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秋季养生:如何保护肺部健康与预防感冒?

秋季养生:如何保护肺部健康与预防感冒?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秋季天气寒热多变,寒凉之气及秋燥之气极易伤肺,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所以秋季养生,重在养肺。这就是适应秋季之气候,以养人体收气的方法。根据秋季的特点,除适当多服一些维生素制剂外,还应服用宜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进行保健。

秋季养生:如何保护肺部健康与预防感冒?

第四节 秋季养生

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是“阳消阴长”的过渡季节,初秋,夏热未消,加之阴雨绵绵,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但“白露”以后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易伤风感冒,旧病复发。人体要顺应自然,体内阴阳也由“长”到“收”改变,因此要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秋天来临,气候逐转凉,天高气急,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景物萧条,人也应随之奉收养生。

黄帝内经》上讲:“秋三月,此谓容平。”意思是万物在秋季成熟,自然景象平定收敛。秋季由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的阳气随之内收,因此,秋季养生必须注意保养内存的阳气,凡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养生都不能离开“秋收”这一原则。《黄帝内经》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肺与秋气相通,肺旺于秋,秋天肺的气血最充沛,功能最旺盛。秋季天气寒热多变,寒凉之气及秋燥之气极易伤肺,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所以秋季养生,重在养肺。

一、精神调养

秋内应于肺,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时,机体抵抗力下降,易生悲忧情绪。身临枯草败叶、花木凋零的深秋,老人更易引起悲愁伤感。《寿亲养老新书》说:“秋时凄风惨雨,草木黄落,年高之人,身虽老弱,心亦如壮。秋时思往昔亲朋,动多伤感。季秋之后,水冷草枯,多发宿患此时人子最宜承奉晨昏,体悉举止看详,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役其心神,则忘其秋思。”

秋季要培养乐观情绪,静想收获的喜悦,保持内心平静,收气敛神,为阳气潜藏做准备。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二、起居调养

秋季是收藏的季节,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汇趋向收敛、闭藏,秋风清肃,众生收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指出:“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在起居方面宜早睡早起,象鸡一样夜寐晨起,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并使心神得以安静,以缓和秋季肃杀气候对人体的影响。秋季干燥,空气湿度小,这时要注意室内温度及湿度,并避免剧烈运动而造成大汗淋漓而致使津气耗散。秋季人的精气内敛,尤要防劳伤,以免阴气外泄。衣着方面根据“春捂秋冻”原则及秋季气候特点适当增减。

此外,还要收敛神气,使身体与秋气相和平:不让意志外驰,使肺气不受秋燥的损害而保持清肃。这就是适应秋季之气候,以养人体收气的方法。

“一场秋雨一场凉”,秋天气候温度变化大,早晚温度相差悬殊,民间有“春捂秋冻”之说。秋季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的作息应该是早起早睡,以保持神志的安宁,来减缓秋季的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早睡,可以避免秋天晚上凉气伤肺;早起,可以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之太过。

为适应秋季“容平”的特性,人们不该像夏季的时候般把注意力放在外界,而是应该收敛神气,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如果违反了这一规律,就会伤了肺,提供给冬天的能量不足,冬天容易发生泄泻

三、饮食调养(www.xing528.com)

秋季食谱应贯彻“少辛增酸”的原则。《金匮要略》中有“秋不食肺”之说。因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故秋不可食肺以增其淫。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能胜酸,肺气通于秋,故秋要减辛味以平肺气,增酸味以助肝气,防肺气太过乘肝,使肝气郁结。因此,在饮食中不要多香燥辛热的性味及采用炸、熏、烤、煎等烹饪方法。

秋燥易伤津液,故饮食要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基本标准。《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食,寒衣服。”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粥、红枣糯米粥、鲜生地汁粥等等都是益阴养胃佳品。常用的食物有:秋梨、甘蔗、银耳、百合、山药、瘦猪肉、鸭肉、牛乳、落花生、甜杏仁苹果蜂蜜等。

初秋,属长夏季节,湿热交蒸,人体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气候渐冷。所以饮食要多温食,少寒凉之物。温食以护肺胃之气,而凉食、寒食则伤肺胃之气,使肺失清肃,饮邪内留。《老老恒言》说:“夏至以后,秋分之前,外则暑阳渐炽,内则微阴初生,最当调停脾胃,勿进肥浓。”过食寒凉之品可造成湿热内蕴,毒滞肠中,易引起腹泻痢疾等。

四、运动调养

金秋季节是开展各种锻炼的好时期。除日常生活调摄外,还要针对季节特点进行自我锻炼。不同年龄的人可选择不同运动项目,随着天气渐冷,可适当增加运动量。到严冬来临时体质会有明显地改善。若冬季仍坚持锻炼,则收益更大。

但秋季气候多变,忽冷忽热,空气干燥,锻炼时要注意衣物的增减、不要怕麻烦。还要及时补充水分及水溶性维生素。运动前喝些温开水,平时饮用菜汤牛奶果汁,可保持黏膜正常分泌,呼吸道湿润,皮肤润泽。

五、防病保健

秋天,燥金当令,易伤肺阴,诱发秋燥咳嗽。秋燥有温燥和凉燥之分。一般以中秋节为分界线,节前有暑热之余气,故多为温燥;节后寒凉渐重,故多为凉燥。选用适当的药物来调养气血,平衡阴阳,以预防秋燥引起的疾病,古人的经验也是有借鉴价值的。《攫仙神隐书》中主张入秋宜服生地粥以滋阴润燥。又如有人认为大暑至白露间易患湿病,宜用扁豆10克,薏苡仁10克,霍香6克,生地6克,于大暑日前后未感病时煎汤服;秋分至立冬间多发燥病,宜用生地10克,百合10克,党参10克,蜂蜜6克,麦冬6克,甘草3克,于秋分前后未病时煎汤服。

根据秋季的特点,除适当多服一些维生素制剂外,还应服用宜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进行保健。原则是宜滋润忌耗散。《摄生消息论》指出:“秋间不宜吐并发汗,令人消烁,以致脏腑不安,惟宜针炙,下痢进汤散以助阳气”,“又若患疾劳、五痔、消渴等病,不宜吃干饭炙缚,并自死牛肉,生脍鸡猪,浊酒陈臭,咸醋粘滑难消之物,及生菜、瓜果炸酱之类,若风气,冷痛、去癖之人、亦不应食”。在传染病流行时,可用板蓝根马齿苋等单味煎汤预防。

此外,如果夏季由于多食生冷瓜果而致胃肠虚寒者,秋令可服干姜、肉桂等温热药以“暖里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