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秋季养生攻略:防秋燥守护中老年健康

秋季养生攻略:防秋燥守护中老年健康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秋季的饮食宜清润、平补,避免老姜、生葱、生蒜、胡椒、花椒、芥末等辛辣香燥之品,以及熏烤、烈酒、肥腻之食。秋季燥邪易伤人。秋季易使人伤津耗液,出现口干、目赤、声嘶、咽痛、咳嗽、尿少、便秘等“秋燥症”症状。为防止秋燥症,可服用百合、沙参、麦冬、石斛、玉竹、苦杏仁等中药,以生津养阴,润肺化痰。2.“秋燥”养生五要点注意防燥伤人。

秋季养生攻略:防秋燥守护中老年健康

1.秋季保健要点

祖国医学认为,秋燥,耗水分,伤津液,外则伤及皮肤而致皲裂,毛发不荣,内则肺胃失调,干咳少食;上则鼻燥咽干、口渴唇裂,下则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因此,秋季养阴增液是养生要道,做好秋季的自我保健需注意以下几点。

(1)着衣防凉。秋季天气渐渐凉爽,着衣重点是防止着凉。“秋风渐起,夜凉似水”,故夜晚一定要盖好被子,老年人还应铺上薄薄的棉褥或毯子。年轻人也不能贪凉,以免影响了机体生物钟自我调节

(2)起居有常。秋季应早睡早起,以保持神志的安宁,肺气的清肃。要避免暴晒、流汗以养阴存液。秋季早晚较凉,在秋雨霏霏、气温骤降时,应及时添加衣被,以防感冒和受凉腹痛,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呼吸道疾患的老年人更要注意防寒保暖,以防旧病复发或加重。

(3)饮食调养。秋季的饮食宜清润、平补,避免老姜、生葱、生蒜、胡椒花椒、芥末等辛辣香燥之品,以及熏烤、烈酒、肥腻之食。要多吃些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如梨、西瓜香蕉、青果、牛奶萝卜番茄菱角莲藕蜂蜜银耳甲鱼淡茶等,多食富含粗纤维的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4)调节情志。秋景凋零肃杀,最易引起伤感忧郁的情绪。因此,要注意保持心情宁静、平衡,不急不躁,使气血平和,神气收敛,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在秋高气爽时,不妨外出旅游,登高望远,借景抒怀,从而可以陶冶情操,增进健康

(5)保健防病。秋季是肠炎痢疾、乙型脑炎等病的多发季节。要做好预防工作,首先要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其次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污染的食物;最后要按时接种乙脑疫苗。秋季燥邪易伤人。除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外,对于确有阴伤之象之人,如表现为口燥咽干、干咳痰少的人,可适当服用沙参麦冬百合、苦杏仁、川贝母等,对于缓解秋燥有良效。

(6)适量运动。金秋季节,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在锻炼时,一方面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另一方面要针对季节特点进行自我锻炼。但是运动量不宜太大或过于剧烈。

(7)药物调治。秋季易使人伤津耗液,出现口干、目赤、声嘶、咽痛、咳嗽、尿少、便秘等“秋燥症”症状。为防止秋燥症,可服用百合、沙参、麦冬、石斛玉竹、苦杏仁等中药,以生津养阴,润肺化痰。体质虚弱者、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对症吃些大枣莲子、芡实、山药、百合、板栗等清补平补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寿。

2.“秋燥”养生五要点

(1)注意防燥伤人。秋燥除坚持锻炼外,还要注意精气的收敛养护,劳作与休息要科学安排,活动量不宜过大。还要注意饮食调摄,可多喝些开水、淡茶、豆浆、牛奶等饮料,多吃萝卜、番茄、梨子、柿子、百合、银耳等。

(2)注意保养肺脏。民谚云:“春捂秋冻”,就是说秋天不要过早添衣加被,人的机体适当冻些,可提高皮肤和鼻黏膜的耐寒力。中医还认为,肺开窍于鼻,有的人鼻黏膜对冷空气过敏,一到秋季就伤风不断。防治的方法:可从初秋开始坚持用冷水洗脸,并经常按摩鼻部,做法是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搓热后,沿鼻两侧按摩30次,再按摩迎香穴(鼻翼两侧凹陷处)20次。

