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色彩的配置原理的分析介绍,色彩对比的原理

色彩的配置原理的分析介绍,色彩对比的原理

时间:2023-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色彩的配置原理色彩的配置原理是指两个以上的颜色放在一起所产生的组合搭配关系。(一)色相对比因色相的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色相对比。色相对比时要注意色的易见度,色的易见度指色彩对比的清晰程度。同种色相配色,有深浅之分,但并不存在色相对比。邻近色相差别很小,色彩对比非常微弱。如饱和色与含灰的色的对比,含灰的色与无彩色系黑白的对比。

色彩的配置原理的分析介绍,色彩对比的原理

第六节 色彩的配置原理

色彩的配置原理是指两个以上的颜色放在一起所产生的组合搭配关系。这种组合搭配关系主要是由色彩的对比和调和产生视觉美感。

一、色彩对比的原理

色彩配置要掌握对比协调规律,对比好像戏剧冲突,是色彩配置的趣味中心。色彩对比主要有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形状对比、位置对比等。

(一)色相对比

因色相的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色相对比。色相对比的强弱取决于色相在色环上的距离。在24色相环中,任定一色,与此色相邻之色为邻近色,色环上两色距离30°左右是为邻近色相对比;与此色相间隔2~3色为类似色,色环上两色距离角度约45°左右,是为类似色相对比;与此色相间隔4~7色为中差色,色环上两色距离角度约90°左右,是为中差色相对比;与此色相间隔8~10色为对比色,色环上两色距离约120°左右,是为对比色相对比;与此色相间隔11~13色为补色。色环上两色距离约180°左右,是为互补色相对比。同种色、邻近色、类似色为色相弱对比;中差色为色相中对比;对比色为色相强对比。在色环中,任何一种色相都可以自为主色,组成同种、类似、中差和互补等色相的不同程度的强弱对比。

色相对比时要注意色的易见度,色的易见度指色彩对比的清晰程度。如在白纸上画黄色图形和黑色图形,黑色图形看起来比较清楚,视认度高。图与底的色差大,视认度高;色差小,则视认度低。影响色彩易见度的关键是明度,比如,图形色和底色色相不同但明度近似,界线就会模糊;同一色相,明色和暗色搭配就能清晰辨认。明度、纯度、强对比时,易见度高。明度、纯度弱对比时,易见度低。合理运用视认度,对广告招贴、招牌、包装等的设计配色非常重要。易于辨认和难于辨认的二色列表如下(表6-1、表6-2)。

表6-1 视认度高的色彩搭配

img132

表6-2 视认度低的色彩搭配

img133

色相对比的具体方法与色彩效果如下:

(1)同种色相对比。同种色相配色,有深浅之分,但并不存在色相对比。色相感明确、单纯、柔和,容易统一,这种对比方法容易掌握,但有时显得单调、平淡。

(2)邻近色相对比。邻近色相差别很小,色彩对比非常微弱。如红/橙红,绿/黄绿,虽然是不同的色相,但是类似于同种色相的配合,配色中必须借助明度、纯度对比的变化来弥补色相感之不足。

(3)类似色相对比。类似色相对比要比邻近色相对比明显一些。如红/橙,橙/黄,黄/绿,绿/蓝,蓝/紫,紫/红的色组对比。类似色相拥有共同的色素,既保持了邻近色的单纯、统一、柔和,主色调明确,又耐看,但如不注意明度和纯度的变化,也容易流于单调,可用小面积对比色或以灰色作点缀色增加色彩生气

(4)中差色相对比。中差色是介于类似色相和对比色相之间,如红/黄,红/蓝,蓝/绿等的色组对比,因色相差比较明确,色彩对比效果较明快。

(5)对比色相对比。对比色相对比的色感要比类似色相对比鲜明强烈,是色环上120°左右的三色对比,例如,红/黄/蓝、红/黄绿/蓝,橙/蓝紫/绿,黄橙/蓝绿/紫,黄/绿蓝/红紫等色组对比。色环上间隔90°左右的4色如:红/黄/蓝绿/蓝紫,橙/黄绿/绿蓝/紫等色组也用于对比色相对比。其色彩对比具有饱满、华丽、欢乐、活跃的感情特点,容易使人兴奋、激动。

