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红豆:侠女盗妹的求偶类型!

红豆:侠女盗妹的求偶类型!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女性身上,侠与盗往往是一体的。通常情形下,求偶的侠女盗妹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一是背叛娘家型。暮色苍茫中女持刃进舱,伺机救某甲。经官府核查属实,此女功过相抵,当即命某甲娶为妻以报活命之恩。就这样,侠女与郑生结为夫妇,恩爱缠绵了几十年。此受道教谪仙模式的陶铸,仍离不开女侠女盗求偶的反文化意旨。郑生们的奇遇,归根结底,还是侠女求偶主动追求的结果。交手,似乎是侠女盗妹与意中人相识的通例。

红豆:侠女盗妹的求偶类型!

在女性身上,侠与盗往往是一体的。在女性一般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时代,活跃在江湖上的女侠,一般也常常被理解为参与劫道的行径,所以女盗女侠在文本中往往难于截然分开。通常情形下,求偶的侠女盗妹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一是背叛娘家型。梁恭辰《北东园笔录》四编卷三写苏州某甲在杭经商,奉父母之命回乡完婚,过太湖觅船。船户兄弟二人俱是大盗,有一妹,年纪约十七八岁,貌美能武。某甲登船后,见女子年少可爱,便频频注目,女亦常常回视他。女趁船户兄弟出外,提醒某甲今晚将不妙,并以白刃示之,某甲醒悟求救。少女情动,递给某甲一把利刃,让他自卫。暮色苍茫中女持刃进舱,伺机救某甲。不久,其长兄入舱行凶,女即手刃之;次兄见无声息,疑客有备,不敢进舱而跑上船头,女跃上,又持刃刺之。两兄皆死,女乃手持一包袱,内中满是被两兄弟杀害者的发辫,与某甲到官府中,历数其兄长平日凶暴杀人状。经官府核查属实,此女功过相抵,当即命某甲娶为妻以报活命之恩。看来此女堪称盗侠。她早就对两个兄长草菅人命不满,暗中积累罪证,一当选择了适宜的配偶,就绝不放过难得的机缘。

二是相助(交往)又结亲型。王韬《淞隐漫录》卷四写江都武生吕牧,因在比武场上显露奇技,被一虬髯燕颔的老翁赞许,出一三角小旗赠之,相约日后行山东道时有犯者以示之,可以重逢。后来吕牧考歇了武状元,由京返济时果然遭劫,劫盗见箱中小旗,盛情请他上山,果然见到先前那位老翁,翁以女许配之。这位盗女不仅貌美能书,还精于剑术,成婚后她总是心事重重,欷歙不乐,为的是:“此盗窟也,安可久居?”劝吕牧早归,致身功名。

后来两人果真下山,吕生仍旧为官。

由于某种意外的机缘,恩恩仇仇的情感纠葛,也可以促成侠女主动与豪士结成伉俪。

乐钧《耳食录》二编卷五写,相传云南的富家子郑生,素性豪迈,有“小孟尝”之号。一次他游历吴门,见一少年眉清目秀,却衣衫褴搂像是贫困的样子,谈了几句觉得彼此很投机,就慷慨地赠银百两,少年不辞也不谢,郑生感到奇怪;后来他又赠衣给少年,少年也不穿;十多天后,少年忽然不见了,只留下了他所赠的银物,郑生更加赞叹其廉。一年后郑生挟资赴京,舟行遇盗,正在危急时刻忽有一箭飞来,一盗应声而倒,馀者哗然惊逃——原来是个穿红袄的美女。郑随之上岸,进山来到一座宅院前,美女先入,不久出迎的正是先前的那位少年。叙谈之中郑生听到少年手腕上钏镯铮然有声,细看颜面也不大像男子,便注目直视不已。少年原来正是方才那位红衣少女。就这样,侠女与郑生结为夫妇,恩爱缠绵了几十年。

