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初期佛教曼荼罗及其意义:密宗艺术的源起

初期佛教曼荼罗及其意义:密宗艺术的源起

时间:2023-12-0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除此之外,在小乘的禅修论典《解脱道论》及《清净道论》中,也明示了地曼荼罗的制作方法。地曼荼罗是用纯金泥土来涂制,以圆形的曼荼罗为最胜,但是方形、三角、四角形的也有。在6世纪前半叶所译《牟梨曼荼罗咒经》中,咒语及坛场作法已经颇为齐备。[4]转引自全佛编辑部编:《密宗曼荼罗图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初期佛教曼荼罗及其意义:密宗艺术的源起

第四节 初期佛教曼荼罗及意义

密教传播的早期,为避免不净,通常要制作曼荼罗。这就是初期的密教曼荼罗。

正如《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十三中所说,早在佛陀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净地制作曼荼罗的仪轨。“诸苾刍于不净地缝刺其衣,遂便垢污。佛言:‘应以牛粪净拭其地,作曼荼罗,待干净已,于上作衣’”。但是因为牛粪难得,所以佛陀又说:“应以水洒其地,净扫置衣。”[4]

除了净地之外,还可以用比丘运用钉朅地罗木,以五色线结界,作曼荼罗、火坛,修法诵咒等。

除此之外,在小乘的禅修论典《解脱道论》及《清净道论》中,也明示了地曼荼罗的制作方法。“以规作圆,圆内平满无有痕迹,然后以泥泥地不杂余色,以别色不杂于地应安。乃至未燥当覆守护,若至燥时以异色界其外”。依此二论典中所述内容来看,“最胜圆作曼荼罗,若于衣、若于板、若于壁处,皆作曼荼罗,于地最胜”,也可以是方、三角、四角等。

地曼荼罗是用纯金泥土来涂制,以圆形的曼荼罗为最胜,但是方形、三角、四角形的也有。在《清净道论》卷四《说地遍处品》中也说:“当在寺院的边隅隐蔽之处,或山窟或茅庵中而作可移动的或固定的(曼荼罗)。”[5]

从公元5世纪中期至6世纪末的汉文译典已开始谈论筑造七重界大坛的结咒界法。在6世纪前半叶所译《牟梨曼荼罗咒经》中,咒语及坛场作法已经颇为齐备。此时,已有示现忿怒相的多面多臂像,以及修习增益(方)、息灾(圆)、降伏(三角)等法的护摩火坛。

近年来,在南亚克什米尔发现此经的梵文写本(约成于公元5至6世纪),可知印度于此时期已有这样的曼荼罗。(www.xing528.com)

【注释】

[1]全佛编辑部编:《密教曼荼罗图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2]林世田点校:《密宗经典精华》,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

[3]转引自全佛编辑部编:《密宗曼荼罗图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4]转引自全佛编辑部编:《密宗曼荼罗图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5]全佛编辑部编:《密宗曼荼罗图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