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佛教文学《须大拏太子传》: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立

佛教文学《须大拏太子传》: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立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立。昔苏达拏太子摈在弹多落迦山,婆罗门乞其男女,于此鬻卖。苏达拏太子于此栖隐。苏达拏故事见于《太子须大拏经》、《佛本行集经》卷二《须大拏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一六等多部佛经,后又被改编成变文[19]。《大唐西域记》与诸佛经所载,除情节相符外,同者尚有须达拏太子被摈之处,弹多落迦山。

佛教文学《须大拏太子传》: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立

五、苏达拏太子窣堵波

(健驮罗国)商莫迦菩萨被害东南行二百余里,至跋虏沙城。城北有窣堵波,是以父王大象婆罗门,蒙谴被摈,顾谢国人,既出郭门,于此告别。(《校注》,第256页)

跋虏沙城东门外有一伽蓝,僧徒五十余人,并大乘学也。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立。昔苏达拏太子摈在弹多落迦山,婆罗门乞其男女,于此鬻卖。(《校注》,第258页)

跋虏沙城东北二十余里至弹多落迦山,岭上有窣堵波,无忧王所建。苏达拏太子于此栖隐。其侧不远有窣堵波,太子于此以男女施婆罗门,婆罗门捶其男女,流血染地,今诸草木犹带绛色。岩间石室,太子及妃习定之处。谷中林树,垂条若帷,并是太子昔所游止。(《校注》,第258、259页)(www.xing528.com)

上引诸遗迹北魏宋云等亦见[18],宋云等所见之白象宫寺,玄奘时已不存。苏达拏故事见于《太子须大拏经》、《佛本行集经》卷二《须大拏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一六等多部佛经,后又被改编成变文[19]。故事大意云,叶波国(即健驮罗)太子须大拏,少小以来常好布施,长娶妃曼坻,生一男一女。后施舍王善战之白象于敌国,遂被徙檀特山十二年以作惩戒。于路又施婆罗门车马钱财衣被,步行至山。入山之后不久,又施二子与鸠留国贫穷老丑婆罗门以为养老之用。天帝释复化作老丑婆罗门,诣太子求施曼坻。太子与之,帝释牵妃七步即返,复帝释之身,问太子与妃何愿。妃云:欲两儿卖本国,不苦饥渴,令早返国。太子云:愿今众生皆得度脱,无复生老病死之苦。帝释云太子之愿牵涉三界,他办不到。太子乃云欲使父王及大臣思见我,帝释诺之。老丑婆罗门领二子于叶波国卖,为王所买。太子亦不久得返,敌国亦还白象,奉上金银之粟。太子终因布施而自致得佛。

此故事,《法显传》谓之须大拏变现,太子乃语妻过去世买华供养之情节,说明相关之佛本生故事的表演有一定的连续性,其戏剧性显然不可否定。以上介绍之佛经,涵盖了《大唐西域记》遗迹所涉之全部情节,其中《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有偈颂三十六首,更适宜于表演。《大唐西域记》与诸佛经所载,除情节相符外,同者尚有须达拏太子被摈之处,弹多落迦山。据玄奘注,此山即佛经所云之壇特山。异者则有以下两处:第一,玄奘所记,故事集中于跋虏沙城东北二十余里范围之内,而佛经中则云壇特山距叶波六千余里;第二,太子于山中所居,玄奘所记为石室,而《太子须大拏经》、《佛本行集经》皆明云为柴草屋,宋云等亦云有草庵之址。这两处不同,前者显然是为了适于表演。由前引戒日王扮作帝释之表演来看,方圆二十余里的距离,对于宗教仪式的举行是不成问题的。草屋变为石室,或者由于时序迁变而致,后人为较长时期保存乃易以石室,与佛徒之宗教情感或相关联。正是上面提到的戒日王,“取乘云菩萨以身代龙之事,缉为歌咏(Nagananda,《龙喜记》),奏谐弦管,令人作乐,舞之蹈之,流布于代”,显然《龙喜记》也是关于佛本生故事的戏剧剧本。关于苏达拏太子之佛本生故事,又有“东印度月官大士作《毗输安呾啰太子歌词》,人皆舞咏,遍五天矣,旧云苏达拏太子者是也”[20],“人皆舞咏”云云,证明《毗输安呾啰太子歌词》同样是戏剧剧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