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满族的萨满活动:治疗疾病、丰收保护,灵魂引导与传承

中国满族的萨满活动:治疗疾病、丰收保护,灵魂引导与传承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萨满可以满足人们治疗疾病、获得丰收、得到安全保护等种种愿望。此外,萨满还可以充任死者灵魂的向导,引导其进入神鬼之境。同时,萨满事实上也是本氏族历史、文化与生活经验的传承人,并对其进行更新。宫廷祭祀活动一直延续至清末,从未间断,各官员贝勒王公也在家中进行萨满教祭祀活动。

中国满族的萨满活动:治疗疾病、丰收保护,灵魂引导与传承

第三节 萨满活动

满族信仰萨满教由来已久,萨满教几乎与满族的历史并存,其兴衰变迁都与满族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成为满族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萨满”通古斯语的写法是saman,北美印第安语为shaman。关于萨满一词的起源有诸多说法,国外研究中比较常见的说法有:一起源于东西伯利亚的通古斯语(Tungus,也称为鄂温克语,Evenk),用来指那些能够以“出神”状态与神灵沟通的宗教专家;另一说法是其起源于梵语samana,意为“激动不安、疯狂的人”;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萨满一词源于女真语,为“智者”之意。

我国历史上关于最早记载的“萨满”,见于南宋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珊蛮者,女真语巫妪也。”书中认为萨满为满族之先民女真语中的乌达罕。最先使用萨满写法的,出现于《大清会典事例》,并一直沿用到今天。最早的有关萨满教的书籍,当属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刊印的《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这本书不但正式使用了“萨满”一词,而且还记录了大量的萨满神歌、萨满仪式、萨满祭器以及众多的萨满教神祇。

萨满是侍神者,需要经过催眠术入境,达到神灵附体,然后与神灵进行交流并满足他们的要求。因此,萨满被信徒认为是通晓神谕,具体表现神的思想与行为,同时往返于人神之间的特殊人物。萨满可以满足人们治疗疾病、获得丰收、得到安全保护等种种愿望。此外,萨满还可以充任死者灵魂的向导,引导其进入神鬼之境。

萨满教信仰在世界范围内十分广泛,满族的萨满教是东北亚萨满教的一个分支,具有满族的特色。

满族萨满最早皆为女性,《天宫大战》故事的开篇就记载了女萨满讲述的创世传说,乌布西奔妈妈、尼山萨满也都是传说中有名的女萨满。满族的萨满并不是为整个民族或者多个氏族服务的,而是仅属于某一族姓,这使得每个氏族都有萨满。

这些萨满产生的方法主要是两个:一是“神择”。神择又分两类,一是有人会被神灵附体,亦称为“抓萨满”,被附者会表现出奇特的状态。这时要请萨满来验证其是否是真正的神灵附体,如果确实,便被指认为萨满。还有一类是“因病许愿”,多为孩童时曾患重病,许愿病愈后侍神,待病好后由萨满通过严格的仪式,呈现出失常的昏迷或癫狂状态,便成为了萨满。

另一种为“人择”,由本族族长、萨满和较有威望的人来择定。被选者需要自愿,同时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年轻力壮、品德端正、聪明伶俐等,家庭情况也要记入在内。被选后要经过一段时间被称作“学乌云”的严格培训,不合格者会被淘汰。

最后择定的萨满,拥有自己的助手“栽利”,以及代表自己权威的神器和神技,各姓氏萨满按其传承不同,服饰和器具也各有差异,神器的材质与制作也有特殊要求。萨满在遵循一系列规范的情况下,肩负着氏族的重任,他们不仅要主持各类祭祀仪式,还负责为族众治病,安抚死者的灵魂,占卜吉凶,解决族内纠纷,培养继承人等。同时,萨满事实上也是本氏族历史、文化与生活经验的传承人,并对其进行更新。

从目前发现的考古资料可以推断,在肃慎之前新石器时代的满族先民社会,萨满教就已经出现。满族先民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自然界当做神灵崇拜,如动物以及山水,祖先崇拜也展露苗头。此时的萨满教初具规模,并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鸟类与蛇类,虎、熊都是其崇拜的动物神灵,而自然界的水、火、雷等也在其崇拜之列。

在勿吉、靺鞨时期,经济生活发生了改变,一部分先民仍在进行狩猎采集,而另一些先民已经开始进入农业时代,社会分层开始。此时的萨满教继承了原有的文化以及形式,但在萨满信仰中出现了等级分化的灵魂观,也开始服务于部落的战争政治和经济需要,萨满的地位愈加重要。(www.xing528.com)

