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希南帕夏清真寺:定位与宗教冲突

希南帕夏清真寺:定位与宗教冲突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希南帕夏清真寺背后的建造史和宗教地位正是这场特别战争的组成部分和原动力之一。希南帕夏清真寺内壁装饰是科索沃伊斯兰艺术最美的壁画之一。其三,希南帕夏清真寺还被外界赋予搭建宗教宽容桥梁的希冀。

希南帕夏清真寺:定位与宗教冲突

一、希南帕夏清真寺的定位

巴尔干宗教与国家、民族和政府之间总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宗教有时与政治合作有时却也反抗政权,形成相对独立的权力形式,不论伊斯兰教还是基督教都是如此。(14)塞尔维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共享科索沃领土,但各自解读自我的民族和宗教历史。他们对传说、神话史诗、古迹的阐释争辩是另一场非常规手段的特别战争,从未停歇。在科索沃,所有对历史的争论、对古迹的保护其实是为了面向未来,争执的双方都认为确立过去的地位就可以掌握将来的地区局势。(15)希南帕夏清真寺背后的建造史和宗教地位正是这场特别战争的组成部分和原动力之一。

希南帕夏清真寺首先是一座伊斯兰教宗教建筑,宣扬伊斯兰教、提升信徒宗教水平、加强宗教教育是清真寺和宗教领袖神圣的职责。希南帕夏清真寺圆顶内部各种曼妙的植物花卉图案簇拥着顶端一段古兰经经文:“真主,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他是永生不灭的,是维护万物的;瞌睡不能侵犯他,睡眠不能克服他;天地万物都是他的;不经他的许可,谁能在他那里替人说情呢?他知道他们面前的事和他们身后的事;除他所启示的外,他们绝不能窥测他的玄妙;他的知觉,包罗天地。天地的维持,不能使他疲倦。他确是至尊的,确是至大的。”(16)(见图4-1)(17)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科索沃伊斯兰社区的宗教领袖们认为当务之急是两大任务:重修战争期间被毁的清真寺,以及在伊斯兰群体大多信仰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加强伊斯兰教法教育。在科索沃伊斯兰领袖看来,仅仅信仰人口占多数是不够的,他们有义务复兴科索沃伊斯兰教,提高信仰虔诚度对于维持这一地区主导宗教地位非常重要。在外界看来,这些宗教领袖的行为是在塑造阿尔巴尼亚之后欧洲的“第二个伊斯兰国家”(18),科索沃超过90%的阿尔巴尼亚族人口是穆斯林(19)波黑的穆斯林人口比例还不到全部人口的50%。(20)到2007年左右,“希南帕夏拥有众多的伊斯兰信徒,各种宗教活动正常,参与人甚多,每日五次的祈祷高音喇叭从不间断,是普里兹伦主要的也是主导的宗教场所”(21),这是科索沃兴盛的伊斯兰教代表在国际驻科索沃机构人员眼前展现的图景。

img12(www.xing528.com)

图4-1 希南帕夏清真寺穹顶内部

其次,希南帕夏清真寺是科索沃古老伊斯兰艺术文化的代表与象征,同时也是奥斯曼帝国对科索沃侵略占领和实行伊斯兰教化的象征。UNESCO给予希南帕夏清真寺重要性的评价是:“具有重要历史与艺术价值,城市的宗教象征,科索沃最有地位的清真寺之一。”(22)希南帕夏清真寺内壁装饰是科索沃伊斯兰艺术最美的壁画之一。清真寺最初建造者使用的石制台阶、讲台都得以完好保存。希南帕夏清真寺还存有一定数量的伊斯兰手稿(包括1588年建立的Gazi Mehmed Pasha图书馆和其他清真寺图书馆馆藏)(23),在非宗教活动时间内以伊斯兰文化博物馆的形式向公众开放。(24)与巴尔干地区其他奥斯曼帝国遗留下的清真寺一样,希南帕夏清真寺这样的崇拜场所,其内饰基本是奥斯曼东方风格的。应该说一方面,奥斯曼帝国统治者为科索沃阿尔巴尼亚裔和其他愿意皈依之人带来了伊斯兰教:帝国统治者用伊斯兰教同化当地居民以稳固统治,以歧视性社会政策促使大批阿尔巴尼亚人转信伊斯兰教,并且最终使伊斯兰教在科索沃成为主流宗教;(25)但另一方面,也由于奥斯曼帝国的伊斯兰教普遍没有其他伊斯兰世界对宗教教法要求那么严苛,这也影响到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穆斯林群体,使其表现出较为温和的宗教性。(26)

其三,希南帕夏清真寺还被外界赋予搭建宗教宽容桥梁的希冀。这部分源于科索沃完全依赖西方世界所主导的政府治理,西方世界出于对宗教宽容的期待很难不给科索沃穆斯林领袖施加压力。至少科索沃穆斯林领袖对外表述的立场都必须是独立不干涉政治和对其他少数宗教群体宽容。伊斯兰教士、学者莫利纳(Qemajl Morina)为迎合西方的趣味,在2000年接受采访时强调:“东正教教堂前停着的北约坦克是对我们的侮辱,我们阿尔巴尼亚人500年以来都很尊重东正教教堂和修道院,就算没有塞尔维亚人再待在那里。”四年后的骚乱却击溃了这番宗教宽容的说词,尽管宗教领袖更愿意用“不当复仇”来解释暴力攻击。科索沃的穆斯林群体宣扬“我们加入欧洲不仅能使欧洲文化更丰富多元,而且还能够为多元宗教社会搭建沟通东西的桥梁”(27),希望西方能接受科索沃伊斯兰教的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