(6)互补色相对比。红/蓝绿,黄/蓝紫,绿/红紫,蓝/橙等互补色相同,能使色彩对比达到最大,色感异常鲜明,比其他色相对比更强烈,更富刺激性,可引起视觉的足够重视。现代色彩学家伊顿说:“互补色的规则是色彩和谐布局的基础。”在运用同种色、邻近色、类似色配色时,如果色调平淡乏味、缺乏生气,可以适当地在对比中使用补色来改善画面效果。互补色相对比配色能使画面色彩显得强烈、鲜明、饱满、充实、活跃、刺激,但掌握不好,也会产生不安定感,使人感觉杂乱、欠协调、过分刺激、粗俗和生硬,可以加入黑、白、灰等协调色作底来减小视觉冲突。

(二)明度对比

因明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称为明度对比,也称黑白度对比。明度对比是色彩构成最重要因素,色彩的层次与空间关系主要依靠色彩的明度对比来表现。

根据一个9个等级的明度色标(图6-6),可划分为以下三个明度基调:

低明基调——由1~3级的暗色组成的基调,具有沉静、厚重、迟钝、忧郁的感觉。

中明基调——由4~6级的中明色组成的基调,具有柔和、甜美、稳定的感觉。

高明基调——由7~9级的亮色组成的基调,具有优雅、明亮、寒冷、软弱的感觉。

由三种明度基调又可组成3种中、长、短调的明度对比,明度对比的强弱决定于色彩明度差别的大小,以明度色标为例:

短调:(明度弱对比)——相差3级以内的对比具有含蓄、模糊的特点。

img134

图6-6

中调:(明度中对比)——相差4~5级的对比具有明确、爽快的特点。

长调:(明度强对比)——相差6级以上的对比具有强烈、刺激的特点。

一般来说,明度对比强时,光感强,形象的清晰程度高;明度对比弱时,光感弱,不明朗,模糊不清,形象不易看清晰。恰如其分的明度对比是决定配色的光感、明快感、清晰感等感觉,是其他对比的铺垫。

(三)纯度对比

因纯度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纯度对比。色立体最表层的色是纯色,从表面层向内逐渐转灰至无彩色系,以色立体中5R纯度为例,可划分为三个纯度基调:

低纯区基调——由0~4级低纯度色组成的基调。

中纯度基调——5~9级中纯度色组成的基调。

高纯度基调——由10~14级的纯度较高的色组成的基调。

纯度对比的强弱决定于纯度差,例如:

(1)纯度弱对比:纯度较接近的色彩对比。色立体纯度色区差3个阶段以下的就是纯度弱对比。

(2)纯度中对比:纯度差间隔4~6级的对比。如饱和色与含灰的色的对比,含灰的色与无彩色系黑白的对比。

(3)纯度强对比:纯度差大的对比,相差10个阶段以上的纯度对比。

在纯度对比中,假如其中面积最大的色和色组属高纯度色,对比的另一色纯度低,这就构成了纯度强对比,那么这组对比可称为鲜强对比,用这样的分法可把纯度对比大体划分如下:

鲜强对比   中中对比   灰强对比

鲜中对比   中弱对比   灰中对比

鲜弱对比   中强对比   灰弱对比   最强对比

一般来说,鲜色的色相明确,易引起视觉注目和兴趣,心理作用明显,但容易疲倦,不能持久注视。含灰的色等低纯度色相含蓄,能持久注视,但因平淡、视觉兴趣少、注目程度低,久看容易厌倦,感觉单调。

纯度对比的另一特点是增强用色的鲜艳感,即增强色相的明确感,纯度对比越强,鲜色一方色相越鲜明,可增加配色的艳丽、生动、活泼、注目及其情绪因素。如果纯度对比过强也会带来不足,让人感觉生硬、杂乱、刺激、眩目,对比不足时,配色显得粉、脏、灰、黑、闷、火,应注意避免。

(四)冷暖对比

因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冷暖对比。

冷暖本来是人的皮肤对外界温度高低的触觉,太阳、炉火、烧红的铁块射出的红橙色光能导热,其光所及将使物体的温度升高,人的皮肤被光照及,亦觉得温暖。大海、远山、雪地等环境蓝色光照最多,蓝色光不导热,这些地方的温度总是比较低,人在这些地方会觉得冷。这些生活印象使人的视觉、触觉及心理活动之间具有下意识的联系,一看见红色光,无论是光源色还是物体色,都会引起条件反射,皮肤会觉得热,心里也觉得温暖。看见蓝色光,皮肤产生冷的反应,心里也觉得冷。走进清洁间,看见有红橙色标志的水龙头,自然会想到是热水管,有蓝色标志的水龙头,则是冷水管。

