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在实践中发现活知识,道中的道

在实践中发现活知识,道中的道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是存在于人们对过往实践的记忆中,是在他们成长的活动中自己学习到的,而绝不是靠教育和语言灌输得来的。实践中得到的才是真正实用的,最有说服力的知识,是最能经得住考验的“活知识”。其次,知识是一种实践的过程,并通过实践这种形式来把知识传递下去。

在实践中发现活知识,道中的道

知识究竟来自于哪里?家长的教育?老师的教导?书本的引领?还是实践的验证?

苏格拉底曾经为了找到知识的来源,在几个并未接触过几何学知识的小孩身上做了大量的测试,测试结果发现,那几个小孩具有天生的几何学知识,并非受到教育才获得的。所以,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是存在于人们对过往实践的记忆中,是在他们成长的活动中自己学习到的,而绝不是靠教育和语言灌输得来的。

其实,实践是指人与外界斗争而争取生存的过程。而所有知识也都出自于这种斗争的实践中。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说的也是实践的重要性。实践中得到的才是真正实用的,最有说服力的知识,是最能经得住考验的“活知识”。

一个24岁的青年,他本是一个小医生,但是因为亲眼目睹过海难的惨状,所以他决心找到轮船逃生最科学有效的方法。

1952年10月19日,他在所有人的诧异与嘲笑中出发了。为了制造身临其境的感觉,他去的时候,没有带任何食物和水,就像真的轮船上的落难者一样,投向了无可依附的大海

他从帕尔玛岛出发,首先进入大西洋,然后向南航行,到达北回归线,所到之处的人们都以为他是个疯子。因为没有人会为了一个实验而搭上自己的生命。

这一路上,那些遇难者曾经遭遇的状况,他真的都一一遇到了,但不同的是,他是以必死的心态去寻找减少死亡的方法,所以他无所畏惧,也尽量开动脑筋想尽办法逃生。然后最后将自己得到的方法放进漂流瓶中,留给后人借鉴。

或许是他的顽强和坚韧吓跑了一次次降临的死神,即使是持续六天的大风暴,即使风帆被海风撕成两半,即使只吃生鱼吃到呕吐……都没能吞噬掉他的生命。

最终,他在死亡的最前线度过了65天后,终于活着回来了。他成了人们致敬的英雄,他记录下的65天死亡日记,记载了落难者应该如何逃生的极限理据和细节方法。不仅如此,他还研制了许多海上自救的设备,有了这些知识和方法,落难者就大都可以安全度过危险了。

他的理想实现了,他成了全球致敬的英雄,他写出了谁也写不出的书,他发明了谁也发明不出的海上自救设备。后来,他的海上自救方法成了英国、美国、法国、苏联等国海军空军常规训练中的专业自救项目。

他就是著名的邦巴尔

邦巴尔用自己的生命参与了一场实践,用自己的生命获得了海上逃生的方法和技能。他没有像其他遭遇过海上风浪的人那样,一味地恐惧和逃避,更没有因为人们的嘲笑而放弃自己的实践活动,这才有了恩泽后世的宝贵经验。

可见没有实践,就不可能有知识的发掘,没有实践,也就得不到真正实用的方法。我们小时候都听说过小马过河的故事,这就是我们从小就有的对实践的理解,小马不亲自去趟河,就永远不知道河水有多深,就永远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安全地渡过去。如果只是在旁边望而却步,就成了一个被经验和舆论束缚的愚者,因为没有实践做根基的知识,都是立不住脚的。(www.xing528.com)

庄子在《天道》篇中曾用一个生动的故事再次向我们说明了知识源自于实践,而并非文字和语言。

某天,齐桓公正在朝堂上读书,身在堂下的轮扁在削砍车轮。过了一会儿,轮扁放下了手中椎子和凿子走上了朝堂,上前询问齐桓公说:“敢问,您读的书中都说了些什么?”

齐桓公头也不抬地回答:“是圣人们说的话。”

“那些圣人都还在世吗?”

“早就不在人世了。”

“既然是这样,那么国君所读的书,岂不都是古人的糟粕吗?”

齐桓公听后大怒:“寡人读书时候,你一个区区的制作车轮的人怎么敢妄加评议呢!如果你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我还可以暂且饶了你,倘若说不出,我就会因为你侮辱圣贤,将你处死。”

轮扁回答说:“我是以我所从事的工作角度来观察,并得到的这个结论的。比如我砍削车轮,动作慢了就会甘而不固,动作快了吧,又会苦而不入。只有做到不慢不快,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才能制作得更好。但是,我虽然知道这个道理,却没有办法用具体的语言将它表现来,只有在操作中用的一些数字和细节来让您看到这个道理的存在。我曾经让我的儿子去看着我削砍,让他看这些数字,可他从来没有操作过,所以,依然没有学会这些技术,这导致我已经年过七十了,还在继续削砍车轮,我的技术也无法传授给别人。所以,我推断,古时候的圣贤,早已经跟他们那些不可言传的真理一起消失了,而您正在读的书,都是可以讲出来的,所以一定都是糟粕。”

齐桓公听后哑口无言,觉得手中的书本突然变得很轻。

这个故事中隐含着两个道理:首先,知识不是全都来自于书本,也来自于实践。其次,知识是一种实践的过程,并通过实践这种形式来把知识传递下去。

虽然说实践出真知,但不是指每一种知识的获得都需要亲自经历,我们掌握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间接的实践和经验获得的,而我们获得的间接知识,其根本也直接来源于实践,也就是说,我们经历的间接环节越少,获得的知识越准确,相反,中间环节越多,误差也就越大。所以,我们还是需要更多的机会去亲自经历和实践,才能获得更多更准确的知识和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