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老中医治冠心病,揭示本质

老中医治冠心病,揭示本质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西医在病理、生理方面存在的共同认识,进一步揭示了冠心病的本质。由于机体脂肪代谢障碍,促使血中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形成高脂血症。高师拟“宁心汤”用于治疗冠心病所致的各种心律失常,效果显著。高师在临床上采用和营法,多以甘麦大枣汤、桂枝汤、炙甘草汤等化裁治疗心悸怔忡、自汗、多梦惊恐等营血失和患者,每多获效。[刘光伟.高尔鑫论治冠心病经验.江西中医药,2001,32:8]

老中医治冠心病,揭示本质

本病的发生与老年肾衰、营卫失和、脾胃运化失宜又及膏粱厚味、七情劳倦、寒凝心脉等导致脏腑亏损、血脉瘀滞有关。本病属本虚标实之候。虚即气血阴阳不足,实乃气滞血瘀。故而在治疗冠心病等心系疾患时,应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认识病情,从脏腑辨证角度去分析病理变化。心脏的正常生理功能依赖气血的濡养与鼓动来完成,而人体一旦出现阴阳失调,就会产生气血亏损,痰浊内生,脉络阻滞等病理改变,此即“不通则痛”。中西医在病理、生理方面存在的共同认识,进一步揭示了冠心病的本质。如西医治疗冠心病强调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均是从“不通则痛”这一基本观点出发的。

1.行气化瘀为本 气血贵乎流畅,当周而复始,升降有序,一旦出现气血功能异常则百病由生。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行气导滞、化痰通络之品,畅其气血,行其瘀滞,通则不痛。故而应用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之品以畅其气血。同时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故在化瘀的基础上加入较大剂量的行气破气药,如沉香、乌药、制香附、佛手玫瑰花等以提高疗效。高师在大量临床实践中,应用化瘀利湿之品对高脂血症患者有明显降血脂作用,故对于高脂血症患者可加入茵陈、虎杖、龙须草、茶树根等以荡涤陈腐,化瘀生新。由于机体脂肪代谢障碍,促使血中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形成高脂血症。在高血脂的基础上,血管内皮损伤以及血浆介质功能紊乱,最终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此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采用行血逐瘀之法来治疗高脂血症,缓解和减轻动脉硬化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至于痰浊瘀阻,可在行气化瘀基础上加瓜蒌薤白半夏以化痰;脾肾虚衰可加入山茱萸菟丝子肉苁蓉、巴戟天以补脾益肾。

2.养血即是养心 心主血脉,然心亦需血之濡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心脏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血液充盈、脉道通利、心气充足。心血不足,同样会造成血不养心,继而出现心神失养、心悸不宁等心律失常情况,即《伤寒论》中“心动悸、脉结代”现象。故而临床投以大剂养血之品,如生地黄、熟地黄、阿胶当归、炙甘草麦冬、红枣、怀小麦达到养血益心和营之目的。高师拟“宁心汤”用于治疗冠心病所致的各种心律失常,效果显著。方剂组成:牡蛎30g,丹参30g,地龙30g,炒酸枣仁30g,炙甘草9g,麦冬12g,浮小麦30g,柏子仁12g,首乌藤30g。由古方甘麦大枣汤化裁而成,其方义为滋补心血,安神定志,从而从根本上矫正心神不宁、惊惕不安等心血不足证候。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麦冬、浮小麦、红枣、炙甘草含有丰富的糖苷、氨基酸,具有稳定机体功能,营养心肌之作用;丹参、地龙有明显镇定和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冠状动脉循环等功能。在此基础上,可根据脉症,灵活化裁。(www.xing528.com)

3.调和营卫,和营畅血 营卫乃心之本,营卫协调与否直接影响心血的运行。同时营气又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营与血可分不可离,故而“营血”并称。《灵枢·邪客》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内注五脏六腑。”因此心功能的正常与否,与营卫协调、畅达有密切的关系。在临床上,冠心病患者表现为自汗怕冷,易患感冒等卫气虚馁、营卫失调证候,故应用桂枝、黄芪防风芍药、炙甘草等药物益气固表、调和营卫以达到和营畅血之目的,营气通畅则血脉流畅,心有所主。高师在临床上采用和营法,多以甘麦大枣汤、桂枝汤、炙甘草汤等化裁治疗心悸怔忡、自汗、多梦惊恐等营血失和患者,每多获效。

4.水火相济,上下得安 心属火,肾属水,心火需得肾水相济而不致过亢,肾水需赖心火温煦方得以行。冠心病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恢复期,往往有脾肾阳虚或肾阴虚的表现,故而对临床表现为咽燥口干,烦躁易怒,舌红苔薄,心前区明显烧灼感的阴虚证患者,在活血化瘀基础上加生地黄、枸杞子、杜仲、玄参等药物滋肾以制心火,对于怕冷、自汗、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弱的阳虚证患者予附子肉桂、淫羊藿、补骨脂、胡桃肉等温肾助阳以济心火。如此,在治心的同时,应用滋补肾阴或温补肾阳的药物以达到水火共济之目的。[刘光伟.高尔鑫论治冠心病经验.江西中医药,2001,32(4):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