在色环上,纯橘红色为最暖,它在色立体上的位置称为暖极;天蓝的纯色最冷,它在色立体上的位置称为冷极。近暖极的称暖色,近冷极的称冷色。凡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各色,称为冷暖的中性色。根据冷暖关系把色立体划分为十几个阶段,差别十个阶段以上的称冷暖强对比,差别三个阶段以内的称冷暖弱对比,其余的称中等程度的冷暖对比,两极色的对比称冷暖最强对比。

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还有一组冷暖概念——白冷黑暖。在色立体上接近白的色块有冷的印象,接近黑的色块有暖的印象。一般的色彩混入白色会倾向冷,加黑会倾向暖。

暖色看起来比实际要大,又叫膨胀色,冷色看上去比实际要小,故叫收缩色。色彩的前进与后退、膨胀与收缩规律如下:暖色、高纯度色、大面积色、亮色、对比色一般都具有膨胀、前进感;冷色、低纯度色、小面积色、调和色、暗色一般具有收缩、后退感。色彩的前进与后退、膨胀与收缩的规律,是色彩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

日本色彩学家大智浩把冷暖对比所传达的感受概括如下(表6-3):

表6-3 冷暖对比所传达的感受

img135

(五)面积对比

面积对比指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相对的面积比例,亦即色彩面积数量上的多与少,大与小的结构比例差别的对比。

色彩构图时,有时会觉得某种颜色太跳,显得太刺眼;某种颜色力量不足,不能发挥作用,为了调整关系,可以改变色彩的色相和纯度,也可以调整各色彩的面积。

色彩面积的大小,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严重的刺激和影响(表6-4)。

表6-4 色彩面积对人的心理的影响

img136(www.xing528.com)

两种色彩对比,面积比为1∶1时对比效果最不好,因为显示不出主次,相互抵消。色彩的面积对比一定要同时注意大与小、深与浅、灰与艳的对比。配色涉及因素较多,需要统筹考虑。

(六)位置对比

色彩除具有明度、面积、形状、肌理、色相及纯度外,还在平面上或空间里占有位置。对比的色彩双方可能会共有一条边界线,但绝不可能共有位置。因此,对比的色彩双方一定会发生位置关系。一般来说,其位置关系有上下、左右、正斜、中偏、远离、邻近、接触、切入等位置关系。例如,一块红色放在画面上方有压抑感,而放在画面下方有稳定感。因此,色彩要想表现出理想的视觉感受,与色彩的位置是分不开的。

(七)同时对比

色彩会让人产生幻觉,两种色彩放在一起,会因幻觉而发生对比,这种对比就是色彩对比的同时对比。同时对比一旦发生,相邻比较的两色会改变原来的性质感觉,向对应方向发展。把相同色彩放在不同色相的底色上,其色相会随着底色的变化而变化,给人以不同的色感。红底上的灰色呈绿味灰调,绿底上的灰色呈红味灰调,这些都是视觉的补色现象在起作用。颜色的同时对比,有如下规律:

(1)亮色与暗色邻,亮者更亮、暗者更暗;艳者更艳、灰者更灰;寒者更寒、暖者更暖。

(2)不同的色并列,会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

(3)补色相邻时,由于对比作用,各自都增加了补色光,色彩的鲜明度也同时增加。

(4)同时对比的效果随着纯度增加而增加,相邻之处,即边缘部分,最为明显。

(5)同时对比只发生在色彩相邻的时候,其中以一色包围另一色时最为醒目

实际的色彩构图中,可以运用这一规律来加强或抑制配色效果。

二、色彩调和的原理

“调”包含着调整、调理、调配、组合等意思,“和”可作和一、和谐、融洽、有条理等解释。“调和”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它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协调,多样化中特殊的统一。布鲁诺认为,整个宇宙的美就在于它的多样统一。他说:“这个物质世界如果是由完全相像的部分构成的就不可能是美的了,因为美表现于各种不同的结合中,美就在于整体的多样性。”

