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心老人健康:如何保护胃肠,预防胃病

关心老人健康:如何保护胃肠,预防胃病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胃的肌肉层和黏膜层逐渐萎缩退化,消化能力及抗病能力日趋降低,如果不加强保护,很容易发生胃炎、胃下垂、胃溃疡、胃癌等疾病,影响健康长寿。老人一般都存在牙龈萎缩现象,它使牙齿失去保护而脱落,由此而来,咀嚼发生困难,食物未被充分嚼碎直接入胃,从而加重胃的负担,导致消化不良。

关心老人健康:如何保护胃肠,预防胃病

1.老年人如何保护胃

胃是身体的重要消化器官,如果保护不好,不仅影响食物的消化,而且也容易发生胃病,引起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烧心、吐酸水等症状。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胃的肌肉层和黏膜层逐渐萎缩退化,消化能力及抗病能力日趋降低,如果不加强保护,很容易发生胃炎胃下垂胃溃疡胃癌等疾病,影响健康长寿。

最近,美国洛杉矶医学研究部门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总结出保护胃的几种方法。

吃饭定时定量:一般人应是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要忽早忽晚,也不要把两餐合并成一餐吃,晚餐不要吃得过晚和过饱。

细嚼慢咽:老年人要多吃容易消化的饮食,避免吃干硬、生冷、不卫生的食物。要发挥牙齿咀嚼的作用,让唾液和食物能够充分地混合,使唾液对食物中的淀粉初步进行消化,这样还可尝到食物中的甜味。

根据胃酸多少调节所吃食物:胃酸分泌过多的人常有烧心、吐酸水的现象,应多吃些含碱的食物,如碱面馒头苏打饼干,也可在蒸馒头时多放些碱面。胃酸分泌过少的人,常有口苦及嗳气,应多吃些有酸味的食品,如西红柿、猕猴桃苹果山楂糕、酸牛奶、糖醋鱼等。

多吃保护胃黏膜的食物:含蛋白质多而易消化的食物,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像鸡蛋、牛奶、豆浆、小米粥、八宝粥、豆腐等应多吃。

少吃过凉过烫的食物:食物的温度应和体温相当,以30~40℃为宜,过凉的食物和冷饮、冰镇啤酒等,容易引起胃的血管剧烈收缩,使血液循环不良,从而导致腹泻和消化不良,过烫的食物往往使胃的血管扩张,甚至烫伤食管和胃的黏膜,有时还易引起胃癌及食管癌

少吃过甜、过咸、过油的食物:过甜的食物使胃液过度分泌,常使胃酸增多;过咸的食物使胃液分泌过少,食物不能很好地消化;过油的食物增加胃黏膜消化食物的负担,甚至发生消化不良,所以不要吃过甜、过咸、过油的食物,平时的饮食最好清淡些。

戒烟限酒:烟酒对胃都有不良的刺激,据卫生部门统计,每天吸1盒香烟的人,有30%~50%患有胃病;每天喝500毫升白酒的人,有70%患有胃病,所以老人要戒烟限酒。

保持愉快的情绪:吃饭时的心情好坏与胃的消化功能有很大关系。情绪不好,食欲便会降低。所以吃饭时精神要愉快,不要生气和着急。

不要边吃饭边工作:有些人工作很忙,吃饭时也不肯闲下来,一边吃饭一边考虑工作上的事,使大脑时时处于过分紧张的状态,影响对胃的支配和呵护,长期下去,容易发生胃病。所以,吃饭时不要考虑工作,要专心吃饭。

不吃含防腐剂、添加剂的食品:防腐剂和添加剂对胃的消化功能有不良的影响,方便面火腿肠及一些罐头食品中,常含有防腐剂及添加剂,平时应不吃或少吃。

不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品:老年人患病较多,服药也较多。有些药物对胃有刺激作用,如布他酮、泼尼松、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阿司匹林等,应尽量少服用这些药,若必须服用时,也要服用其肠溶片。

