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施阶段目标教育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问题分析

实施阶段目标教育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问题分析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阶段目标教育充分发挥了认知学习理论的优势,重视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

实施阶段目标教育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问题分析

二、实施阶段目标教育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一)阶段目标教育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实践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发展的着眼点集中在如何大力开发人的智能,发展人的才能和创造性上。人的全面发展与每个人自身的客观条件有密切关系,人所具有的体能、智能等无疑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由于个人体能、智能的差异,以及运用和发挥体能、智能的方法和程度不同,直接影响人的全面发展。在物质条件既定的情况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极大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创造性。

阶段目标就是对科学发展观在大学生教育工作中的落实和实践,其目的就是为了挖掘大学生的潜能,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解放大学生的思想,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阶段目标教育的又一重要理论来源

认知派学习理论丰富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它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内在的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强调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发现性。它要求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和实验,发扬创造精神,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提倡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强调通过发现学习来使学生开发智慧潜力,调节和强化学习动机,牢固掌握知识并形成创新的本领。(www.xing528.com)

阶段目标教育充分发挥了认知学习理论的优势,重视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

(三)阶段目标教育的现实依据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深入发展,学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大学生学风建设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1)许多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缺乏明确的目标,没有强有力的学习动机,相当数量的学生表现出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是一件无聊的事情,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2)逃课、旷课、旷考、上课不专心、作业抄袭、考试舞弊等问题突出;(3)一部分大学生对学习态度认识有较深的误区,认为大学读书是一件苦差事、学习是浪费青春,有的学生认为学习再好,将来又找不到工作,既浪费了青春,又浪费了金钱,反正读书没用,不如不学,不能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通过在广大学生中实施阶段目标教育,首先使同学们在学习上有了明确目标,也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知道了每天该干些什么;其次,因为心中有了学习目标,就会正确对待学习,逃课、旷课、旷考、上课不专心、作业抄袭、考试舞弊等问题自然就减少了;最后,因为目标明确,学习的态度也会变得端正,功利思想就淡化了,学习自觉性增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