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停经31周、皮肤瘙痒5天?妇产科查房实录揭秘病例22

停经31周、皮肤瘙痒5天?妇产科查房实录揭秘病例22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住院医师本例病人临床特点为:育龄期女性,停经31+6周,皮肤瘙痒5天。患者既往曾在我院住院,查阅存档病例了解当时病情:G1P0,因“停经36+5周,皮肤瘙痒2周,黄疸3天”于2002年6月29日收入院。予以引产一死男婴,身长42cm,体重2100g。产后数天,皮肤黄染及瘙痒减轻出院。主治医师此病例宫内妊娠诊断明确,妊娠晚期出现皮肤瘙痒和黄疸,肝功能异常,总胆汁酸升高,既往有ICP病史,且发生妊娠晚期胎死宫内,要高度怀疑ICP。

停经31周、皮肤瘙痒5天?妇产科查房实录揭秘病例22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27岁,因“停经31+6周,皮肤瘙痒5天”于2005年8月19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则,LMP 2005年1月8日。停经42天测尿妊娠试验(+)。孕18周起自觉胎动至今,孕19周开始规律产前检查,未发现异常。5天前出现躯干、手脚掌处皮肤瘙痒,夜晚较白天为重,夜间尚可入睡,无腹痛、黄疸,无恶心、呕吐、腹泻,现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月经婚育史:13岁初潮,周期30天,经期5~7天,周期规则,月经量中,偶有血块,无痛经。21岁结婚,G3P2A1,2000年6月因“1孕1胎宫内妊娠36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重度,死胎”在我院引产。2002年于孕2月自然流产。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正常,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双下肢及腹部皮肤有抓痕及色素沉着。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专科检查:腹膨隆,宫高27cm,腹围90cm,胎位LOA,胎心音142次/分。

辅助检查 ALT 135U/L,AST86U/L,ALP 105U/L,总胆红素(TBIL)22.9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5.0μmol/L,TBA 33.2μmol/L,GLU:4.7mmol/L。肾功能及电解质正常。2005年 8月17日彩色B超:宫内妊娠单活胎,胎儿大小相当于30周,S/D=3.05,胎盘成熟度Ⅰ~Ⅱ度。

入院诊断 ①孕3产1宫内妊娠31+6周单活胎LOA;②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待排除。

【第一次查房】 (入院后第1天)

实习医师 汇报病史如上。

住院医师 本例病人临床特点为:育龄期女性,停经31+6周,皮肤瘙痒5天。B超检查示宫内妊娠单活胎,胎儿大小相当于30周,宫内妊娠诊断明确。患者既往曾在我院住院,查阅存档病例了解当时病情:G1P0,因“停经36+5周,皮肤瘙痒2周,黄疸3天”于2002年6月29日收入院。入院前在外院查ALT 216U/L,AST 253U/L,予护肝治疗。5天后我院复查ALT 292U/L,AST 229U/L,ALP 267U/L,TBA 63μmol/L,HBsAg(-),HIV(-)。查体:BP 120/75mmHg,全身皮肤黄染,胎心140次/分,诊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重度”。入院后予护肝,退黄,静脉营养等治疗,胎心监护(NST)为反应型,第2天上午B超检查肝、胆、胰、脾未见异常,嘱自数胎动,入院第2天产妇未感到胎动,随即多普勒听胎心音不清,B超证实胎死宫内。予以引产一死男婴,身长42cm,体重2 100g。产后数天,皮肤黄染及瘙痒减轻出院。产后1个月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胎盘病理未见异常。胎儿尸检:无畸形,发育欠佳,双肺羊水吸入,多脏器淤血。患者既往有妊娠晚期胎死宫内病史,从病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ICP诊断明确,此次停经31+6周就出现皮肤瘙痒,以躯干、手脚掌处明显,现无黄疸,辅助检查示TBA 33.2μmol/L,ICP再次妊娠复发率较高,首先考虑ICP,但是否能排除其他原因的肝功能受损?此次病人出现瘙痒的时间较上次妊娠早,是否预示病情的发展会更快,如何有效干预?

主治医师 此病例宫内妊娠诊断明确,妊娠晚期出现皮肤瘙痒和黄疸,肝功能异常,总胆汁酸升高,既往有ICP病史,且发生妊娠晚期胎死宫内,要高度怀疑ICP。ICP是妊娠期重要的并发症,对胎儿的预后影响较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较高,并且ICP患者新生儿体重增加缓慢,常发生贫血和黄疸。近年来,由于对此病的认识加深以及治疗上的重视,围生儿死亡率已明显下降。该病病因尚不清楚,但与雌激素水平,遗传因素,微量元素硒和环境因素有关。关于对病情轻重的判断,一般认为明显瘙痒,遍及全身,有抓痕,AST>90U/L,有黄疸或胆红素升高,诊断重型。本例有死胎病史,现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应诊断重型,治疗上要积极。可以S-腺苷蛋氨酸(SAMe)与熊去氧胆酸(UDCA)合用,同时加用护肝药物。胎儿监测是ICP诊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例患者腹部超声波检查显示胎儿小于孕龄近2周,应注意是否存在胎盘功能下降导致的胎儿发育不良,因此应密切监测胎儿,如动态监测胎心及自数胎动,定期检查母血游离雌三醇(E3)水平、胎儿B超生物物理评分、脐血流S/D比值了解胎盘血管阻力情况,排除胎儿宫内缺氧的可能。同时应加强吸氧及营养的摄入,以防止胎儿情况进一步恶化。