避免腹部受凉:腹部受凉常使胃肠蠕动加快,引起腹痛、腹泻、烧心、吐酸水等症状,过去有胃病的人,还易引起胃病复发,所以老年人注意腹部保暖很重要。

锻炼胃肠肌肉:体育锻炼不仅能使全身肌肉发达有力,而且能使胃肠的平滑肌张力增加。经常用揉腹、腹式深呼吸、仰卧起坐、俯卧撑等方法锻炼,能防止胃下垂、消化不良,应长期坚持。

杀灭胃内细菌:有些中老年人的胃里,经常潜藏有幽门螺杆菌,它不仅容易引起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而且也易引起胃癌,若发现胃内有细菌后,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洛赛克、克拉霉素、甲硝唑等药物治疗。

及早治疗牙病:牙齿有病或脱落,势必影响咀嚼和食物的消化,老年人要及早治疗牙病和安装义齿,使食物能够嚼烂后咽下,避免加重胃的负担。

2.老人消化不良的原因与对策

很多老人常会被无缘无故的食欲不振、腹胀、便秘及消化不良所困扰。下面所述老人容易发生消化不良的原因及保健对策,供大家参考。

牙龈萎缩。老人一般都存在牙龈萎缩现象,它使牙齿失去保护而脱落,由此而来,咀嚼发生困难,食物未被充分嚼碎直接入胃,从而加重胃的负担,导致消化不良。保健对策:平时注意保护牙龈,饭后要刷牙、漱口。刷牙动作要轻柔,不伤及牙龈,食物应以细软、营养丰富为主。牙龈萎缩的老人更应该细嚼慢咽,这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可有效缓解消化不良。

消化道黏膜萎缩。老人消化道整体的黏膜、腺体都有萎缩退化现象。首先,口腔黏膜萎缩,会使老人味觉迟钝,食之无味,从而喜欢吃一些难以消化的厚味食物,这样一来,又反过来加重消化不良症状;其次,老人每日唾液、胃液的分泌量不但明显下降,而且消化液中消化酶的含量与活性也明显降低,消化食物的能力下降,故可引起消化不良。保健对策:不要进食生冷、硬与不易消化的食物,如糯食、油炸食物、肥肉等。可常吃一些有助消化的食物,如酸奶木瓜、山楂等。

胃肠道的平滑肌萎缩。老人胃肠道的平滑肌普遍萎缩,弹力减弱,使得胃肠道蠕动缓慢,由此使机械消化的能力减弱,食物容易滞留在胃肠道,从而引起腹胀、腹痛、便秘与消化不良等症状。保健对策:少吃多餐,坚持饭后按摩腹部与饭后散步半小时,由此,可促进肠道蠕动,有效缓解消化不良。

3.老人应警惕消化系统的无痛性隐患

老年人由于痛觉阈增高,敏感性下降,患病后常缺乏特有的疼痛,容易丧失对疾病的警惕性而导致误诊、漏诊,从而失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机会。因此,老年人应提高警惕,防止以下情况的发生。

消化性溃疡。老年人患消化性溃疡时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加上老年溃疡病患者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及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不仅可掩盖或混淆消化性溃疡的症状,而且可明显增加胃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的病死率。因此,老年人如果出现无痛性上腹部不适、腹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结肠癌。结肠癌好发于中老年人,绝大部分患者早期无症状,病情进展后可出现腹泻、黏液血便、便秘等症状,但这些并非结肠癌所特有。因此,有上述症状及腹痛、便频、大便习惯改变者,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大肠癌及摘除无症状息肉,防止恶变。

胆囊炎、胆石症。老年人患胆道疾病后常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或者病情严重而临床表现轻微。B超检查诊断胆囊结石、胆总管及肝内胆管结石有较高的准确率。因此,老年人应定期进行B超检查。

4.老年人当防食物性肠梗阻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在肠道内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之一。可由肠粘连、肠炎肿瘤、消化道功能低下、蛔虫、肠道异物、粪块、结石等因素引起。在老年肠梗阻中,又以食物性肠梗阻为多见,危害性很大,当引起足够重视。(www.xing528.com)

5.为什么会发生食物性肠梗阻?

