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千年之书:道德与情操的最高原则论

千年之书:道德与情操的最高原则论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后世评价《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集毕生研究而成的一部经典著作,本书作为一部情感主义伦理学的杰作,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59年出版《道德情操论》,在英法引起巨大反响,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1790年7月17日亚当·斯密与世长辞,享年67岁,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1759年4月,斯密出版了《道德情操论》,正是这一时期思想的反映。斯密在该书中阐发了自己的道德情感理论。

千年之书:道德与情操的最高原则论

后世评价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集毕生研究而成的一部经典著作,本书作为一部情感主义伦理学的杰作,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家风采

1723年6月5日,亚当·斯密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的卡柯尔迪。童年时体质孱弱多病,一生未曾娶妻,同母亲相依为命。在长达60年的岁月中,斯密对母亲孝顺侍奉,以报答她的养育之恩。

亚当·斯密在卡柯尔迪市立学校接受启蒙教育,凭着对书籍的热爱和超人的记忆而引人注目。斯密在卡柯尔迪度过了中小学生活。14岁时,进入英国牛津大学读书,对当时牛津机械陈腐的教条主义极为不满,但他在那里充分利用了其藏书资源。回到故乡后,20多岁的斯密到格林斯特大学担任讲师并迅速接替了一位退休教授的位置,其间主要研究道德哲学,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1959年出版《道德情操论》,在英法引起巨大反响,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后来,成为一位英国公爵儿子的家庭教师,他带着学生到法国留学。回国后,1776年,《国富论》问世,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1790年7月17日亚当·斯密与世长辞,享年67岁,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

背景链接

1740年,斯密被推荐到牛津大学深造。在那里,他专心研究了拉丁语和希腊语古典著作,还认真研读了《人性论》等作品,这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古典哲学与当代哲学的基础。1748年开始担任爱丁堡大学讲师,讲授经济学和道德哲学。在以后的人生岁月中,他经常回忆起这段时光,说这是他“一生中最有用和最幸福”的时期,也是他学术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1759年4月,斯密出版了《道德情操论》,正是这一时期思想的反映。(www.xing528.com)

简介赏析

全书共由七卷构成,主要阐释道德情感的本质和道德评价的性质。斯密在该书中阐发了自己的道德情感理论。他将人的本性中所有的同情的情感作为阐释道德的基础,反对神学家用天启来说明道德的根源。他用同情的原理来解释人类的正义感和其它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源,来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表明各种基本美德的特征。

精彩浏览

第一章:论同情(节选)

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就是当我们看到或逼真地想象到他人的不幸遭遇时所产生的感情。我们常为他人的悲哀而感伤,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不需要用什么实例来证明。这种情感同人性中所有其它的原始感情一样,决不只是品行高尚的人才具备,虽然他们在这方面的感受可能最敏锐。最大的恶棍,极其严重地违犯社会法律的人,也不会全然丧失同情心。

由于我们对别人的感受没有直接经验,所以除了设身处地的想象外,我们无法知道别人的感受。当我们的兄弟在受拷问时,只要我们自己自由自在,我们的感觉就不会告诉我们他所受到的痛苦。它们决不、也决不可能超越我们自身所能感受的范围,只有借助想象,我们才能形成有关我们兄弟感觉的概念。这种想象力也不能以另外的方式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它只能告诉我们,如果身临其境的话,我们将会有什么感觉。我们的想象所模拟的,只是我们自己的感官的印象,而不是我们兄弟的感官的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