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东汉宁夏行政建置成果

东汉宁夏行政建置成果

时间:2023-11-3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朝廷只好下令采取强制措施,百姓被迫南徙,拖家带口,千里路途,惨不忍睹。东汉为羌族先零部首领所驻之城。西汉始置,东汉仍为廉县,属北地郡。东汉初年卢芳叛变,联合匈奴奥建日逐王比入寇,为冯异击破即此。刘秀大喜,当即宣布封高峻为通路将军。两支军队随即顺利会师。东汉安定郡属县有4个在宁夏境内。

东汉宁夏行政建置成果

第三节 东汉行政建置鸿爪

25年,刘秀削平各地主要割据势力重建汉政权,因都城雒阳在西汉都城长安之东,故史称“东汉”。东汉仍沿袭郡县制,初期郡国县邑多有合并,后期有所增加。顺帝时(126~144年)全国有郡国105,县、邑、道、侯国1180。宁夏全境分属凉州刺史部之北地郡、安定郡。其中:北地郡治富平县,辖6县,在宁夏境内有4县;安定郡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县西南),辖8县,宁夏境内有4县。东汉后期因羌族起义,两郡治所皆南徙关中。西汉时设在宁夏境内的灵武、眴卷、昫衍3县以及跨境的泾阳县,东汉初即已撤废。

沃野千里北地郡 战国秦始置,西汉因之,东汉仍为郡,郡治从马岭北移至富平县(今宁夏吴忠市利通区西南),改属凉州刺史部,共辖6县。全郡3122户18637人。其中在宁夏境内的有富平县、灵州县、廉县、参县,辖境约当今宁夏中北部及甘肃庆阳地区。安帝永初五年(111年)三月,因羌族起义,郡治寄理池阳(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大小官吏原籍多在内地,加之钱财多,害怕被抢掠,所以争先恐后要求南迁;而一般民众除了土地、房屋,没有什么可担心的,都不愿意背井离乡。朝廷只好下令采取强制措施,百姓被迫南徙,拖家带口,千里路途,惨不忍睹。对此,《后汉书·西羌传》有记载:“而二千石、令、长多内郡(人),皆争上徙郡县以避寇乱……百姓恋土,不乐去旧,遂乃刈其禾稼,发彻室屋,夷营壁,破积聚。时连旱蝗饥荒,而驱蹙劫略,流离分散,随道死亡,或弃捐老弱,或为人仆妾,丧其大半。”顺帝永建四年(129年)九月,因朝廷对羌族作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尚书仆射虞诩认为北地等三郡十分富饶,“厥田惟上,沃野千里,谷稼殷实。又有龟兹盐池之利,水草丰美,土宜产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北阻山河,乘卮据险。因渠为溉,水舂河漕,用功省少而军粮饶足”。他认为朝廷绝不应放弃对这里的管理,于是上《复三郡疏》,请求将三郡迁回。朝廷派郭横督促百姓“各归旧县,缮城廓,置候驿。既而激河浚渠为屯田,省内郡费岁以亿计”。虞诩的奏疏中的“三郡”是指安定、上郡、北地。安定郡治甘肃镇原县,北地郡在陕西绥德县,都没有黄河灌溉之利,也没有盐池之利,更不具备北阻山河、沃野千里等条件。因此,他这份奏疏,实际是针对当时北地郡的真实写照。永和六年(141年)十月癸丑日,因羌族起义再度爆发,朝廷又下令将北地郡南徙冯翊(今陕西高陵县)。因为有前次的教训,朝廷也没有对一般百姓采取强制措施。所以这次迁徙,实际南迁的只是州县官署。

富平县 治富平城(今宁夏吴忠市利通区西南关马湖附近),原为匈奴游牧地,秦始置富平县,属北地郡,西汉因之,县治移至今宁夏吴忠利通区西南金积堡附近。东汉仍为县,北地郡治县城。县境约当今吴忠市利通区、灵武市、中宁县、中卫县。永和六年(141年)十月后为羌族控制。境内有蒙恬所筑塞外浑怀障、神泉障。黄河环绕县境西北。河水至富平县城西,两山相对,水出其间,即上河峡,世谓之青山峡。《水经注》卷三:“河水历峡北注,枝分东出……水受大河,东北迳富平城所在分裂,以溉田圃,北流入河。”

灵州(洲)县 县城在今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古城湾附近,西汉惠帝四年(前191年)始置,东汉仍为灵州县,属北地郡,县在黄河洲岛上,随水高下,未尝沦没,故号“灵洲”。辖境为当时黄河主流(在县西)与枝津(岔河)所围洲岛,约当今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和青铜峡市的沿河各地,永宁县、银川市、贺兰县的黄河西岸至包兰铁路以东地区。永和六年(141年)后陷于羌。有丁奚城。

丁奚城 今地未详,在灵州县境。东汉为羌族先零部首领所驻之城。永初元年(107年),羌族首领滇零死,其子零昌立,移居丁奚城。元初二年(115年),安定太守杜恢与先零羌战于丁奚城。疑在今宁夏银川市境。

廉县 今平罗县下庙乡暖泉村有遗址。西汉始置,东汉仍为廉县,属北地郡。今暖泉村西干渠之西有遗址。辖今贺兰县西部及石嘴山市、平罗县、惠农县的河西地区。卑移山(今贺兰山)在西北。永和六年(141年)后陷于羌。

