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非理性主义的表现主义解析:破门而入美学与历史

非理性主义的表现主义解析:破门而入美学与历史

时间:2023-11-3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叔本华虽然认为美是客观的,但这客观既非神的客观又非物的客观,而是主观意志的客观表象。关键词:审美直觉表现创造代表作:《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学说:审美即直觉说3.表现主义科林伍德真正的艺术就是通过想象表现情感克罗齐是直觉主义最大的代表,也是表现主义最完整的阐述者。他甚至被称为“表现主义大师”。这一说法,正是试图给非理性的东西以理性的解释。

非理性主义的表现主义解析:破门而入美学与历史

1.唯意志论

叔本华德国1788—1860

意志通过单纯空间性现象的适当的客观化就是美

叔本华是现代唯意志论的鼻祖。在他看来,世界人生都无非是意志的表现(表象)。有意志必有痛苦,所以人生是苦。不过,当世界意志客观化以后,它就显现为不同等级的美;而当人们对世界意志的表象进行纯粹的静观时,他就摆脱了人生之苦而得到审美的愉快。因此,美就是意志的客观化,艺术则是把人从世俗苦难中拯救出来的临时手段(死亡才能使人彻底解脱)。叔本华的这一学说实际上已开当代美学重表现(否定再现、模仿)、重体验(否定认识、理性)之先河。因为叔本华虽然认为美是客观的,但这客观既非神的客观又非物的客观,而是主观意志的客观表象。

关键词:唯意志论

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学说:美是意志的表象说

尼采(德国,1844—1900

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尼采在美学上的贡献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人生的态度。正是本着这种态度,他对西方美学进行了重估,认为包括叔本华在内的过去一切美学家对美的理解,都是建立在日神艺术之上的,而艺术的真正本源是酒神精神。酒神精神来自原始的宇宙意志的冲动。它体现的不是美,而是悲壮,是破坏和创造,是力和运动。因此,艺术要表现意志,就不能像叔

本华说的那样,放弃自己的意志进行冷静客观的观照,反倒应该将自己的意志扩张为支配世界的力量,使人成为“超人”。

关键词:唯意志论酒神精神超人

代表作:《悲剧的诞生》

.哈特曼(德国,1842—1906

美就是对自己在理念中的基础和目的有所领悟的爱的生活

.哈特曼也是叔本华的信徒,但更接近德国哲学理性主义传统。他认为美是爱,而爱是意志。在一切美中,最低一级的是形式,最高一级的是个性。它不是叔本华的“忘我”,也不是尼采的“超人”,而是通过爱,将自我投射到对象,扩展为全人类的“大我”。

关键词:唯意志论爱个性

代表作:《美的哲学》

2.直觉主义

闵斯特堡(德国,1863—1916

孤立就是美

闵斯特堡是从科学与艺术的区别来研究美的。他认为“科学就是联系,艺术则是孤立”。当主体“孤立地”看待一个对象,让当下直接的客体填满心胸时,人就会感到充实和满足,这就是美感。这种感觉因为切断了一切关系,因此反倒保存了对象自身,从而具有普遍性。但这种普遍性没有历史关系。每一艺术品和每一美感都自行封闭,具有永恒的价值。它没有任何用处,却因此而成为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成为心灵的归宿和安息之所。

关键词:直觉孤立

代表作:《艺术教育原理》

柏格森(法国,1859—1941

艺术不过是对于实在的更为直接的观看罢了

柏格森是生命哲学在法国最大的代表(创立者则是德国哲学家狄尔泰)。他将生命哲学系统地运用于艺术和审美,从而创立了直觉主义美学。柏格森认为世界的最高实在是“生命冲动”。这是一种个性在时间中进行创造的“綿延”,理性和意识不能把握,只有直觉才能印证。艺术的目的就是通过内心直觉揭示实在,把心灵深处的秘密呈现出来。

关键词:直觉主义生命哲学

代表作:《论滑稽的意义》

克罗齐(意大利,1866—1952

审美即直觉,直觉即表现,表现即创造

闵斯特堡研究了对客体的直觉(欣赏心理),柏格森探讨了对主体的直觉(创作心理),克罗齐则用“直觉”将内容与形式、客体与主体、创造与欣赏、艺术与美都统一了起来。在克罗齐那里,直觉并不仅仅是欣赏,它同时也是表现与创造。所谓“美”,就是“成功的表现”。它使心灵达到自由的发展,从而产生审美愉快(美感)。

