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财政的钱:人民的财产与税收国家

财政的钱:人民的财产与税收国家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退潮后的沙滩上,笔者踯躅徘徊,脑海里反复思索着一个问题:财政的钱是谁的钱?因为相比于自定义的共和国,“税收国家”更能说明是人民在经济上支撑着国家机器的维持和运转,政府在政治上作为人民财产的委托管理者,实实在在是人民的公仆而非其他。总之,财政的钱,也是国民的钱。NBA是当前世界水平最高的篮球联赛,除过球员个人的天赋条件以外,细致入微的技术统计与分析恐怕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财政的钱:人民的财产与税收国家

财政的钱是谁的钱?

公众和媒体都有追逐热点的习惯,遇到奇事、怪事、坏事,立刻群起而围观、而议论、而批评。这种追逐能使信息畅通,能使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受到监督,大浪淘沙,进而使社会能够自洽、自治。

然而这种追逐往往热度有限,有时事情尚待解决,就被新的热点吸引过去了。一阵风过去,海滩上的杂乱被潮涌轻轻掩盖,但是问题仍然还是问题。

我想说的就是这样一件旧闻。

某日,东南某市领导登临该市位于某大厦的制高点,俯瞰四下,但见周围楼顶灰蒙蒙一片,这位领导很是不爽,认为与该市要建设的“国际化大都市”所应有的明亮色调大相径庭,于是发下话来,要将这些楼顶粉刷一通,让其靓起来。

领导的指示使舆论顿时哗然,认为在该市还没有普遍富裕的情况下,在还存在着贫困户、失学孩子的情况下,政府理当将有限的钱用于“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舆论是如此热烈,慷慨激昂,义正词严,迫使领导改变决定,但不是不刷,而是不用纳税人的钱刷,改用财政的钱刷。

此话一出,舆论顿时失去了靶子,纳税人似乎取得了胜利,不用自掏腰包了。很快又去围观新的热点了。

退潮后的沙滩上,笔者踯躅徘徊,脑海里反复思索着一个问题:财政的钱是谁的钱?

自从20世纪初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税收国家”这一概念以后,学界就开始自觉地将赋税占政府财政收入主体的国家称为人民主权国家。因为相比于自定义的共和国,“税收国家”更能说明是人民在经济上支撑着国家机器的维持和运转,政府在政治上作为人民财产的委托管理者,实实在在是人民的公仆而非其他。

税收是构成现代国家财政收入的主体这是毫无疑问的,它的取得凭借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亦即依法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要;但同时,财政收入中还包括政府作为国家财产的受托管理者凭借国有财产所有权收取的国有企业红利、资源占用费、罚款、土地使用收入;还包括一些基金收入、社会保障费收入等等。此外,还有为应对财政赤字而向社会和国外的借款,以及政府部门提供专项服务收取的规费收入等。这样在政府的财政收入账本上,就有四大项收入:税收收入、资源收入、借款收入、规费收入。这些收入有的作为预算内收入,如税收、借款等,必须接受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审议和各级审计部门的审计;有的作为预算外收入如卖地收入、国有企业红利收入等,实际脱离了人民代表的监督,成为政府事实上的“小金库”;还有的作为政府部门收入,往往游离于财政、审计监督之外,在政府体外循环。(www.xing528.com)

不管这些资金的来源如何,就其性质来说,它们都属于全体国民,没有一分钱属于政府一己所有。因为政府的政治权力、财产权力、专项服务权力,无一不源于国民的授权,没有国民的授权,这些钱一是不可能收取,二是即便取得,也没有任何合法性,没有合法性的钱是什么性质,每个公民都清楚。

总之,财政的钱,也是国民的钱。那位领导的话有意无意间混淆了概念虽把纳税人的钱当做百姓的钱,却把税收以外来源的钱当做了政府可以任意支配的钱。

我为那些不知道自己完整财产权利的纳税人悲哀,他们没有深入追问财政的钱是什么钱,实际上是放弃了自己的一部分权利。而其后果是自己的钱被用于“政绩工程”而不自知,还以为与己无关,从而可以高高挂起,甚至以为自己也可以“搭便车”,有朝一日“会当登大厦,一览颜色靓”。

由这个问题引申而来的问题一是,人们只关心政府的支出是否合法、合理,例如“三公消费”,而不关心政府财政收入的其他来源是否合法、合理是否存在着授权方面的漏洞,抑或监督上的“死角”。

二是,对国民的负担,只盯着税收占GDP的比例,而忽视了将政府收取的所有款项都纳入负担总额考量。因此,当谁质疑我国的税负高时,就有人理直气壮地站出来“为‘高税负’辩护”,他说的确实有道理,若单论税负的话我国现在并不算高,但是若将上述所有政府收入都纳入考量时,就另当别论了。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愿泛起的浪花促使人们多一层思考。

看过NBA电视转播的观众不会不注意到,每当一节比赛结束,屏幕上就会立刻出现对阵双方详细的技术统计数字,对这些数字稍加分析,就会找到球队、球员领先、落后,发挥正常与否的具体原因。

美籍华人历史学家黄仁宇将现代化归结为数目字管理。NBA是当前世界水平最高的篮球联赛,除过球员个人的天赋条件以外,细致入微的技术统计与分析恐怕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后现代化的时代,美国许多传统的产业优势逐渐衰落,但在数字信息方面的领先地位却至今无人能够撼动。

税收取之于国民的私人劳动,用之于国民的公共生活。但国家一年之中究竟向国民取了多少,人均多少,具体到每一个不同的人纳了多少税,什么样的税?却始终缺乏相对具体的数字。同样,用之于民,究竟用到了哪些地方,人均为公共福利买了多少单,或者说享受了什么程度的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也始终缺乏相对具体的数字。

本文从区分人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入手,对能够从公共媒体上获得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初步计算出了我国人均纳税数字以及人均分项目为公共福利买单的相关数字。尽管仍显粗糙,但目前还未发现同类研究,因此对读者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