(3)注意预防脱发。一到秋天,随着秋风的吹拂,人们的毛发往往开始脱落。要避免强烈日光照射,以防毛发脱落,多吃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的食物。同时,保护头发还要注意避免引起脱发的一些疾病,如硬皮病、红斑狼疮、黄癣、疖子、毛囊炎、脂溢性皮炎以及精神创伤等。

(4)防止秋瓜坏肚。到了秋天,各种瓜果大量上市,所以,胃肠病比较多见。在夏天,尤其是三伏天,人们把西瓜当作消暑良品,但是立秋过后,瓜果就不能多吃了。人们经过一个夏天,体表湿热交蒸,体中肠胃内虚,胃肠道的抵抗力已经很低了,肆意贪凉饮冷,多吃瓜果,会造成湿热内蕴,尤其是吃了不洁的生冷瓜果,更易得胃肠炎。

(5)注意适当进补。特别是老年人,这时注意药补,对防冬病很有益处。调养气血,平衡阴阳可以预防秋燥引起的某些疾病。如用地黄10克、百合10克、党参10克、蜂蜜6克、麦冬6克、甘草3克,煎服,可防秋季多发的燥病;用扁豆10克、薏苡仁10克、藿香6克、地黄6克,煎服,可防秋季易发的湿病;患胃肠虚寒症者,秋季可服干姜肉桂等温热药。

3.入秋防情绪低落

参加锻炼。体育锻炼能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和生理变化,较适宜的运动项目有户外散步慢跑、练太极拳、跳舞等。

增加营养。维生素B有助于改善情绪,这样的食品有全麦面包、蔬菜,水果、鸡蛋、老鸭肉等。

走亲访友。找知心的、明白事理的亲友,向其倾吐心里话。

乐观幻想。有些人遭受了一点挫折,凡事就总往坏处想。克服的方法是,宁作乐观的幻想,不作消极的猜疑。

奋发工作。一旦潜心于事业、工作中,就能集中精力,神情专注地投身到未完成的工作,使人忘记忧伤和愁苦。

外出旅游。心情烦闷、情绪不佳时,看看青山绿水,看看渺渺炊烟,疲劳、苦闷之感顿消。

4.怎样对付“秋老虎”

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入秋之时,“秋老虎”颇凶。“秋老虎”何以有恃无恐?原因就是伏天里的暑热在助纣为虐。降伏“秋老虎”,可采取以下几法。

(1)安情志。暑热最易伤心,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等情绪,此时,应有意识避开这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到神清气和,胸怀宽阔,遇事不烦,处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始终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境。(www.xing528.com)

(2)祛暑热。秋天仍须加强防暑降温,注意不要在烈日下暴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外出应带上遮阳伞、遮阳帽,并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淡盐开水、绿茶绿豆汤以及酸梅汤菊花茶、银花露、芦根水等清凉饮料。

(3)保睡眠。要合理安排个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尤其是午睡,保护好心脏,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

(4)调饮食。此时人体消化功能较差,不宜大量摄入各种肉食,可多食豆类以及薏苡仁等健脾利湿之品,但要注意“秋瓜坏肚”,对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损伤脾胃,由于此时肠道抗病能力减弱,稍不留意,即会发生菌痢、食物中毒霍乱伤寒等肠道传染病,故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以防“病从口入”。

5.秋冻并非人人皆宜

“秋冻”和“春捂”是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用现代养生观点来看,“秋冻”是耐寒锻炼的一种体现。但是,秋季,特别是深秋时节气温变化大,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这种多变的天气会使人产生冷热不均的感觉,不利于一些疾病的控制。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秋冻一定要适度,有些人不但不宜秋冻,还应注意秋季保暖。

(1)心血管疾病患者。深秋时节的低温和多风,常常是心脏病的诱发因素。这是因为人体要抵抗低温就必须把血液从皮下血管输送到身体内部保存能量,这就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心脏搏动加快,势必加重了心脏的负担,使原本就有病变的心脏缺血、缺氧。缺氧会使冠状动脉加强收缩,这样易造成附壁血栓或动脉硬化栓子脱落,从而阻塞冠脉血流,导致心肌梗死。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不宜秋冻及长时间逆风行走。

(2)溃疡病患者。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原有胃病的人,胃病会再次发作,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所以,秋凉时节,有胃病的老人应注意保暖,一旦有胃病复发的征兆,应立即服药治疗。

(3)脑血管疾病患者。这类患者更不宜受冻。因为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常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循环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脑血管负荷加重,易引发脑出血或使脑血栓形成。

