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慎用医药:小孩和老人勿急于西药

慎用医药:小孩和老人勿急于西药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个问题,我要讲慎用医药。“慎医药”,就是不要把医生看成神仙,医生有医生的道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草药治一方病。而我们常用的400多味中药,是放之四海皆准的。20岁以前的小孩儿,55岁以上的老人,一定要慎用西药。由于小孩儿的气血还不充沛,老年人气血已经衰弱,所以我建议,在这两个年龄段上,一定得慎用西药。中药也有不良反应。

慎用医药:小孩和老人勿急于西药

第四个问题,我要讲慎用医药。

我们现在生活好了,大家开始注意健康了。这20年来保健品是越卖越火,中国人又多,也好骗,中国老百姓一人一块钱就是13亿,现在的保健品都是打一枪换一地方,今天出一保健品,炒得火热,过3天没影儿了,这种现象太多了。

药物的滥用是现在非常严重的一个养生障碍,不只是中药,还有西药。现在的保健品不只是中国吃,外国也吃,只要他能吹出来,能够把钱都花到广告上,不管是真的假的,反正我兜里有钱了,不只自己吃,还给爸爸妈妈买。这就是我们的现状。

这种现状,我觉得非常可怕。从中医的角度讲,什么叫“医生”?医生有两个基本的含义:第一个含义,当你得了病,不能够自我恢复了,就得找一个靠背了,所以医生的第一个含义就是“依”,他是病人的靠背。第二个含义,是医生治病的最后目的,达到“一”的状态。什么叫“一的状态”?阴阳和谐的状态,阴平阳秘的状态,中医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我们中医的“药”,是什么含义?为什么叫“药”?它和我们开门的钥匙是一个道理。这个门打不开了,怎么办?你得找那个医生去配把钥匙把它打开。钥匙的“钥”和我们用药的“药”,同音就同源。配把钥匙,把门打开了,病好了。没事儿时,你不要拿钥匙没完没了地老捅那门,那门本来好好的,你拿钥匙瞎捅,会把好门捅坏的。

“慎医药”,就是不要把医生看成神仙,医生有医生的道理。人,首先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感觉。当我觉得不舒服了,觉得和平常不一样了,要去找医生。

对于药,更不要迷信它。中医说:“是药三分毒。”不是说这个药一定就有毒,中医治病是用药的偏性来纠人体的偏性,凡是那种偏性比较大的东西,中医都叫做“毒”,也都叫做药。

其实食物同样有偏性。我们到全聚德为什么吃烤鸭,不吃炖鸭子?鸭子是在水里长出来的,其性偏寒,你拿火烤了,就把它的寒性制约了,吃完了就不拉稀。所有的食物都有不同的性,总体上偏平的我们把它叫做食物;如果它的偏性比较大,比较剧烈,我们就把它叫做药物。药物的偏性比食物来得剧烈,比如大黄、附子麻黄这类治病的药,都是用它的偏性。

药食是同源的,中医治病,用食物也可以解决问题。比如说,很多胃溃疡的病人,脾胃虚寒的病人一吃大米胃就痛。为什么?大米是水里长的,其性偏寒。那让他怎么办呢?天天吃烤馒头片儿。小麦成熟在阴历的四月到五月,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它是温性的,拿火烤完以后,就变成了温性的食物。温性的食物就可以治虚寒。所以烤馒头片儿就能把虚寒性的胃溃疡治好。

现在扑天盖地而来的这些保健品,都是让老鼠点完头儿,就拿到人身上来了。大部分的保健品都是这样产生的。中药和草药是有区别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草药治一方病。三九胃泰在长江以南就有效;到了长江以北就无效。为什么?它用的就是岭南的草药。而我们常用的400多味中药,是放之四海皆准的。这是我们五千多年不断筛选出来的,用到俄罗斯、用到纽约都有效。所以中药和草药是有区别的。在这个问题上,大家一定要非常慎重地选择。(www.xing528.com)

比如乌鸡白凤丸、人参生脉饮、秋梨膏,这些都是我们中国的保健品,在不同的季节用好了,它就有效,因为它首先有一个前提,是经过了亿万人体试验证明它是有效的,不是那种老鼠点完头儿就让人来点头儿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在使用这些保健品的问题上,一定要慎之又慎。

