会生病的。知识的知字加一个病字头,是痴,世界上有些人就是读书读多了,读书读的不消化,读出病来了,这叫痴。知识不代表一切,知识毕竟是外在的东西,只有让知识进入人的本体,渗透到人的生活和行为中,才能内化为能力,升华为智慧。知识如果不能转化成为我们生命的智慧,没有任何意义。

那么,用什么来驾驭知识呢?就是用智慧来驾驭。智慧是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一种能力,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

学习需要追求智慧。智慧作为能力和品质,不仅是一种认知的理性能力,而且还包括人的情感能力和道德能力,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个智慧之人,不仅“智商”高,而且“情商”、“德商”也要高。学习需要追求智慧,学习成果标志是智慧,通过学习思考之后,把复杂的东西弄得越来越清晰了,弄得越来越明白了,人的学习才能达到悟性状态。

学习追求的智慧有以下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博闻强记的智慧。一个人可以做到博闻强记,可以有很多具体知识。学术大师钱钟书知识非常渊博。据说,钱钟书上大学时候,在图书馆里和他同学说这个书架上的全部书我都会背,他的同学随意找出一本问第245页第4行是什么,他立刻背了出来。

第二个层次,触类旁通的智慧。你懂自然科学道理,也能用它解决人文科学问题,你懂西方世界,也可以用它理解东方世界事情。有些道理有一致性。

第三个层次,感悟选择的智慧。就是我们所说悟性,同样对人说一样的话,有的人很费劲,怎么听都不明白,而有的人一点就透,而且能作出一个正确的选择。西方政治家很相信人的直觉。比如说有几个方案,哪个方案能做,哪个方案不能做,让学者研究十年也不见得研究清楚。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道理。政治家往往会有一种直觉,三个方案一听就明白了。他实际早就决定了,只能采取这个方案,但是其中的道理他说不清楚。

爱因斯坦所就读的大学,出了好几个世界级的数学大师,但爱因斯坦却选择读物理系。爱因斯坦说,他到数学系之后不能决定哪件事是最重要的,他应该从哪里着手。物理系虽然没有名牌教授,但是他发现物理的各个领域不一样,他一下子就区分出哪些知识是重要的。

第四个层次,多向思维的智慧。多向思维就是既有正向的考虑,也有逆向的思维。具有多向思维以后你会发现,对于一个对象、一个命题、一个判断,可以有多种解释。

第五个层次,创新创造的智慧。最高级的智慧就是创造,就是创新,就是创意。通过思维,提出了与众不同的、前所未有的新办法、新思维、新论点。

学习需要追求卓越。卓越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境界,是将自身优势、能力以及所能使用的资源,发挥到极致的一种状态。要达到卓越状态,必须坚持不懈学习。行为科学认为,一个人有多种层次需求。第一个层次是温饱需求,如果食不果腹就不会感到幸福。第二层次是精神生活需求,精神生活包括友谊爱情艺术音乐等。第三层次就是受到社会尊重需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一旦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和愉悦的精神生活后,他最大需求就是做事情影响社会,得到社会认同。人生追求无非是两种,一种是物质的,一种是精神的。对精神的追求,是追求卓越;对物质的追求,是追求平凡。物质生活的需求是有限的。精神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对人生更重要。加强学习,就是精神的需求,就是追求卓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