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卑情结的心理机制及表现特征

自卑情结的心理机制及表现特征

时间:2023-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卑情结的心理机制|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一心理机制的运作与停滞。所谓“边缘病例”,就是指虽然存在自卑情结,但是因为处于适宜的环境中,所以症状没有表现出来的个体。神经症是自卑情结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在所有与自卑或优越情结相关的病例中,社会心理机能的失效和人生轨道的偏离都是由于个体缺乏面对生活的勇气。

自卑情结的心理机制及表现特征

|自卑情结的心理机制|


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一心理机制的运作与停滞。其实,只要自卑感不是太重,每个孩子都会努力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朝着生活的有益面发展。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孩子会表现出对他人的关注。社会感和社会适应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正确而恰当的补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人——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对优越的追求都必然会导致这样的发展模式。任何人都不会说:“我对谁都没兴趣。”一个人也许会这么做,会表现出一副对谁都满不在乎的样子,但也只是看起来如此而已,他根本无法证明自己是真的不在乎。相反,那些社会适应不良的人会为了掩饰自己的问题,特意声称自己对他人非常感兴趣。这种现象恰好也证明了社会感的普遍性。

但是,社会适应不良也确实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边缘病例”(marginal cases)来研究这一问题的起源。所谓“边缘病例”,就是指虽然存在自卑情结,但是因为处于适宜的环境中,所以症状没有表现出来的个体。在这种情况下,自卑情结处于隐蔽状态,或者说具有一种隐蔽倾向。因此,如果个体没有遭遇困境,便会呈现出一种非常满意的态度。但如果仔细观察他的言辞、观点或者态度,我们会发现他其实是自卑的。这就是一种自卑情结,是自卑感夸张扩大的结果。被这种情结困扰的人往往会因为他们的自我中心倾向而背负沉重的负担,并试图寻求解脱。

有趣的是,有些人会努力隐藏自己的自卑情结,而有些人则会大方承认。承认自己有自卑情结的人总是会为自己的坦诚洋洋自得,他们觉得自己很伟大,因为他们承认了别人不敢承认的事情。他们对自己说:“我很坦诚,我毫不隐瞒自己的病因。”但在承认这一问题的同时,他们又会暗示自己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困难,正是这些困难把他们逼到了如此不堪的境地。他们可能会抱怨自己的父母或家庭,遗憾自己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或者提起自己曾经遭遇的事故、受到的管制等。

自卑情结常常会隐藏在优越情结的背后,而后者则是前者的补偿。符合这种情况的人会显得傲慢、自负、势利。他们更爱做一些表面功夫,华而不实。

这类人在早期追求优越的过程中也许出现过怯场的问题,此后他们便以此为由,为自己的种种失败开脱。他们会说:“要是不怯场,我干什么都没有问题!”这种以“要是……”开头的句子往往都隐藏着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也可能表现为以下特征:狡猾、谨小慎微、卖弄学问、逃避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或是在那些满是限制和规则的狭小领域中寻求庇护。如果一个人站立的时候总是倚靠着什么东西,那他很可能具有自卑情结。这样的人并不自信,常常有一些奇怪的爱好。他们经常在一些小东西上忙的不亦乐乎,不是整理报纸就是收集广告。他们在这种琐事上浪费大把的时间,并总是为自己开脱。他们在生活的无益面花费了太多的精力,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强迫性神经症。

无论表现出来的是哪一类问题,所有的问题儿童都存在自卑情结。懒惰是为了逃避生活中的重要任务;盗窃是利用环境的漏洞或别人的疏忽;撒谎是因为没有说实话的勇气,都是自卑情结的征兆。儿童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核心都是自卑情结。(www.xing528.com)

神经症是自卑情结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一个人如果患上了焦虑症,他也许想让别人一直陪着自己,如果是这样,那么他已经达到自己的目的了。一个焦虑症患者当然需要别人的支持和照顾,他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占据了别人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卑情结转化为优越情结的过程。你们必须为我服务!通过让别人为自己服务,这个神经症患者体会到了优越感。精神错乱的患者也会表现出类似的发展模式。当自卑情结导致的逃避倾向把他们逼到绝境时,他们便把自己想象成伟大人物,进而通过这种幻想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在所有与自卑或优越情结相关的病例中,社会心理机能的失效和人生轨道的偏离都是由于个体缺乏面对生活的勇气。这种勇气的缺失让他们在正常的社会发展轨迹上渐行渐远,而与之相伴的,还有社会认知的偏差,这种认知偏差让他们无法理解社会因素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以上谈及的这些特征都可以在犯罪行为中得到最清楚的证明——这些罪犯是自卑情结最典型的例子。罪犯通常都是懦弱、愚钝的,作为同一种倾向的两种不同表现,他们个性上的懦弱与社交上的愚钝最终交汇到了一起。

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思路来分析酗酒者。他们总想从自己的困境中解脱,而由于内心的懦弱,他们往往只会从生活的无益面寻求满足感。

正确的社会常识能够帮助我们鼓起生活的勇气,但存在情结问题的个体的世界观和知识体系却与社会常识截然不同。举例来说,罪犯总是为自己辩解并把责任推给他人,他们抱怨工作艰苦,难以维持生计;他们斥责社会冷酷,没人支持他们;再或者,他们说自己实在是饥饿难耐、身不由己。在审判中,他们总会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的罪行开脱。就像谋杀儿童的罪犯希克曼(Hickman)说的那样:“这是上级的命令。”另一个杀人犯,在被判决死刑的时候说:“我杀的那个小孩哪里重要了?这个世界上的小孩太多了。”甚至有一个所谓的“哲学家”宣称:“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重要的人正在挨饿,而为了拯救他们,杀死一个有钱的老太婆也未尝不可。”

在常人看来,这种逻辑是如此不堪一击,而事实也确实如此。他们的整个世界观都被那些对社会毫无益处的目标限制着,而由于缺乏勇气,他们选择目标的范围也同样非常局限。他们总是不停地为自己辩护,但事实上,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生目标既不需要语言解释,也不需要争取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