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构建细节文化,构建细节文化的内容

如何构建细节文化,构建细节文化的内容

时间:2023-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细节决定成败,是时下颇为流行的话语。所以,创建良好的落实文化,还必须构建细节文化。构建细节文化,离不开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这名男子乖乖地交了罚款。工作落实是有标准要求的,构建细节文化,要求组织成员在落实工作任务时,钉是钉铆是铆,不打马虎,处处用标准“死卡”不放。2010年3月10日,于天照来到里木店特大桥工地,负责特大桥的施工安全。

如何构建细节文化,构建细节文化的内容

细节决定成败,是时下颇为流行的话语。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我们也不能否认,细节对成败确实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细节不仅对成败确实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也对工作任务的真正落实起着关键的作用。一招不慎,也许就满盘皆输。所以,创建良好的落实文化,还必须构建细节文化。如何构建细节文化?

第一,强化细节意识。构建细节文化,首先要强化细节意识。强化细节意识要求组织中的所有成员都能重视细节,认识到细节对工作任务的落实的重要性,养成重视细节的习惯。

我们不妨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们的有些工作不能真正地落实?原因当然是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就是我们缺少细节文化,做事满足于差不多。而相比于我们,日本人重视细节的精神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IT经理世界》2004年第21期的“屯田制造的崩溃”一文,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国内有一家汽车制造厂,从日本请了几个技工来工厂工作。他们发现,这几位日本技工在工作时非常注意细节。比如,他们在拧螺丝钉的时候,总是要先在地上铺上白布,把要拧的螺丝钉一一放到上面,拿一个拧上,然后再回来拿另一个。

而我们中国工人在拧螺丝钉的时候,总是把螺丝钉揣在口袋里,直接到现场一口气拧上。

两种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日本技工的做法不会出现漏拧的现象,而中国工人的做法容易出现漏拧的情况。

如果出现了漏拧螺丝钉的情况,就会影响产品质量的落实。

第二,培养认真态度。构建细节文化,离不开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认真,是指严肃对待所说的话、所做的事,不马虎。严谨认真是组织成员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的前提。

毛泽东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讲“认真”,我们在说话时,就不会信口开河,随便承诺,而是言必有据,实事求是,说了就算,承诺就兑现。

讲“认真”,我们在做事时,就不会敷衍了事,马马虎虎,而是谨慎严谨。在德国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在德国的柏林,一位西服革履的外国男子在大街上走着。他随手将一个空瓶子丢进了路旁的5号废物箱中。

这时,一位警察走过来,彬彬有礼地对他说:“先生,您的瓶子投错了箱子,按规定应该罚100马克。”

这名男子乖乖地交了罚款。原来,5号废物箱是专门回收废钉子的,瓶子应该放进另外的废物箱中。

认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哪怕是丢弃垃圾都不能例外。丢弃垃圾时,也要看一看,是否投错了箱子。唯有如此,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井然有序地落实。培养认真态度,必须树立“100-1=0”的意识。

第三,死卡标准不放。工作落实是有标准要求的,构建细节文化,要求组织成员在落实工作任务时,钉是钉铆是铆,不打马虎,处处用标准“死卡”不放。王建承先生在《抓安全就得钉是钉铆是铆—记六公司第三项目部安全员于天照》一文中详细记载了于天照用标准“死卡”不放落实工作任务的故事。下面是报道的原文:

“这地面没填实,立杆绑得也不直,拆掉重搭!”看着刚刚搭起的98号墩脚手架,于天照严肃地说。像这种因施工稍不规范就命令工人返工重来的事已不是第一次了。(www.xing528.com)

于天照就是这样,抓落实执行钉是钉铆是铆,处处用标准“死卡”不放。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卡”得人人按标准化施工。