女真人依然保持了自然神灵崇拜和灵魂信仰,但此时的萨满教已经处于主流地位,“萨满”一词见诸史籍,成为王权政治的一部分,参与并服务于当权者的重大活动和决策,神化王权。此时的萨满教祭礼和祭祀场所也变得正规化,有规范的王朝祭典制定,《金史》就完备地记载了祭礼和禁忌行为,而金世祖在史籍中也被描述成一个能够通神的、未卜先知的萨满形象。随着与汉族的接触,部分女真人开始崇尚佛教,但是并没有动摇萨满教堪称国教的地位。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落时,为彻底摧毁各部族的精神力量,各部的萨满和该氏族的神祇,成为了其首要打击的目标,满族的萨满教受到了重创。原有的各个姓氏遵循的神灵,在大一统的前提下,结合起来普遍信奉具有代表性的神祇——皇族爱新觉罗氏的萨满,成为新的祭祀神灵,并且通过皇族的影响和强制性政策推广给所有女真人。《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便是清代规定萨满教祭祀的法规,直至清末,都一直成为满族萨满教信仰必须遵从的法规。然而此时,由于清朝列代君主对于佛教的信仰,萨满教在宫廷中的重要性大为减退。

但是在清宫中,萨满教祭祀依然存在。坤宁宫是爱新觉罗皇族在宫廷内进行祭祀的场所,内部完全是满族式的陈设。每年正月初十祀神于此,此外每天还有朝祭和夕祭。坤宁宫中所奉神位,应由皇后每日行礼,设一女官代之,使命曰萨满,清晨祀神。另外还举行常祭、月祭、背灯祭、浴佛祭、祀灶祭等。宫廷祭祀活动一直延续至清末,从未间断,各官员贝勒王公也在家中进行萨满教祭祀活动。[5]

萨满祭祀场面

辛亥革命后,满汉融合以及一些“排满”政策使得萨满教逐渐衰落,传承也受到影响,神谕记载中断或变得不再完整,祭祀活动逐渐简化或者消失。但是,与此同时,一些分氏族的萨满教却随着清朝的灭亡而逐渐恢复起来,直至目前仍保存完好,成为了解萨满教的活态资料。

与其他宗教不同,萨满教没有专门的宗教建筑,其祭祀过程中与满族的自然生活环境是融为一体的,因此它对满族的居住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传统的满族民居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萨满教的影响。满族人家的院内有祭祀用的神杆(索罗杆),房屋内的西屋西炕墙是进行祭祀的重要场所,诸多禁忌都围绕着这一位置而订立,屋子内的火塘是祭祀的重要区域,是不得随意亵渎的神圣之地。

总而言之,满族萨满教在清代之后逐渐处于衰落之势,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环境的变迁。萨满教信仰中的神灵很多都是在其特定的生存环境中产生的,随着满族的不断迁徙,且远离了原来的地域环境,依赖于原始生存环境的萨满教信仰的传说以及原始的祭祀活动逐渐开始简化甚至消失,造成了信仰的逐渐衰落。

其次,在完颜氏建立金朝后,乃至清朝建立,满汉文化的融合使得满族人的生活也在发生变化,能够掌握满语的人逐渐减少,汉文化的学习在满族人中相对普遍。在外来信仰的侵入和对汉文化的学习中,满族人的文化观和宗教观发生了变化,萨满教的原始信仰已经不能满足当地人的需要,文化的融合也造成了萨满教的逐渐衰落。

再次,人为的干预也对萨满教具有重要影响。早在入关前,努尔哈赤除了对其他氏族的萨满教进行战争上的摧毁外,他与皇太极两代统治者还针对萨满教进行了一系列规定,包括毁禁别部堂子、严控祭祀耗费、禁止萨满巫术等,这些措施对萨满教都是重大的打击。另外,为了政权的发展,统治者还大力扶植藏传佛教,皇太极登基称帝以后,又引入了中原王朝的宗法性传统宗教,与此相对,萨满教则丧失了原来的统治地位,退而成为一种民族信仰。

入关以后,统治者虽没有过多干预萨满教,但是实行的八旗驻防制度,将满族群体分散各地,使他们远离故土和亲人,并且为了便于控制,在调集官兵时,故意打破血缘关系,以便官兵更加服从领导,依靠于血缘群体维系的萨满教受到了重大的冲击,从而加剧了萨满教的衰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