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刘少奇:组织纪律修养是共产党员必备

刘少奇:组织纪律修养是共产党员必备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刘少奇认为,加强共产党员的组织纪律的修养,是共产党员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刘少奇:组织纪律修养是共产党员必备

二、努力加强党性修养

原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注重加强党性修养,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保持平民本色,戴草帽,穿草鞋,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为“草帽书记”。在当地委书记期间,他走遍了全地区的村社。龙陵县木城乡地处中缅边境,不通公路,他绕道潞西,花四天时间到达木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他在报场镇种了半亩粳稻实验田,用“三岔九垄”式插秧,亩产量提高三四百斤,广泛推广后,现在当地群众还采用“三岔九垄”式插秧。他还实施了“坡地改梯田”、“条田”改造,还种了茶叶、包谷等实验田,效果很好,被群众称为“粮书记”。1980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到保山考察,因提前抵达,地委的同志迅速到板桥公社通知他,到了公社才发现,他正在田里头和农民一起劳动。听到工作人员的喊声,他才回过神来,赶紧拔腿往回跑。耀邦同志听说后,感叹说像杨善洲这么朴实的地委书记还真不多见。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3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移交林场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留下的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留下的是精神财富。杨善洲同志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情系大山、开荒种树、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和高尚情操,受到全国各地干部群众的敬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党性修养是指共产党员按照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需要经过长期、自觉的修养和锻炼形成的,党员领导干部更是要率先垂范。

党性决定党纪,党性是制定和执行党的纪律的根本依据;党纪体现党性,党纪是广大党员践行党性的重要保证。坚强的党性和严明的党纪相互促进、共生共长。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例证明,一个党员干部有了坚强的党性,就能够模范地遵守党的纪律;一个党员干部模范地遵守党的纪律,就能进一步增强党性。如果一个党员干部党性不强,就必然在实践中违反党纪;一个党员干部之所以受到党纪处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党性上存在严重缺陷。在这方面,每个党员干部一定要认真吸取经验教训。

(一)加强党性修养,最重要的是必须坚持努力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只有加强理论修养,加强理论学习,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才能正确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才能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上清醒是政治上清醒的前提,理论上坚定是政治上坚定的保证。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就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可能有正确的政治观点,不可能有良好的作风和坚强的党性。一些党员干部对理论学习认识不足,理论素养和水平不高,不能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致出现种种偏差和错误,无法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理论上的贫乏必然导致思想上的落伍,进而造成行动上的自由化倾向。领导干部要把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作为人生的不懈追求,真正做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深刻地而不是肤浅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学习理论。通过学习和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增强组织观念和纪律意识,保证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前提。

(二)要加强纪律修养,严守党纪政纪(www.xing528.com)

党员在纪律上的修养反映着党员对党的纪律的认识程度、理解程度和贯彻执行的自觉程度。刘少奇认为,加强共产党员的组织纪律的修养,是共产党员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党员的组织纪律性,就是用无产阶级的组织原则,去克服非无产阶级在组织上的不良倾向,就是要用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正确处理党员与党的关系。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种文化、多种价值观、多种生活方式必然要产生和形成。但共产党员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用铁的纪律来维护党的先进性,艰苦奋斗,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党员干部遵守纪律意识淡薄,在考验面前打了败仗。有的干部不遵守政治纪律,自由主义泛滥,不分场合滥发议论,热衷于传播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有的在原则问题上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帜不鲜明,甚至丧失党性原则,跟着错误的东西跑;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行我素,不守规矩;有的用公款公车吃喝玩乐,把出入歌厅酒楼、涉足色情场所、追求感官刺激当作最好的享受;有的随着职位的升迁和地位的日渐显赫,觉得“守法度”不快乐了,总想成为“自由人”,成为特殊人物,于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顶风违纪,结果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官有所畏,业有所成”。如果无视党纪政纪,把党纪政纪当作吓唬鸟儿的稻草人,放纵自己的私欲,让富贵所淫,被金钱所惑,被美色所迷,任性而行,为所欲为,以权代法,那么,到头来就会损害了事业,坑害了别人,也糟蹋了自己,不可能有好的前途,更不可能“风光”。作为领导干部应自觉加强纪律修养,把党纪国法视为“高压线”,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要管住自己的头,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脚,把纪律、法律转变为高度的自律,做到时刻警醒。

(三)要加强政治修养,保持清醒头脑

高度自觉的政治修养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决定每位领导干部理想和信念的基石,以及所能够达到的人生境界的标尺。领导干部加强政治修养,需要切实增强政治信念的坚定性。讲政治是讲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尤其是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政治修养,也需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要自觉维护中央的权威,真正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提倡顾全大局。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从大局看可行。归根到底要顾全大局。”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当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发生矛盾时,要自觉服从大局,以维护党的整体利益。加强政治修养,还需要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目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平静。与此同时,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既抓住机遇、不断推进各项事业,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对各级领导干部是一个考验。提高政治鉴别力,应有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分析力和科学的判断力,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于思想理论领域出现的错误观点和思潮,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加以批驳和制止,从而使自己始终做到政治忠诚。

(四)要加强作风修养,发挥表率作用

作风是指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工作上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一个政党的作风即党风,是指党的组织和党员在学习、思想和工作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领导干部个人的作风和形象是同党的作风、形象联系在一起的,加强作风修养,维护党的形象,是每个领导干部的重大政治责任。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对党的作风问题、形象问题漠然视之,认为与己无关,是政治上的麻木;怨天尤人、丧失信心,是政治上的动摇;至于那些肆意败坏党的作风、形象的人,更是政治上的背叛。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出发,关心党的作风重于关心自己的生命,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用切切实实的模范行动为维护党的形象做出不懈的努力。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勇于创新;只有大力弘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处处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只有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的生活作风,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抵制腐朽没落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的向背。因此,对于关乎人心向背的作风问题、形象问题,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可掉以轻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