色彩调和这个概念和一般事物的调和概念一样,包括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各种对立因素之间的统一,对比的色彩,相反或者相成;另一种是多种非对立因素互相联系的统一,形成不太显著的变化,也是调和色彩关系。

色彩调和应该考虑遵守以下六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一)视觉生理角度的调和

视觉生理角度的调和可以认为是满足人的视觉平衡需要的调和。例如,人在看某一色时,总是欲求与此相对应的补色来取得,互补色配合、对比的色彩配合是符合人的视觉生理角度的调和。

(二)视觉心理角度的调和

视觉心理角度的调和是指能引起观者审美心理共鸣的色彩调和。例如,性别、年龄因素,心理变化(如欢乐、喜悦、悲哀)因素,所处的社会条件(如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教育)因素,自然环境(中外、东方、西方、国内、南方、北方)因素,风俗习惯因素等。设计配色,必须与人的视觉心理满足基本一致,必须研究和熟悉不同对象的色彩喜好、心理、特点来进行色彩设计,做到有的放矢。

(三)关于色彩与形状的统一调和

色彩与形状的统一调和指尽量满足色彩与形状的联系。在一幅作品里,形状和色彩的功能是同时发生作用的。伊顿指出:正方形同红色相对应,红色的重量感和不透明感同正方形的静止、庄重的形状相一致;三角形的本质是三个交接的对角线,它同黄色有某种联系;长方形、不等边四边形、锯齿形以及由它们引申出来的形状,产生思想的象征与蓝色有某种联系。

(四)色彩构图的完善与调和

关于色彩构图的完善与调和包括如下法则:

第一,色彩的均衡。

色彩的均衡,就是各色彩在构图布局时的各色块之间关系的视觉平衡。主要是色彩所表现的形象重心、色块的注目性、色彩对比的效果以及几种主要冷暖色相在构图上的平衡性。色彩构图的均衡,包括大小不一的色块在上、下、左、右、中间等位置安排上的疏密有致,相互呼应,使欣赏者的兴趣中心与色彩构图的中心相吻合。色彩的均衡,其原理与力学上的杠杆原理相似。在色彩构图时,各种色块的布局应该以画面中心为基准向左右、上下或对角线作力量相当的配置。在形状方面:形象完整,面积较大的色块有重感,人、动物及有运动感的物体量重,反之则轻。在色彩方面:深暗、鲜艳、对比强烈、暖的色块感觉较重,而浅淡模糊、对比弱、有冷感的色块感觉较轻。一般来说,“重量感”大的色块在布局上离重心或中心距离近一些,而“重量感”小的色块在布局上离重心或中心距离远一些,这是色彩均衡的基本原则。

第二,色彩的呼应。

色彩的呼应是指色块在布局时同其他色块的上下、前后、左右诸方面彼此相互呼应。色彩的呼应有两种方式:

(1)局部呼应:是同类色或对比色以一种形式反复出现,能产生色彩布局的节奏韵律感,如在深色底上的数个浅色点与一个浅色点的呼应。

(2)全面呼应:是使画页中各种色彩混入同一种色素,使各色产生一种内在的联系,它是构成主色调的重要方法,也是使强对比色彩调和的手法之一。

第三,色彩的主从。

它是指画面上主色与宾色之间的关系。所谓“五彩彰施,必有主色,它色附之”。各色的配置根据构成的主题分出宾主。一般规律是:主色的面积不一定最大,可是它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主色一般多用在重要的主体部分,以加强对观者的吸引力;主色一般配以对比的鲜艳色。色彩的宾主是相对而言的,没有宾色就无所谓主色。主色的力量是由宾色烘托产生的,例如,大片深色上的浅色;大片浅色上的深色;大片调和色中的对比色都能成为主色。某一色块主色明确与否与构图的布局有关。一般情况下,接近画面中心位置,色块容易构成主色。宾色的选用和明暗、灰艳的处理都应依主色来调节配置。

第四,关于色彩与内容的表现统一调和。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作品成功的基本条件。色彩象征因素影响人的精神思想与感情,只有色彩与表现的内容和情感统一,才能充分展示色彩的魅力。而与内容、感情相冲突的色彩,只可能是不调和的色彩。

色彩与内容的表现统一调和,是要色彩与它们所想表现的内容及抒发的感情统一。例如,食品广告用红黄色表现可以给人以温暖、产生食欲的心理联想;旅游业广告用绿色表现容易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和诱惑力等。

