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波诡云谲:帝国智囊团的巨大隐患

波诡云谲:帝国智囊团的巨大隐患

时间:2023-12-0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无一例外,此二人都是李唐政权的巨大隐患,其中尤其以太平公主最为严重。消息传来,满朝文武为之哀痛,即便是他的政治宿敌也发文哀悼,武则天更是宣布废朝三日,以便全国官民祭拜狄仁杰的在天英灵。当时,李显的长子李重润、女婿永泰郡主和妹夫武延基曾经议论二张,此事很快被张易之的耳目告发,上述三人立即被武则天处死。

波诡云谲:帝国智囊团的巨大隐患

虽然狄仁杰大唐王朝有再造之恩,但是他在宰相位上的时间并不长,他前后一共两次出任宰相,第一次根本没做多久,当然也没有做成什么事;第二次也仅仅做了三年,便以生命结束的方式退出了政治和历史舞台。然而,也就是这短短的三年,狄仁杰卷入了唐王朝最黑暗和最残酷的一场斗争,同时也表现出了他的高超政治艺术

步入老年的武则天,性格虽然有所转变,不再动不动就杀人泄愤,但她仍然是一个固执的老太婆,普通大臣的建议,就算她能够和颜悦色地听完,并且虚心接受,甚至给予对方不同程度的封赏,但还是会在事后依旧故我。除此之外,武则天对权力也不再那么热衷了,凡事只要能够交给别人,她就不会再去亲自过问,转而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不老仙药。众所周知,武则天一生信佛,晚年却开始痴迷道教,说白了只是因为道士的妖言让她相信人能够长生不老。实际上,道士们所炼制的丹药只能让人神清气爽,最多也就是祛除一些疾病,继而延年益寿而已,但是对于已经掌握最高权力的武则天而言,长生不老的诱惑实在太大了。

这一时期,武则天对于二张的宠幸也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二张虽然曾经和狄仁杰联手促成李显被封太子,但是其本来面目是贪婪而愚昧的,这些特性也在武则天的日益宠幸下逐渐暴露出来。每次武则天宴请群臣,都是二张的最佳表演时机,他们以戏弄群臣的方式为武则天取乐,完全不顾礼仪体统。更有一些想要讨好武则天的奸佞大臣,居然主动配合二张哗众取宠,时常把宴请局面弄得乌烟瘴气。二张受宠,他们的家人也随之鸡犬升天,张昌宗的弟弟张昌仪卖官鬻爵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他曾经把一个买官者的名字忘掉,只记得对方的姓氏,居然把所有相同姓氏的人都官升一级。

除了二张,武则天晚年对太平公主上官婉儿也极为宠信,她虽然已经对权力失去兴趣,但是并没有打算彻底放手,因而一些机密事情还是要交给信得过的人,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就是最佳人选。太平公主是武则天一生中最钟爱的女儿,以至于太平公主在政治方面生出野心之后,武则天仍然对其放纵无度,太平公主也因此获取了庞大的政治势力。上官婉儿是武则天最得力的属下,只因为她是女儿身,或者说正因为她是一个女儿身,才在武则天眼中拥有了和众多子嗣不一样的地位。但是无一例外,此二人都是李唐政权的巨大隐患,其中尤其以太平公主最为严重。

传位于李显的事情定下来之后,武则天的政治策略还有一项重大的转变,那就是为了保护武氏宗亲,她开始努力调节李家和武家之间的矛盾。首先,她让李家和武家大规模联姻,因而李家的女儿先后嫁到武家,比如中宗皇帝的女儿就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其次,武则天还使用了一个颇为天真的方法,就是让李家和武家盟誓修好,永不产生矛盾,当然更不能相互攻伐,并且将誓词刻在了铁券上。事实上,武则天心里很清楚,李家和武家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因为皇位只有一个,而双方却都想要得到皇位。这个时候,武三思已经开始和李显的皇后韦氏通奸,李显的表现又是一塌糊涂。

对于李家和武家之间的矛盾,武则天心知肚明,狄仁杰更加了如指掌。但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他们都不想让矛盾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爆发,因而才将这一矛盾强行压制下来。当然,关于最后的政争胜败,武则天自然希望武周宗亲能够取胜,而狄仁杰又希望李唐宗室能够取胜,为此,他们都进行了周密的准备。武则天的准备包括培植二张、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和武氏一族等,而狄仁杰的准备包括扶植前文中提到的诸多能臣干将。应该说,无论是狄仁杰还是武则天,对于最后的胜负都没有把握,他们只能利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光,尽可能地做一些事来增加胜算。

