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为主义发展理论,习惯的养成和矫正

行为主义发展理论,习惯的养成和矫正

时间:2023-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斯金纳和班杜拉。③斯金纳认为,操作行为是大量、更普遍、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华生认为,有两个因素影响儿童习惯的形成:①第一是年龄。①按斯金纳的观点,强化是推进习惯的形成和巩固的唯一措施。规范行为的多次发生,就变成了习惯。

行为主义发展理论,习惯的养成和矫正

行为主义心理学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学派,它的基本观点是:心理学是研究外部行为的科学,人和动物的行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斯金纳和班杜拉。

一、什么是行为

(1)华生认为,行为是人和动物用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这个反应系统由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构成。

①刺激:是外部环境或身体内部的任何变化。反应:是由刺激引起的肌肉和腺体的变化。

②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就是反射,它是构成反应系统的基本单位。反射用符号表示就是:S—R。

③在华生看来,人的心理活动,全都是S—R的反射;行为习惯则是反射的联结;人格是一系列反射联结的系统。

④儿童的学习,就是接受刺激并作出的反应。环境给予儿童什么刺激,儿童就会学到什么反应。

(2)斯金纳认为,刺激—反应是一种应答行为,它更多是发生在不能自由活动的动物身上。对于通常情况下的动物和人来说,最常见的是操作行为。

①操作行为:当动物或人在主动发出一个行为后,如果能得到强化,那么这个行为发生的次数就会增加。这种行为就叫操作行为。

②强化就是对一个行为的肯定或奖励,它在行为的获得上起着关键的作用。

③斯金纳认为,操作行为是大量、更普遍、更有效的学习方式。

二、习惯的养成和矫正

(1)华生认为,一个人的习惯,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学会的快捷方式。当一个人的行为越来越有规则、有次序时,习惯就形成了。习惯就是条件反射的形成。

(2)华生认为,有两个因素影响儿童习惯的形成:

①第一是年龄。小年龄的儿童比大年龄的儿童更容易形成习惯。(www.xing528.com)

②第二是练习的分配。学习,最好是采用分散的方式;分散学习的效果比集中突击学习的效果更好。

(3)华生认为,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并形成习惯系统,是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形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呢?

①按斯金纳的观点,强化是推进习惯的形成和巩固的唯一措施。规范行为的多次发生,就变成了习惯。

②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正强化(也叫积极强化)是在规范行为发生后给予肯定或奖励,促使行为的再次发生。负强化(也叫消极强化)是当规范行为不出现时,就不予奖励,以促进规范行为的再次发生。

③对于儿童业已形成的不良习惯,也可以通过行为主义的方法加以矫正,其关键就是不予强化。

④斯金纳主张用消退来代替惩罚。他认为,惩罚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压制不当行为的发生,但并不能消除不良行为。

三、观察学习

(1)班杜拉则认为,儿童获得新行为并不一定非要自己经过强化。当儿童看到别人的行为得到强化时,也就学到新行为。

(2)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强化的学习。

①这种学习不需要儿童自己直接作出反应,也不需要自己体验强化。

②观察学习是一种更为普遍的、有效的学习。

(3)观察学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学习形式。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第一是注意过程;第二是保持过程;第三是运动复现;第四是强化和动机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