老年人由于全身各脏器的退行性改变,肠道功能低下,肠道的消化、吸收、分泌、蠕动等功能易出现紊乱。一般成年人能消化的食物,在老年人的胃肠道内就可能不易被消化。这些未完全消化的团块成年人可顺利排出,老年人则可能排不出,因而堵塞肠腔,导致肠梗阻。

老年人肠道消化液分泌减少,加之肠蠕动无力,常有习惯性便秘,食物残渣聚集成秘结的粪块也可引起肠梗阻。此外,老年人如伴其他疾病,使胃肠道的分泌蠕动进一步降低,也是诱发食物性肠梗阻的因素。

6.怎样预防食物性肠梗阻

(1)多选食易消化、含纤维素多的植物性食物,少食动物性食物。食物加工或烹饪要精细些,以利咀嚼。动物类食品更应熟烂后食用,以便消化吸收。一些不易嚼烂、易形成团块的食物,如糯米、葡萄香菇、竹笋、黄豆芽、动物筋膜、肌腱等,要尽量少食。

(2)保护好牙齿。老人牙齿衰老、脱落,易造成咀嚼不全,加上老人肠道蠕动功能降低,食物不易分解,未经充分咀嚼的食物遇水膨胀,就可能导致肠腔堵塞。所以,老人更应经常清洗口腔,勤刷牙。如牙齿脱落过多,最好安装假牙。重视牙齿保养或修复,是预防食物性肠梗阻的重要一环。

(3)防治便秘。老年人患习惯性便秘者较多,除平时应多活动、多饮水、少吃辛辣食物外,必要时可选用些药物调节肠道分泌功能,促进肠蠕动,帮助粪便软化,预防肠梗阻。

(4)治疗其他原发病。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疾病是引起肠梗阻常见的原发病。临床观察发现,消化道溃疡的患者发生食物性肠梗阻的概率明显增高,肺心病老人卧床多、活动少,肠道功能较健康老人明显降低,发生食物性肠梗阻的机会也会增加。所以,积极治疗原发病,也是预防食物性肠梗阻的一个方面。

7.胃酸胃痛胃胀当心胃神经官能症

中老年朋友秋后如出现胃酸胃痛胃胀应当心胃神经官能症。胃神经官能症的表现如下。

(1)生气和精神紧张时,胃部就会疼痛。

(2)受凉后容易引起胃痛或胃部不适。

(3)胃痛时吃一点东西症状减轻,吃多了疼痛又会加重。

(4)经常感到口干口苦,并出现腹泻或便秘。

(5)爱打嗝,被称为神经性嗳气症,声响而频繁。

入秋以后,气候凉爽,食欲增加,但一些中老年人却出现了胃痛、反酸、腹胀等不适。到医院通过胃镜、造影检查,未发现明显病变,吃点儿胃药症状减轻,可是不久又会复发。专家提醒,这是胃神经官能症的典型表现,别以为胃部没有明显病变就疏忽大意,胃神经官能症反复发作会引发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贫血等,甚至出现心衰、肾衰等多器官功能衰竭。

每年进入秋季,胃病和胃部不适的病人都会明显增加,一项统计证实,这些患者中有近1/3与胃神经官能症有关。胃肠神经官能症是由于过度精神刺激或紧张疲劳,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引发的各种胃功能紊乱症状,但没有出现器质性病变的疾病。中老年人咀嚼功能逐渐下降,胃的消化和蠕动能力较弱,特别是中老年人神经内分泌功能逐年衰退,一旦受到刺激就容易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胃部出现不适症状。由于中老年人消化功能较差,胃出了毛病会严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会经常出现感冒、全身无力、头昏目眩、四肢运动迟钝等症状。

秋后天气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会发生变化。冷刺激会使身体的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体内新陈代谢旺盛,同时又促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可使胃黏膜的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容易出现恶心、腹痛、腹胀、消化功能减弱。冷刺激还会使甲状腺素分泌增多,食量增加,加重胃的负担。秋季的这一系列变化,导致胃的迷走神经长时间的兴奋性增加,胃蠕动功能紊乱,胃黏膜自我保护机制被破坏。