教授 以上两位医师的分析,都是围绕ICP的诊断进行,本病例诊断上确实应考虑ICP,但仍须注意排除其他引起肝功能受损的疾病,如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HELLP综合征、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肝外胆汁淤积症和药物性肝炎。因孕妇没有服药史,血压不高,因此药物性肝炎及HELLP综合征的可能性不大,但仍需进一步检测肾功能、尿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排除不典型的HELLP综合征。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主要是厌食、恶心、腹胀消化道症状,可伴有黄疸,辅助检查示转氨酶异常升高,黄疸型肝炎血清胆红素常明显升高,超过171μmol/L,而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是确诊病毒性肝炎的重要依据,因此,需查乙肝三对及肝炎系列以排除。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妊娠晚期突然出现持续性恶心、呕吐甚至呕血,上腹痛、头痛、心率增快、高血压,继而出现黄疸并迅速加深,皮肤、黏膜、消化道、阴道等有出血倾向,持续性低血糖,血清ALP明显升高,B超示肝脏“雪花状”改变比较有特征。患者无急性起病症状,ALP不高,但仍需动态观察以排除。患者既往无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病史,行肝胆B超可帮助排除肝外胆汁淤积症。治疗上由于ICP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并无特异性的治疗药物,现有的药物S-腺苷蛋氨酸(SAMe)、熊去氧胆酸(UDCA)、地塞米松、考来烯胺(消胆胺)、苯巴比妥都是针对不同环节,故有提倡联合应用,但消胆胺不宜和熊去氧胆酸合用,因会影响后者药效。疗效方面熊去氧胆酸被认为比S-腺苷蛋氨酸有效。此病人前次妊娠晚期胎死宫内,现超声波显示有胎儿发育迟缓的倾向,因此,我同意应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同时治疗上加用地塞米松,用7天,可以通过减少雌激素的生产以减少胆汁淤积,同时促胎肺成熟。必要时随时终止妊娠。

【第二次查房】 (入院后1周)

住院医师 瘙痒较前缓解,但夜间仍较白天为重,尤其睡前躯干、手脚掌处瘙痒症状明显,有时需口服地西泮(安定)5mg方能入睡。昨天出现皮肤黄染,尿色深,诉胃纳较差。查体:BP 115/70mmHg,一般状况可,皮肤暗黄色,巩膜轻度黄染。双下肢及腹部皮肤有抓痕及色素沉着。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专科检查:腹膨隆,宫高27.5cm,腹围92cm,胎位LOA,胎心音145次/分。患者入院后查乙肝三对、肝炎系列均阴性,腹部B超肝、胆、脾、胰未见异常。昨日复查AST 56U/L,TBA 25.8μmol/L,TBIL 34.5μmol/L,DBIL 22.4μmol/L。昨日彩色超声波检查示胎儿大小如孕30+4周,脐动脉S/D值2.9,胎儿生物物理评分未见异常。现患者转氨酶和总胆汁酸(TBA)均较前下降,说明治疗上有效果,但出现轻度黄疸,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均有升高,是否为疾病自然发展的一个过渡?治疗上是否需要加用退黄药物?胎儿小于孕月2周多,是否需要终止妊娠或继续观察?

主治医师 患者现用护肝药、疏通微循环等治疗1周,转氨酶和总胆汁酸都有所下降,治疗效果亦支持ICP的诊断。出现皮肤黄染,TBIL和DBIL升高,很难判断是否是疾病发展受到药物治疗影响的一个过渡,因UDCA有退黄作用,可暂不用其他退黄药物,宜密切观察。超声波检查显示胎儿发育迟缓,未排除胎盘功能低下导致,因孕龄仍小,故应尽量延长胎儿在宫内的时间,目前胎儿生物物理评分未见异常,未有胎儿缺氧的确切证据,可以继续密切观察胎儿情况。治疗是否可加用低分子肝素,加强疏通微循环?请教授指导。