参(读渗滦)县 治今宁夏同心县东南。东汉初年卢芳叛变,联合匈奴奥建日逐王比入寇,为冯异击破即此。永和六年(141年)后陷于羌。(www.xing528.com)

号称“第一城”的安定郡 到了西汉末年,安定郡的所在地高平城规模越来越大,加之地势险固,当时号称“第一城”。这座城市地处陇山东麓,南有萧关,北依长城,又控制着长安通河西走廊的驿道,确是关中北面第一城。东汉建武六年(30年),汉光武帝刘秀已削平中原各地主要豪强,但割据于天水一带的隗嚣不肯就范,反而向蜀中割据势力公孙述称“臣”,继续顽抗。建武八年(32年),刘秀自领大军到安定郡亲征隗嚣。而此时隗嚣早已派大将高峻夺取了高平第一城,通往河西五郡及西域各国的交通断绝。而此时,凉州牧窦融统领河西五郡及小月氏数万兵、辎重车5000辆正在路途中,约期到高平第一城与刘秀大军会师。高平不下,窦融可能全军覆没,5000辆车的军需也会落入敌手。因此,收复高平城、打通道路迫在眉睫。要迅速攻下高平城,也不现实。刘秀只好派马援进城晓以利害,高峻表示愿意归顺。刘秀大喜,当即宣布封高峻为通路将军。两支军队随即顺利会师。当时没有军事地图,刘秀对六盘山一带复杂的地理形势不熟悉,怎么指挥军队打仗?马援令人搬来军粮,代替沙子做成沙盘,“聚米为图,指划形胜。”刘秀部署军队,分三路越过陇山,直指隗嚣老巢。隗嚣手下大将13人、兵10余万皆降,穷途末路,他自己也“恚忿而死”。数年后,天下太平,安定郡移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县西南),改属凉州刺史部,辖8县,约当今宁夏同心县以南各地及甘肃平凉市、庆阳市部分县市。全郡6094户29060口。在今宁夏境内的有高平、朝那、三水、乌枝4县。西汉时属本郡的参县划归北地郡。永初五年(111年)三月,因羌族起义,郡治寄理美阳(今陕西武功县境)。永建四年(129年),复归旧地。永和六年(141年)十月癸丑,因羌族起义郡治再徙扶风(今陕西兴平县)。

东汉安定郡属县有4个在宁夏境内。

高平县 (参见西汉高平县)永和六年(141年)后陷于羌。

朝那县 即秦、西汉朝那县。永和六年(141年)后陷于羌。东汉以后,朝那县名人辈出,尤其是世居于此的皇甫家族,在正史中单独立传的就有好几位,其中包括:皇甫规(103~174年),东汉将领,因得罪外戚梁冀,又见朝政腐败,辞高官不做,回乡教授《诗经》《易经》14年,有学生300多人,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后梁冀伏诛,复出任中郎将防御匈奴,官至护羌校尉、尚书。他死后,其妻尚年轻美貌,而且“善属文,能草书”,被奸臣董卓看中抢至家中。经威迫利诱乃至倒悬在车辕上毒打,她仍痛骂不止,被活活打死。《后汉书》将其载入《烈妇传》。皇甫谧(215~282年),魏晋间的学者、医学家,辞官不受,回乡钻研中医针灸经络,参考《素问》《针经》等书,著成《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甲乙经》等,阐述经络理论、穴位及治疗病症、取穴方法,另有各种专著颇多。左思伏案10载写成《三都赋》,不为世人看重;请皇甫谧作序后,文人竞相传抄,洛阳城纸亦涨价。成语“洛阳纸贵”即源于此。皇甫谧又是一位教育家,他教授的学生,有10余人是西晋名臣。皇甫嵩(?~195年),镇压黄巾起义立“首功”的中郎将,张角的弟弟张梁、张宝均为其所杀。张角已死,仍被剖棺戳刺,其凶残可见一斑。后又投靠董卓,官至太尉

乌枝县 秦始置乌氏县,东汉更名乌枝县,永和六年(141年)后陷于羌。境内有瓦亭。

瓦亭 即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南40公里之瓦亭,今属泾源县。东汉为著名驿亭,因地势险要、控扼交通,故设关踞险。东汉初割据势力隗嚣使牛邯军瓦亭即此。今瓦亭之北仍有地名称“牛营”。

三水县及东汉的安定属国都尉 西汉始置三水县。汉武帝卫青击败匈奴后,于元狩二年(前121年)在沿边五郡各设属国安置降附的匈奴人,依本国(指匈奴各部)故俗而附属于汉,故称“属国”。朝廷派都尉实行松散治理,内部主要靠匈奴族首领自行治理。安定属国安置匈奴左谷蠡(luo音螺)王所统之部。东汉名将张奂于永寿元年(155年)任安定属国都尉。据《后汉书》记载,在张奂之前的八任都尉,都是贪得无厌,喜欢财货,不但上任之时要收取贿赂,平日更是勒索不断,致使部族怨恨,常有反叛之心。张奂到任,匈奴头领照例送去金银财宝及良马若干。张奂拒之不受说:“使马多如羊,不入我厩。金多如粟,不入我怀。”这件事在匈奴中传为佳话。张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匈奴族民众安居乐业,一方治安迅速好转。在东汉中后期,像张奂这样的清官为数不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