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破门而入:三理性主义的表现主义

破门而入:三理性主义的表现主义

时间:2023-11-3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移情说在西方近现代美学史上,是影响最大、人数最多的一个学派。立普斯认为,审美活动就是欣赏者把自己投入对象,使自己生活在对象中并化为那个对象。其中尧斯第一个提出“接受美学”的概念,并为它制定了七个基本命题,因此被看作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接受美学的方法论武器是解释学。解释学的任务就是读出这种潜在的意义。据此,尧斯认为,文学研究不能只以作家和作品为对象,更重要的是以读者为对象。

破门而入:三理性主义的表现主义

1.移情学派

立普斯(德国1851—1914

审美是直接经验到的自我

所谓“移情”,就是主体凝神观照对象,在不知不觉中将情感“移入”对象,从而体验到“主客默契,物我同一”的心理过程。这时,我们就会觉得这个对象是美的

移情说在西方近现代美学史上,是影响最大、人数最多的一个学派。它的先驱者是德国美学家F_费舍尔(1807—1887),最先提出“移情”概念的则是他的儿子罗伯特费舍尔。此外还有德国的洛采(1871—1881)、魏朗(1825—1889)、谷鲁斯(1861—1947)、伏尔盖特(1869—1930),英国的浮龙李(1856—1935)和法国的巴希,但把移情说发展成一个系统的美学理论的则是立普斯。

立普斯认为,审美活动就是欣赏者把自己投入对象,使自己生活在对象中并化为那个对象。立普斯说:“审美的快感可以说简直没有对象。审美的欣赏并非对于一个对象的欣赏,而是对于一个自我是欣赏”;“在它里面,我的感到愉快的自我和使我感到愉快的对象并不是分割开来变成两回事,这两方面都是同一个自我,即直接经验到的自我”。

关键词:移情

代表作:《论移情的作用》

学说:移情说

2.艺术科学

乌提兹(德国,1883—1956

艺术的目的是打动情绪和情感(www.xing528.com)

和移情学派一样,乌提兹也认为艺术表现的目的是唤起情感,但又认为以这种纯粹的意图来进行创作的人几乎没有。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总是掺杂了别的目的。乌提兹和德苏瓦尔(1867—1947)等人的共同观点是认为应该将美学和一般艺术学区别开来,因此属于艺术科学派。

关键词:艺术科学

代表作:《普通艺术科学的基础》

3.接受美学

尧斯(联邦德国)

第一个读者的理解将在一代又一代的接受之链上被充实和丰富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联邦德国兴起的一个学派,由于其创始人主要是康士坦茨大学的青年学者和教授,因此被称为“康士坦茨学派”。这些创始人有尧斯、伊瑟尔、斯特利德、福尔曼、普莱森丹茨等。其中尧斯第一个提出“接受美学”的概念,并为它制定了七个基本命题,因此被看作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接受美学的方法论武器解释学。解释学认为,语言包含的意义总是超出它本身在逻辑上和结构上固有的东西(本文),而且具有大量未说出的内容。它们取决于当时当地对语言心照不宣的理解。解释学的任务就是读出这种潜在的意义。也就是说,重新去体验当时当地的社会环境和交往关系,通过把握环境总体来把握作品。

据此,尧斯认为,文学研究不能只以作家和作品为对象,更重要的是以读者为对象。读者将自己的情感和观念作为一个“期待视域”去要求作品,通过再创造产生审美感受,因此读者也是作者,正如作者也是读者。作品是由作者和读者(包括后来时代的读者)共同完成的,所以文学史永远必须重写。

关键词:接受美学影响美学解释学

代表作:《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