教授 同意两位医师的意见。患者现停经32+6周,宫高无明显增长,超声波显示有胎儿宫内发育迟缓(FGR)的可能,应继续加强胎儿监护,除超声检查外可加用胎心电子监护,每2天1次,尤其要注意胎心率基线的变异,以预测胎儿窘迫。目前认为ICP胎儿宫内窘迫可能是由于母体血中高浓度的胆汁酸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其细胞毒性作用使胎儿受到损害。胆汁酸还可以引起细胞凋亡和坏死。并认为胆红素对胎儿有一定毒性,还可以增加胆汁酸的细胞毒性作用。现患者出现轻度黄疸,更应密切监测。肝素可防止或减少微血栓的形成,改善母体胎盘的微循环,提高胎盘的血流灌注,国内外均有报道肝素在FGR中的作用,以低分子肝素安全性更高。但目前对于其作用仍有争论,应用要慎重,应在手术前后24小时内停用。

【第三次查房】 (入院后2周)(www.xing528.com)

住院医师 患者现停经33+6周,诉近2天胎动较以前减少,手脚掌处仍有轻度瘙痒,皮肤黄疸稍消退,胃纳较前好转,睡眠可。查体巩膜轻度黄染。专科检查:腹膨隆,宫高28cm,腹围93cm,胎位LOA,胎心音145次/分。ALT波动于78~124U/L,AST波动于67~98U/L,TBA已降至18.6μmol/L,TBIL 27.2μmol/L,DBIL 15.4μmol/L。3天前超声波检查显示胎儿大小相当于孕31+3周,小于孕龄,脐动脉S/D值2.84。每周胎心电子监护3次,昨日胎心监测NST 2次,评分8分,复查后评9分。患者上次妊娠于36+6周突然胎死宫内,此次发病虽病情得到一定控制,但FGR仍存在,且胎心监测评分较低,何时终止妊娠为宜?

主治医师 患者现一般情况可,瘙痒症状缓解,查体仅巩膜轻度黄染。AST,ALT,TBA,TBIL,DBIL均较前下降。病情已得到控制,但是由于UDCA停药后,症状及生化指标可能会有反复,要注意监测及复查。现孕33+6周,超声波检查显示FGR,现胎动较前减少,NST不满意,未排除胎盘功能低下、胎儿慢性缺氧的可能,可加用彩超测脐动脉S/D值及生物物理评分,加强胎儿的监护,必要时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教授 患者现情况相对稳定,但胎儿情况不容乐观,不能大意,同意主治医师加强胎儿监护的意见。孕妇2周前已用过地塞米松,现在可疑胎儿窘迫,可以考虑羊膜腔穿刺术行羊水泡沫试验,了解胎肺成熟情况,也可以通过观察羊水颜色,了解有无胎粪污染。目前认为,诊断重型ICP者在胎儿肺成熟后,应及时终止妊娠,可以明显降低围生儿死亡率。ICP孕妇的死胎和胎儿窘迫的发生率,瘙痒合并黄疸者远较单纯瘙痒者为高;胆汁酸水平越高,胎儿窘迫发生率越高。主要是由于胎儿-母体通过滋养层的胆汁酸的正常转运机制被破坏,胆汁酸异常累积,引起胎盘绒毛表面血管痉挛,血流量减少,造成胎儿缺氧。因此,诊断重型ICP者在胎儿肺成熟后,应及时终止妊娠,可以明显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次日患者生物物理评分评6分,行羊膜腔穿刺术,羊水泡沫试验示可疑阳性,磷酸酰甘油阳性,提示胎儿肺成熟。即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顺利取出一活女婴,Apgar评分1分钟9分,5分钟10分,体重2 100g,外观无畸形,因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转儿科。羊水Ⅰ度浑浊,产后出血405ml。

【最后诊断】

①孕3产2宫内妊娠34周LOA单活胎;②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重型)。

【预后及随访】

患者术后恢复好,3天后瘙痒缓解,黄疸逐渐消退,伤口7天拆线,愈合好。产后10天各项化验指标均正常,出院。新生儿在儿科给予支持疗法,不需气管插管,体温正常,无感染征象,体重增长,出生后20天出院。

【述评及相关进展】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以妊娠晚期出现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点。现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与雌激素、抗磷脂抗体(ACA)、硒元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有家族性、复发性。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7.8%~12.3%。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并排除如急性病毒性肝炎、胆石症、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溶血、HELLP综合征和药物中毒史,分娩后瘙痒及黄疸迅速消退,肝功能也迅速恢复正常是很重要的确诊依据。目前认为,胆汁酸(TBA)和胆酸(CA)是诊断ICP较敏感的指标,而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和5′-核苷酸酶的诊断意义仍有争论。

ICP对胎儿的影响较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危险是胎儿突然宫内死亡,可能是由于母体血中高浓度的胆汁酸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其细胞毒性作用使胎儿受到损害,也有人认为,ICP患者的胎盘绒毛间腔狭窄,胎盘血流灌注不足是导致胎儿缺氧甚至死亡的原因。对孕妇主要是引起产后出血。最新研究表明,ICP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升高,皮肤瘙痒持续时间>3周、血清转氨酶和甘胆酸升高可作为评价胎儿宫内情况的指标。

ICP最重要是早发现,早治疗,加强对胎儿的监测,及时终止妊娠。

(刘颖琳 王雅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