尽管故事中这江湖女豪客并非凡人,乃广寒官扫花仙女下凡,托侠客自晦,但这故事却洋溢着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

女剑仙的“武与情”——神技超凡和情爱追求的潇洒,两者似乎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都体现了侠女主动追求爱情婚姻自由的果敢,且有能力将此追求付诸实现。此受道教谪仙模式的陶铸,仍离不开女侠女盗求偶的反文化意旨。在传统“士不遇”文化的浓郁氛围中,剑仙——侠女也渴求一种理解、感戴知遇。她为豪侠所感染,极称“侠之所在,即情之所钟”,遂以身相许。如此的“夙缘”.其实应当归结为侠义相感的一种特殊心态。江湖自古多异人。郑生们的奇遇,归根结底,还是侠女求偶主动追求的结果。(www.xing528.com)

三是不打不成亲型。交手,似乎是侠女盗妹与意中人相识的通例。后世小说中常见的侠女比武相亲,至迟在宋人笔下已出现了。周密《齐东野语》卷九载,侠盗李铁枪常在杨家堡附近抢掠,堡主杨安儿有妹年可二十,能在马上运双刀,所向披靡。独杨家堡不服,于是李率众来攻,安儿声称若有谁赢了自己的妹妹,就予其为妻;李设计擒之,于是安儿领众人备酒,迎归成姻。比武招亲,是侠女通过自己的武功长处来选择理想配偶的一种合理化形式。

后世野史及小说中比武的侠女,还常常在意中人手里故意失手称败,从而使得好事得成。

明代清隐道士(沈会极)编次《皇明通俗演义七曜平妖全传》第三十回写,白莲教首领徐鸿儒手下的女将裴月娥,与官军许参将阵上相逢,见其“人品魁梧,状貌磊落”,“心中十分看上许参将”,就假意败阵,表明“俺实心要嫁你这好汉”,下马说:“你将俺拿了去,做你今日功劳,俺一片真心为你,妖众许多妖术,非我父子助你不能成功。”感动得许参将当即依允。后月娥果然说服父亲,父女俩一道为平叛立下大功。

清代烟霞散人小说《凤凰池》第三回写“年已及期.颇存择配之念”的女盗峨嵋大王,声称一夜忽得奇梦,梦有个虎面将军与己对敌。天明时果遇来青城山邀游的万生,部将非对手,峨嵋大王亲自上阵也不分胜负,于是力劝万生到寨里同享欢乐。如此软硬兼施,终于得以婚配万生。其实所谓前夜的“怪梦”,显然是女盗思偶、对于优秀外来客以身相许的一个正当而巧妙的理由。

约乾隆年间如莲居士《异说反唐全传》第十九至二十回,写薛刚在长安闹花灯后出逃,在卧龙山遭劫,与漂亮的女寨主纪鸾英斗得不分胜败,彼此心下都暗暗敬佩对方的高超武艺,这位女盗一见薛刚就有了三分意,打斗一番通了名姓后,女寨主就下马请其A寨。酒筵上问知薛刚尚未定亲,纪鸾英心下大喜。随即吩咐手下头目上前说合,当下成就美事。鸾英断然抓住了命运的良机。

四是强行委身型。小说史家钱静方《小说丛考》作《铁箍图演义考》时,采集到:“据《自成传》云:杞县举人李信,逆案尚书李精白子也。尝出粟赈饥民,民德之,日:‘李公子活我。’会绳伎红娘子反,掳信,强委身焉。信逃归,官以为贼,囚狱中。红娘子来救,饥民应之,共出信。”小说中类似例子也是比比皆是的。

也许,正由于盗女们每多突破旧的传统藩篱,大胆求偶,人们也在不断传扬的过程中,将有着此类求偶行为的少女看做是侠女,似乎有了这种不拘一格的“思想解放”意识,便是侠气纵横的绝好外在体现。侠女求偶的超越传统的反文化意义,惟有在束缚个体情性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常规性匹配方式比照之下,才能较为鲜明地显现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