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教书育人,诚实守信,民主平等,创新精神

教师职业道德:教书育人,诚实守信,民主平等,创新精神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关心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行,把学生当作一道进步的朋友和互相学习促进的对象,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自己的师德获得增进并感到教书育人的快乐。因此诚实守信是师德建设的根本,是教师为人师表的前提,是教师良好人格的重要表现。

教师职业道德:教书育人,诚实守信,民主平等,创新精神

一、何谓师德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分为传统道德文化和现代道德文化两个方面。传统道德文化包括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团结互助,施善于人,严以律己,忠国孝亲,为人师表等,现代道德文化包括自觉用法律和道德约束自己的言行。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品格和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道德方面要求更高,除了遵守普通人所必须遵守的道德外,还必须遵守由教育行政机关制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由此可见,师德并非是教师个人生来就有,而是在教师生涯中自觉养成的基本素质;而师德的内容也并非因人而异,其基本内涵必须符合于教育行政机关指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及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道德文化。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更应因自己身为教师这一光荣的身份而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结合我们这些年来的工作实际,我们深切感到要当好一名合格教师不容易,而要当好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更加不容易。教师道德的修养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学习与再学习

教书是教师工作最基本的内容,也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不好书,误人子弟是最不道德的表现,因此,教师应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我们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分为“专”与“博”两方面。除了对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应该力求精通之外,还应具有较为渊博的边缘知识以及各类相关的学识。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学高为师,得心应手,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吸引力,完善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对学生要“诲人不倦”,对自己要“学而不厌”。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学而不厌”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二)育人先塑己(www.xing528.com)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良好的品行堪称学生的师表,在学生眼中,教师不仅仅是施教者,也是学生行为价值判断的榜样。身为教师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身体力行,正人先正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率先做到。同时教师也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对威信不仅无损,反而有增。这样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言行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德育”的内涵,从而增加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不单单是教书,更担负着育人的重任。通过从1978年以来的近三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社会获得了显著进步,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但在信息化时代,由于中国在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各种信息的传播渗透,社会上也涌现出诸如拜金主义、道德感丧失等浊流。这对教师——特别是广大青年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面临严重的潜在文化和价值观的挑战。作为教师首先要正确评价各种文化,在其交汇融合中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坚定自己的良善本性和教师职业道德,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不见利忘义,不随波逐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甘于清贫,乐于创造,多做奉献,在将自己的才华毫无保留地贡献给教育事业的同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也应有所建树,将师德融入自己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自己良心的底线和人生的标杆。

(三)民主平等,奉献爱心

师德还表现在对自己职业的热爱上,而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又表现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学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对象,在某种意义上,学生更是教师存在的理由,是教师的生活来源,因此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平等、民主,不仅是实施有效管理的条件,是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容。“今天的学生,就是明日的公民”,缺乏科学和民主意识的教师是培养不出具有科学和民主精神的下一代的,缺乏平等意识的教师也是培养不出富有合作精神的学生的。但时至今日,有的教师仍然不能建立完整而公正地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只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对每个学生的态度不一;有些教师的民主意识比较淡薄,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合作学习的新的教育理念还没有被有些教师所接受。这不利于学生的公平培养和品质方面的教育,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有爱心,并不等于迁就学生的错误,要严慈相济,在管理育人中“管”和“导”相结合,以“导”为主。只有关心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行,把学生当作一道进步的朋友和互相学习促进的对象,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自己的师德获得增进并感到教书育人的快乐。

(四)诚实守信与创新精神

诚信危机不但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影响到民族的昌盛和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因此诚实守信是师德建设的根本,是教师为人师表的前提,是教师良好人格的重要表现。诚实守信表现在教学上,就是工作一丝不苟,备好上好每一堂课,对学生高度负责,对事业一片赤诚,同时在课堂上讲究教学艺术,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合格优秀人才;在科研上,就是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不弄虚作假、严守学术道德;在待人上,就是做到以诚相待,善于与人共处,相互尊重,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做和谐社会中的和谐分子。创新是高校的特点,包括理论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创新活动是高校除了教书育人之外的又一项重要工作。这就要求高校教师本身应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素养,即思想解放,不墨守成规,有顽强的意志,勇于探索,不迷信权威,具有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及刻苦钻研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