20岁以前的小孩儿,55岁以上的老人,一定要慎用西药。因为西药的作用很明显,它的不良反应也很明显。它的不良反应,是需要人体自身的调整和排毒来解决的。过多地使用西药,往往是按下葫芦起来瓢,把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由于小孩儿的气血还不充沛,老年人气血已经衰弱,所以我建议,在这两个年龄段上,一定得慎用西药。中药也有不良反应。用好了就是药,用不好就是毒。因为用不好,它就是偏性,它的偏性对人体就会造成相应的损害。

我们小时候没有那么多白血病,你看现在十七八岁,十六七岁,发育期,突然间白血病出来了,你去查一查,尤其在咱们中国,小时候一得病,不管是感冒发热,到哪儿都是抗生素,然后紧跟着就挂上瓶子。这些大量的抗生素进去以后,影响了他的肝和肾。肝是造血的器官,到青春发育期的时候,所有的隐性损伤,没人为你负责。现在国外用抗生素的时候,是慎之又慎的。我们现在用抗生素的时候,什么高级用什么,什么贵用什么。我听美国的朋友说,人家做支架非常严格,必须到了非做不可的时候才做。好多50来岁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说得做支架了。我说怎么了?他说那天胸闷,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得做支架,只要查完了,为了方便起见,就一定把支架带进去,而且一做就是2个、3个,做一个支架3万。要用西医的手段,那就一定得严格地按照西医的方法去做。

在这种假的比真的多的情况下,希望大家一定要慎重。中国有一句话,“有病不治为中医”,这个“中医”不是中医和西医的中医。中国古代把医生分成上、中、下三类,治十个人能好八九个这叫上工,治十个能好五六个叫中工,治十个只能好三四个叫下工。你有病不治的话,你的水平就相当于中工,机遇一半好一半不好。如果你要是有了病你去瞎找大夫,乱投医,那问题就更复杂了。甚至你不治它会好,治了反而不好,而且把这个病治出问题来了。

在人的一生中只有两次组合,第一次是青春期,随着气血越来越旺盛,进行一次组合;第二次是更年期来到的时候,女同志是精血越来越弱,男同志是精气越来越弱,机体要进行一次重新的组合。在重新组合的时候,肯定会出现此多彼少的一种波动的状态,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指标的改变。更年期前后的女同志用药要慎之又慎,女同志以精血为主,到更年期前后的时候,随着她精血越来越弱,全身要进行一次重新的组合,这时候,重在调而不在治。就像你走路崴了一下脚,要扶着你慢慢走,你很快还会走;如果要拿车推着你,3个月以后你这条腿就不能走了。当血压不稳定的时候,调整调整就过来了,如果这时开始用降压药,你就开始给他推车了。

人的心脏从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蹦了,蹦了50多年,自然有一个老化过程。如果因为更年期血压不稳定了,开始用降压药,那就等于在一根日益老化的血管上不断给它加压,吃药肯定要比不吃药的老化得快。一旦出问题,就是脑溢血,就是血管意外。这是用你的寿命去换取你现在的所谓舒服。对更年期的状态,重在调而不在治。通过调整,他会进入一种老年的健康。

中医治的是人,西医治的是病。中医学研究的是人的生命规律,让你生、长、壮、老、已的这个全过程,能够很圆满地走过去。人不要希望成神仙,也不要相信什么元气可补,我告诉大家,元气不能补。不用听什么这功那功,说取先天之气来补元气。如果元气可补的话,秦始皇、汉武帝都不用死了,毛泽东邓小平也不用走了。

元气是什么?爸爸妈妈给你生命的时候,就像我们从煤气公司取来的煤气罐儿,它是一个定数。在你几十年的生命过程里面,元气始终是处在一个不断消耗的过程,它只能消耗,不会增多。你的寿命和元气的消耗,就像煤气罐的火门儿,如果爸爸妈妈给你是很满的一罐儿,24小时把那火门儿开着,你的寿命也长不了;如果给你的是半罐儿,而你能节约地使用,你的寿命就会长。元气耗尽的那一天,就是你离开世界的那一天,这时候拿人参堆着也活不了。

养生是什么?就是合理地把那火门儿调整好。顺四时也好,慎医药也好,节饮食也好,调情志也好,就是让你把火门儿开得小一点儿。医生不是神仙,“医生能治病不能救命”。医生的责任,是当你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悲、恐、惊,你那火门儿开得很大的时候,帮你把元气的消耗限制在最小的限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