8.心胃神经官能症的运动和饮食调理

秋季是中老年朋友胃神经官能症的高发期。防治胃神经官能症仅仅靠吃药效果并不理想,而应从多方面对胃肠功能进行调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多运动。运动可以增加呼吸的深度与频率,促使膈肌上下移动和腹肌活动,对胃肠道起到较好的按摩作用。调节胃肠神经功能。有助于防治胃神经官能症的运动包括太极拳、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开始锻炼时,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可采用速度缓慢、全身放松的步行,时间20~30分钟,运动脉搏控制在110次/分钟左右。

常吃芡实调节胃部神经功能。芡实又名鸡头米,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如蛋白质、钙、磷、铁、脂肪、糖类、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粗纤维胡萝卜素等,可以起到调节胃部神经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芡实分生用和炒用两种,炒芡实可健脾开胃,对胃神经官能症有明显效果,一般药店有售。将炒芡实50克倒入锅内,加水煮开片刻,再加淘洗干净的大米100克,粥成即可食用。也可将炒芡实1 000克研磨成粉,取50~100克粉末冲开水调服,每日1次。

饭前食用橄榄油拌圆白菜。橄榄油中富含亚油酸(含量达70%),圆白菜中含有维生素U(碘甲基蛋氨酸),这两种物质是胃黏膜细胞的保护神,可减轻胃黏膜受刺激后引起的胃痛、反酸等症状,还能改善胃蠕动功能。可每顿饭前10分钟食用橄榄油拌圆白菜,对于防治胃神经官能症有重要作用。将圆白菜100克洗净切碎,加入橄榄油10毫升和调味品食用。

食欲不好喝砂仁猪肚汤。对于没有食欲的胃神经官能症患者,可食用砂仁猪肚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砂仁含龙脑、乙酸龙脑、樟脑柠檬烯等成分,具有芳香健胃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消化道内的积气。而猪肚富含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可调节胃肠神经功能。将1 000克猪肚洗净,入锅沸水氽透捞出,刮去内膜切成条。把汆猪肚的清汤过滤后倒入锅内,放入猪肚,武火烧开,放入砂仁10克和胡椒粉、盐等调味品即可食用。

早晚喝玫瑰胡仁茶。将玫瑰花6克、砂仁6颗研碎,加胡椒6粒用开水冲泡作茶饮用。玫瑰花能理气消胀,砂仁是一种健胃消食的药材,胡椒含有胡椒林碱、胡椒油碱甲、胡椒油碱乙、胡椒油碱丙等生物碱和挥发油,有健胃、止痛、消炎、解毒等功能。此茶对胃神经官能症伴有胃痛嘈杂、胸腹胀闷等症状者疗效尤佳。

经常揉肚脐。肚脐是中医所指的神阙穴,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的说法。现代医学研究显示,按揉肚脐能够对腹腔脏器产生轻缓、规律的挤压,调节胃肠神经,促进内脏器官的内分泌功能,可改善胃神经官能症。按揉肚脐的方法较简单,只需将双手搓热,右手心按在肚脐上,左手叠放在右手上,以顺时针按揉50下。然后再将两手搓热,左右手交换位置,逆时针按揉50下,每天晨起及睡前各做一次,如果症状严重,可在午餐后1小时再加一次。

9.老年人预防噎食做到“四宜”

临床上经常能看到老人或小孩因为食物进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尤其吃生硬、大块食物时,其中80%的老人噎食是发生在家中,且病情急重,由于家人缺乏急救常识,经常会耽误了治疗时间。抢救噎食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能及时识别、诊断和抢救,如抢救得当或治疗及时,可使病人脱离危险。

预防老年人噎食,除了及时治疗各种诱因疾病外,还应注意做到“四宜”:食物宜软、进食宜慢、饮酒宜少、心宜平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