2010年3月10日,于天照来到里木店特大桥工地,负责特大桥的施工安全。

里木店特大桥在哈齐客专一标段DK18—DK49处,长5000多米,153个桥墩,一个墩8个桩共1300多个孔,施工从钻孔开始。

一到里木店,于天照就先确定危险源。在他看来,抓安全必须从源头抓起。泥浆池、防护栏、深基坑、电闸箱、发电机……每个危险源都挂上“危险源警示牌”,天天反复巡视死看死守。这也是公司安检室要求的,“一法三卡”安全工作法有明确规定;对上级的指示精神,他总是落实得有板有眼非常到位。

钻孔时,全队18台钻机分成四伙同时作业,隔500米一伙。于天照天天来回巡视。有的钻孔桩在路边上,泥浆池深3米,行人掉下去就是事故,他把这作为防护重点,仔细检查每个泥浆池护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牢固;靠近路边的护栏经常被来往车辆剐倒或剐歪了,他总是及时上前重新稳固,还要检查电焊机是否完好,“漏保”开启是否灵活,不行马上更换;对“待笼”的桩孔总要检查一下有没有覆盖防护,即使仅“待笼”一两个小时也必须防护到位;遇到打混凝土时,他总要上去检查导管连接得牢不牢。导管长18米,分五六节,他一节一节地检查,检查完导管管箍又检查钢丝绳卡环。他知道,这看似小事,但极易留下安全隐患。若管箍拧得不紧,灌注混凝土时掉下一节导管灌桩就无法继续进行,就容易造成断桩。卡环不紧,提导管时钢丝绳就容易脱落,导管提不上来就会影响施工或造成质量事故……总之,在他眼里,事无巨细大小,只要和安全生产有关,都要仔细检查一遍才放心。他就是这样,每天都要巡视五六个来回,那可是50多公里啊!虽说有时可搭乘来往的施工车辆,可还是走得两腿发直发软;有两次因腿发软而崴了脚疼痛难忍,可他还是一声不响地走着,巡视着,检查着。在他看来,不管自己多苦多累,只要保证施工安全,就是再苦再累也值!

队长看他太辛苦,特意给他配了台自行车。这下可好了!有了“机械化”,于天照巡视得更“欢”了!

“刚开始下钢筋笼子时最头疼的是工人不戴安全帽。”当问他在里木店抓安全最难的是啥时他说。

“队长三令五申进工地必须戴安全帽,可一些工人嫌热,戴安全帽进工地,干活时却把安全帽放在一边。每发现这种现象我都立即制止,给他们讲不戴安全帽发生伤亡事故的案例,告诉他们戴安全帽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下钢筋笼子时我就蹲在那里死看死守。”他说。

据于天照介绍,基础桩深36米,分两截下钢筋笼子一截18米,吊起后近20米高。钢筋笼子上有十一二个混凝土垫块,万一掉下来砸到脑袋上可不是闹着玩的!用二队队长张明鑫的话说就是:“里木店特大桥主要是吊装作业、深基坑开挖、高空作业,日常检查非常重要。于天照天天从小里程往大里程走,重大危险源紧紧盯在现场,小事大抓,大事停工整顿,养成了人人重视安全,人人遵守安全标准化作业的好习惯。”

有人说他是“碎嘴子”,“天天总是那点儿事,总唠叨个没完!”可就是这个“碎嘴子”,唠叨得不戴安全帽的戴安全帽了,施工时不遵循安全规范的遵循了,人人注重安全,确保了安全生产。[7]

【注释】

[1]. 转引自王强、胡汉辉:《管理创新十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226页。

[2].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308页。

[3].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10页。

[4].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第341页。

[5]. 蔡子强:《为将之道》,《海外星云》2005年第21期。

[6]. 转引自杰拉尔德·W·福斯特:《责任制造结果》,陈小龙译,中信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2页。

[7]. 王承建:《抓安全就得钉是钉铆是铆—记六公司第三项目部安全员于天照》,中国铁路工程建设网,2010年10月1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