唐圣历三年(700),武则天因病迁居三阳宫修养,狄仁杰随驾而行。由于三阳宫是一座行宫,武则天需要离开都城,狄仁杰因而请求让太子监国。狄仁杰此举,多少有乘人之危的嫌疑,因为此时的武则天已经年迈,而且病得很重,这个时候让太子监国,明显是为了让国家权力顺利过渡到太子手里。但是狄仁杰有他的办法,为了让武则天安心,他不仅亲自随行侍驾,而且将主要大臣列在随行队伍里,如此才得到武则天同意。经过简单的修养,武则天的病情大为好转,很快就回到了都城。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所有政治势力都已经暗流涌动,但是仅仅从表面看来,整个朝廷还是一片风平浪静。(www.xing528.com)

到了这一年秋天,狄仁杰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沉重的病体,终于卧倒在床。这个时候的狄仁杰,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因而将张柬之、桓彦范和袁恕己叫到床前,口授了一件关乎国家命运的机密事宜。唐久视元年(700),在做完自己最后的政治安排后,一生波澜壮阔的狄仁杰走到了人生终点,在家中溘然长逝,享年七十一岁。消息传来,满朝文武为之哀痛,即便是他的政治宿敌也发文哀悼,武则天更是宣布废朝三日,以便全国官民祭拜狄仁杰的在天英灵。当时,武则天还说了一句千古流传的话,即:“朝堂空矣!”可见在她的眼中,满朝文武只有狄仁杰一人可堪大用,其余人完全没有被她当作一回事。

狄仁杰去世之后,在武则天的一力扶植下,空出来的宰相权力真空逐渐被二张窃取,因而他们的政治势力开始急速膨胀。当时,李显的长子李重润、女婿永泰郡主和妹夫武延基曾经议论二张,此事很快被张易之的耳目告发,上述三人立即被武则天处死。此外,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也在大行其道,她们都有武则天做榜样和后盾,也成为当时重要的政治力量。还有就是武三思,他也在加紧和韦氏私通,而李显的态度却越发的不明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力量将李显托上皇位,并且为他挡住来自四面八方的明枪暗箭,李唐宗室能否重掌国家权力,恐怕要划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这种情况下,狄仁杰遗留下来的一批忠义之士开始密谋政变,他们决定使用武力手段把已经年老发昏的武则天赶下台。眼见二张把天下官民搞得沸沸扬扬,以张柬之为首的政治集团意识到时机已经成熟,因而在唐神龙元年(705)趁武则天病重之际断然出手,向武则天发难。政变共分为两个步骤,在张柬之的统一运筹下同时进行,第一步是控制整个洛阳城,第二步是拥立太子李显登基称帝。本来,事情进行得很顺利,政变将士顺利控制了洛阳城,也顺利为李显打开了通往皇宫的道路。但是李显居然在这个时候龟缩在自己府中不出,还派人送出话来,要等到武则天病好之后再谈登基的事情。

张柬之闻讯赶来,李显才终于露面,但他仍然不肯一同举事。张柬之等人又是一番苦劝,李显死活就是不同意,最后还是张柬之命令士兵强行将他抱上马,一行人才终于到了皇宫。但是就在这个空当,忠于武则天的禁军卫士已经发起反攻,并且一举占据了宫门,张柬之等人“押着”李显匆匆赶来,看到的却是宫门紧闭的一幕。马背上的李显已经开始哀号痛哭,大骂张柬之等人陷他于不仁不义,挣扎着要下马回府。这个时候,城外的军队已经在二张等人的命令下陆续集结,随时有可能发起攻城战。如果宫内的禁军侍卫能够支撑到外城被攻破,张柬之等一众政变势力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失败之后也将难免被当作叛乱分子处以极刑。更为重要的是,在此之后,二张将彻底掌握国家政权,到时候,于国于民都将是一场不可挽回的浩劫。

千钧一发之际,张柬之命令政变将士暂时放松对皇宫的攻打,等到大批将士和攻城武器到来之后,城内禁军侍卫也有所放松之时,才一声令下猛然发动进攻,终于成功突破皇宫大门。在宫内耳目的引领下,张柬之等人很快找到二张,政变将士一拥而上,转眼将他们剁为肉泥。接下来,张柬之便带领文臣武将赶往武则天的寝宫,完成政变的最后步骤。然而就算此时,从寝宫走出来的武则天仍然不失女皇风范,她镇定自若地质问众人,为何要做出大逆不道之事。张柬之随便找了个台阶给她下,从此之后武则天便遭到软禁,正式退出了政治舞台。至此,狄仁杰临终前口授张柬之等人的机密终于浮出水面,武则天也终于被自己一生当中唯一的对手狄仁杰打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