关键词:审美直觉表现创造

代表作:《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

学说:审美即直觉说

3.表现主义

科林伍德(英国1889—1943

真正的艺术就是通过想象表现情感

克罗齐是直觉主义最大的代表,也是表现主义最完整的阐述者。他甚至被称为“表现主义大师”。他和科林伍德的理论被称之为“克罗齐4斗林伍德表现说”。科林伍德认为,根据克罗齐的原理,人人都是艺术家,因为人人都有直觉,人人都能表现。但是,艺术家只有在欣赏者感受到他所要表现的情感时才是真正的艺术家。因此,艺术家表现的情感必须和欣赏者一致。不过,这不是艺术家要考虑的事情,而是他作品客观上的社会效应。艺术家的任务是根据直觉和想象进行创造,这才是尽了他的本分。(www.xing528.com)

关键词:直觉想象表现

代表作:《艺术原理》

学说:表现说

4.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奥地利,1856—1939

艺术是无意识的升华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就是人的无意识的象征表现,是人的本能欲望的变相满足和化妆,是人的普遍的“求看和求被看”的本能冲动的升华。这一说法,正是试图给非理性的东西以理性的解释。后来,他的学生荣格(瑞士,18751961)突破了他的局限,提出“集体无意识”的说法,认为人的无意识中积淀着整个种族以往的集体经验和表象,艺术的任务就是帮助个体回到远古的原始群体中去。

关键词:艺术无意识

学说:艺术是无意识的升华说

5.现象学

盖格尔(德国,1880—1937

自我直觉到的事物的本质就是美

胡塞尔1859—1938)出发,现象学美学分为主观和客观两派,盖格尔是主观派的代表。盖格尔认为,一般艺术观照的法则有三种,即形式上的和谐(如形式主义所强调)、模仿性(如再现艺术所强调)和人格性(如移情学派所强调)。与之相对应的是审美对象的三种价值,即形式价值、模仿价值和内容价值。但无论何种,都不过是自我意识的各种“样式”,是先验意识的直觉体验,也是创造性的综合原理。只有从这一点出发,才能理解审美价值的独一无二性,以往它体现了个别艺术家和欣赏者的独特个性。

关键词:现象学主观美学意识法则审美价值

代表作:《论审美欣赏的现象学》

茵格尔顿(波兰,1893—1970

从作品被创造出来的那一刻起,作者的体验就不复存在

茵格尔顿是现象学美学客观派的代表。他认为艺术品的价值和意义不能归结为人的样式(主观样式),而必须寻找作品的样式(客观样式)。它并非物质性的客观样式,而是客观的“意义”,是由客观结构向每个人呈现的样式,因此也不是个人自我的样式。所以,艺术品虽然是个人(艺术家)为了自己的目的创造出来的“意向客体”,但一旦存在,就与作者无关,其审美价值是由它本身的意义结构所构成的。

关键词:现象学客观美学意向客体意义结构

代表作:《艺术本体论研究》

杜夫海纳(法国,1910—

审美经验揭示了人类与世界最深刻和最亲密的关系

杜夫海纳可以说是现象学美学中的主客观统一派。他认为,整个现象学的目的就是要返回到人与自然最原始的关系,即返回到感觉的根源。

因此现象学最终必定会归结为美学,因为“审美经验在它是纯粹的那一瞬间,完成了现象学的还原”。审美活动把握到的“意向性”,既不是关于对象的真理,也不是围绕对象的实践或其他关系,而是将主体和客体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感性,即人类的先验情感。它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作为世界的“意义”向人的主体性情感发出召唤。这样,审美的对象就是情感对象,世界的审美性质就是情感性质,人与世界在这一点上是“同格”的。这既是人的本质,人的意义,也是世界的本质,世界的意义。“正是在客体与主体的连接点上,感受恰恰就是表现”。

关键词:现象学主客观统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

代表作:《审美经验现象学》

6.存在主义

海德格尔(德国,1889—1976

人诗意地栖居

作为胡塞尔的学生,海德格尔用现象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存在,导致了存在主义的诞生。他认为人的本体存在(此在)直接呈现于人在彻底孤独状态中所体验到的情绪之上,因此存在的意义也只有从这些直接的体验那里才能得到理解。他认为现代人在现实生活中已丧失了自我,只有通过诗才能“返回家园”。哲学也就是“诗意的思”,因为它在有限中表现着无限。语言只有在诗中还保留着原始力量。它能够使人“去蔽”,感受自身的存在。

关键词:现象学存在主义诗

代表作:《存在与时间》

萨特(法国,1905—1980

文学客体除了读者的主观以外没有其他实质

萨特同样是从人的直接感受(反思前的我思)出发,但更强调其日常性。他认为人在意识到自己的意识之前有一种“纯粹意识”,它天然地具有意向性,这就是人的未加思考的情绪。这些情绪最终都是向人的存在(即自由)发出的呼吁。文学作品就是要把人的情感和情绪传达给读者,但不能强力灌输,只能诉诸读者的自由。所以,“阅读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个慷慨大度的契约”。艺术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扎根于自由”,审美则使人类全体都以最高自由的面目出现。

关键词:存在主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