(4)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者。这些人不宜秋冻的原因是,深秋时节的寒冷空气会对他们的气道产生不良刺激,从而诱发气管、支气道或小气道的痉挛,使得上述疾病复发或加重。

(5)有老寒腿者。老寒腿在中医属痹证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病,受累的关节以膝关节为主。常反复出现腿部酸麻胀痛或有沉重感,受寒可使症状加重,出现关节疼痛,或伴有肿胀。因此,这类患者应从秋季开始就注意腿部的保暖,避免受寒。

6.秋风起,老人须六防

防感冒。天气较冷时要注意保温,及时添衣。经常用冷水冼脸洗鼻,有助于预防感冒。

防便秘。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多吃一些润肠生津的食物,如核桃、西红柿、梨、香蕉、大枣、莲子等,不吃或少吃辛辣食品。

防胃病复发。胃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温软淡素为宜,并做到少吃多餐、定时定量,使胃中经常有食物以中和胃酸,防止胃酸侵蚀胃黏膜和溃疡面。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减轻胃肠负担,切忌暴饮暴食。更要注意不吃生冷、过热、过硬、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防脑血栓。清晨起床后,将白开水250毫升加食盐0.5克左右溶化后饮用。睡前饮适量白开水,以降低血黏度,保证血液流动通畅。

防面瘫。有人说,秋天的风是“邪风”、“贼风”,稍不留意就会将人吹得嘴歪眼斜。预防面瘫,关键在于增强体质,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防“秋愁”伤身。秋季要特别注意情绪调节,以防“秋愁”伤身。在情绪低落时,可适当饮些咖啡、绿茶,吃些香蕉、巧克力等,以兴奋神经系统,改善心境。秋雨连绵时,夜里要增加光照,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少看感情缠绵、充满失意情绪的小说电影电视剧。也要少一些怀旧情绪,多想想美好的未来,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外出游玩,登高远眺等。

7.老人秋季饮食养生

秋季饮食养生,是指在秋季应用饮食调养来进行养生保健。秋季的特点是由暖转寒,天气干燥,故中医学将夏末秋初称为温燥,秋末冬初称为凉燥,这两个时期饮食养生方法有所不同。秋季饮食养生的总原则是,饮食荤素搭配,多食清凉多汁的蔬菜水果,适量的补充蛋白质和无机盐。

所谓荤素搭配,是指肉蛋类和蔬菜类相互搭配食用。清凉多汁的蔬菜水果,是指如黄瓜、梨等含水分较多食品。

中医养生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有温燥与凉燥之分,故饮食养生也要按秋季的前期和后期来进行。秋季的前期,夏日的炎热天气尚未完全消退,而初秋的干燥气候已经来临,炎热和干燥均耗散津液,从而引起机体干燥不润的症状,如口鼻干燥、唇干、咽干、口渴、皮肤干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等。秋季的后期,秋日的凉爽干燥依然存在,初冬的寒冷之气已经来临,所以除口燥咽干外,尚有皮肤干燥皲裂,便秘等症状。

秋季前期,用于温燥的饮食养生方法要以清热滋润为主。饮食养生应坚持二粥一汤的饮食方法,即早晚餐食粥,午餐喝汤,但粥汤的内容有所不同。中医认为燥邪最易伤肺,在煮粥时加些切碎的梨块,有生津止渴,滋阴润燥,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老年人秋季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者食用;煮粥时加些百合,有润肺止咳,养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老年人干咳少痰,失眠多梦者食用;煮粥时加些已用水发好的银耳,有滋阴润肺,养胃强身的作用,适用于老年人身体虚弱及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及慢性支气管炎者食用。汤以西红柿蛋汤为佳,蛋白质及维生素丰富并有利于消化吸收。

秋季后期,用于凉燥的饮食养生方法要以祛寒滋润为主。饮食原则除滋阴润燥外,还应在饮食中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热量较高的食物。食粥仍是主要方法,如梨粥、百合粥、银耳粥都可食用,同时可增加一些瘦肉粥类,如煮粥时加些瘦肉、皮蛋等,以补充蛋白质的消耗。也可进食栗子粥、桂花莲子粥、龙眼肉粥、红枣粥等。多食一些温性的蔬菜水果,如南瓜、葱姜、香菜、桃、杏、大枣、荔枝、乌梅等,也可起到很好的养生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