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医养生法,补阴阳平衡

中医养生法,补阴阳平衡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一日起居与补阴阳养生《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拒。是故暮而收拒,无忧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二)四时起居与补阴阳养生中医学认为,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人的起居只有顺应四时之阴阳变化,身体才能健康。

中医养生法,补阴阳平衡

从天体的运动变迁,到人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其内在的节律。人体生命一刻也不能离开有节奏的规律。中医学对此早有认识,认为人体气血受日月、星辰、四时的影响而发生周期性的盛衰,故养生也必须起居有常,顺应阴阳之变化。

(一)一日起居与补阴阳养生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拒。是故暮而收拒,无忧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说明阳气以日中为最盛之时,到傍晚则阳气已弱。人的起居和活动安排都要顺应这种变化,不然就会使身体受损,“形乃困薄”。《素问·金匮真言论》还指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更具体说明了昼夜之间阴阳之强弱及其消长情况,人类应该按照这种变化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才会健康长寿。此外,中医学还主张顺应这种变化来择时锻炼。如气功、导引爱好者应选择特定时辰来练功,一般气功可在晨起寅时(3~5时)至卯时(5~7时)习练。若一日数次进行练功时,则应选在日出、日中、日入、夜半进行,即子(23~1时)、午(11~13时)、卯(5~7时)、酉(17~19时)四个时辰。因为在此四个时辰,天地阴阳有升降转换之机,人体阴阳气血亦经历着阴阳交替、阴阳平均,气血由内达外、由外入内的变化,此时锻炼,更易调整气血及脏腑功能,收到较佳效果。

(二)四时起居与补阴阳养生

中医学认为,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人的起居只有顺应四时之阴阳变化,身体才能健康。《素问·四时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强调阴阳四时的变化对人体有极大的影响,起居顺应这种变化规律就健康,若违反这种变化规律,就会疾病丛生。所以在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总原则后,还进一步主张春季应“夜卧早起,必待日光”,使人体活动能顺应四时而颐养其气。正如孙思邈所说:“善养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制。”(www.xing528.com)

中医学提倡“与日月共阴阳”,即睡眠可根据春夏秋冬季节特点加以调节。春夏季宜晚卧早起,秋季宜早卧早起,冬季应早卧晚起。对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最适宜睡眠的时间是从晚9时到次晨6时。长期坚持在这段时间里睡眠,会建立起“睡眠动力定型”,有利入睡。否则,寝息失和,会破坏人体的生命节律,对身体有害。关于睡眠时间的长短,必须根据年龄、体质、习惯等来决定。一般说,年龄越小,睡眠时间和次数就越多。如新生儿每天应睡20~22小时,6个月婴儿16~18小时,10岁10小时,60岁以上9小时。过去认为老人睡眠时间可少些,现在看来并不正确。因为睡眠确是一种较好的休息方法,6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保持每天睡9小时左右。但睡眠亦应有度,并非越多越好。过多的睡眠会使大脑睡眠中枢负担过重,昏昏沉沉,影响大脑正常工作。另外,老年人睡午觉是有益的,中医养生学提倡睡“子午觉”,“子”是指23~1时,基本上每个人都在休息;而“午”是指11~13时,正是中午时候,中医认为此时睡觉,可顺应阳气的升发,有利于身体健康。

(三)五运六气与补阴阳养生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寒暑燥湿风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意谓根据中医五运六气学说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与养生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