三、伊顿的色彩调和理论

1919年,约翰·伊顿应包豪斯学院院长格罗彼斯之邀,前往执教,他在色彩学方面的研究尤为卓著,为色彩设计理论奠定了基础。

(一)两种色组调和

在色相环中,直径相对的两种色彩是互补色,构成一个两种色组。例如,红/绿/蓝/橙/黄/紫。如果运用色彩球体来表示,即通过色立体中心两个相对的颜色(互补色),都可以得到无限数量的和谐的两种色组。譬如取一种红色的淡色,那么相应的绿色就必须暗化到像红色淡化那样的程度,方可获两种色组配色调和。

(二)三种色组调和

如果要从色环中选择三种色相,那么它们的位置就要构成一个等边或等腰三角形,这样色相就会形成一个和谐的三种色相;也可将这些等边或等腰三角形想象为色彩球体内的三个点,如果自由转动三角形,可找到无限个三角形色组。

譬如,黄/红/蓝是这样三种色组中最清晰、最有力的一种,间色橙/紫/绿构成另一种清晰的三种色组,黄橙/红紫/蓝绿或红橙/蓝紫/黄绿是另外的三种色组,它们在色轮中的排列是一种等边三角形。

如果将互补色两种色组黄色/紫色中的一种色彩放回到它的两种邻色旁边,这样将黄色同蓝紫色和红紫色相联合,或者将紫色同黄绿色和黄橙色相联合,其结果是三种色组在特点上同样和谐,它们的几何图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三)四种色组

如果我们在色相环中选用两对互补色,它们的连接直径是相互垂直的,这样就得到一个方块形状。在色相环中三个这类四色组如下:黄/紫/红橙/蓝绿;黄橙/蓝紫/红/绿;橙/蓝/红紫/黄绿。

用一个包含两对互补色的长方形可以获取更多的四种色组:黄绿/红紫/黄橙/蓝紫;黄/紫/橙/蓝。

凡是在色相环中构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四个色是调和的色组,如果采用梯形或不规则的四边形,也可以获得调和色组,如果在色彩球体上画出多边形并转动它们时,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主题。

(四)多种色组

五色以上的色组可以用以下不同的方法取得:凡是在色环中可以画一个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的五个、六个、八个色是调和的色组,它的方块形成三角形更容易画分。用三对互补色彩可以作一个和谐的六种色组。在色相环中有两个这样的六种色组:黄/紫/橙/蓝/红/绿;黄橙/蓝紫/红橙/蓝绿/红紫/黄绿。这个六边形可以替换到色彩球中,所得的淡色和暗色可产生出有趣的色彩配合。

构成一个六色组的另外方法,是将白色和黑色同四种纯度色彩相连,获取一个两对互补色的四种色组,将一个方块放置于色彩球体的赤道表面上,然后使方块的每个顶点同上面的白色和下面的黑色相交接,其结果是一个正八面体。这样,在赤道平面可获取的任何四种色组,都可以用包括白色和黑色的方法将它扩展为一个六种色组。

一个正方形可以用一个长方形来代替,而一个同白色和黑色结合的三角形就可产生五种色组。例如,黄/红/蓝/黑/白;橙/紫/绿/黑/白等。

虽然色彩和谐的这些因素都已经提出来了,但是对待一种和谐色的选择以及它作为一幅构图基础的变调还是不能随心所欲的。理想的色彩和谐就是用选择正确对偶的方法来显示其最强的效果。

我们介绍了上述四种关于色彩调和的理论,是用来表明一种和谐的配色理论,并不试图禁锢读者的想像力。相反,我们是要提供一种探索新的、不同的色彩表现手段的指导。

四、孟赛尔色彩协调理论

孟赛尔色彩协调理论也叫定量秩序协调。它的主要内容如下:

(1)垂直协调。明度变化,色相和纯度不变。

(2)水平协调。明度一致,纯度变化。

(3)斜内面协调。色相不变,明度和纯度变化。

(4)椭圆协调。纯度不变,明度的变化在补色间协调。

(5)横斜内面协调。明度和纯度变化,类似邻近色的协调色彩。

(6)螺旋形协调。先在色立体上自由作螺旋形,再按一定间隔取得各色相。

(7)圆周协调。明度和纯度协调一致,色相变化,具有各色相的彩虹般的秩序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