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焦维炽:千万不能忽视的历史宝藏

焦维炽:千万不能忽视的历史宝藏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千万不能忘记的历史(序)延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飚在漫长的中国革命过程中,以陕北为中心的西北革命根据地所起的重要历史作用,后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这是焦维炽为陕北的党作出的一次续绝存亡的巨大贡献。会后以团省委特派员身份回陕北,负责恢复整顿各县团的组织。西北党史上具有如此重要地位的一位历史人物,长期以来却不被后人所知晓。

焦维炽:千万不能忽视的历史宝藏

千万不能忘记的历史(序)

延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郝 飚

在漫长的中国革命过程中,以陕北为中心的西北革命根据地所起的重要历史作用,后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毛泽东在《“七大”工作方针》中说:“没有陕北就不得下地。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诚哉斯言!西北革命根据地之所以能够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仅存的唯一一块根据地,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西北地区的党、西北红军、西北人民为这个根据地的建立,付出了今天的我们难以想象的艰辛努力,付出了巨大到无以复加的代价。无数陕北大地的杰出儿女,把他们的一切,从物质到精神,从汗水到鲜血到生命,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这一伟大的事业。在这一奋斗过程中,陕北大地也产生了有史以来人数最为众多的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如同深邃夜空中的灿烂群星,在大西北的天穹闪闪发亮。在这些灿烂群星中,我们今天能够耳熟能详的仅是其中的极少数,如刘志丹、谢子长、李子洲、魏野畴、高岗习仲勋、阎红彦、贺晋年、郭洪涛、马明方等,而与这些人物共同创造了辉煌历史的更多的革命先烈,因为过早牺牲而被并不久远的历史的风沙所湮没,逐渐被人遗忘。事实上,这些被遗忘的先烈也是对革命贡献最大的人,在他们短暂的一生中,伴随着他们的始终是艰难困苦和极端危险,丝毫没有享受过革命成功后胜利者所拥有的果实。对中国革命而言,这些先烈只有完全的奉献,没有丝毫的索取,他们才最有理由永远被后人所铭记。在这些英年早逝的革命先烈中,本书的主人公焦维炽同志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焦维炽是中共党史上的著名烈士,也是西北党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1910年出生于陕西安定(今子长)县焦家河村,自幼就以聪颖好学闻名乡里。1924年秋考入榆林中学,积极投身革命。1925年春榆中党团组织成立不久,他就与刘志丹、杨国栋等同时入团,后转党,是陕北最早的党团员之一。1925年11月,榆中爆发学潮,遭到反动军阀井岳秀的镇压,开除了领导学潮的19名同学,包括焦维炽在内的学校全部党团员都在开除之列,在榆中刚有萌芽的中国共产党这株幼苗面临被反动统治彻底铲除的危险。在此紧要关头,焦维炽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发展未被开除的同学刘景象加入共产党,并将榆中党团组织关系移交给刘景象,安排他代替自己接受北方局与团中央的指示,积极发展党团组织。后来,刘景象按照焦维炽的指示,先后在榆中发展了马云程、武开章、李树林、郭洪涛等入党,保证了党组织在榆林地区的继续存在与发展壮大。如果不是焦维炽的挺身而出,榆中党团组织这株幼苗必将在反动势力的摧残下夭折。这是焦维炽为陕北的党作出的一次续绝存亡的巨大贡献。1926年秋,中共绥德地委安排焦维炽转学延安省立四中,全面负责延安团组织的工作。1927年春,延安党团地委成立后,焦维炽担任团地委第一任书记,成为延安团组织的主要领导人和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16日,在国民党肤施县全县党员大会上,焦维炽被选为妇女委员,领导全县的妇女解放运动,成为延安妇女解放的先驱。大革命失败后,延安党团地委与省委失去联系,焦维炽冒险犯难,孤身一人赴西安,与省委接上关系,后出席了团省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并当选为团省委委员。会后以团省委特派员身份回陕北,负责恢复整顿各县团的组织。11月,团省委任命焦维炽为共青团陕北特委书记。1928年春,焦维炽参加了中共陕北特委成立大会,任特委青年委员。1928年秋在米脂被捕,解送榆林,他已抱定了为革命牺牲的决心。后来经党及各种社会关系从狱中保出。1929年初调赴西安参加省委工作,历任团省委代理书记、中共陕西省委委员、组织部长兼秘书长等要职,是土地革命时期陕西党团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领导习仲勋、贾拓夫、赵伯平、吕剑人等同志从事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共陕西省委渭北巡视员,到渭北一带领导群众运动。他针对新的形势,从斗争实际出发,自觉执行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创造性地把土地革命和抗日救亡运动结合起来,大力开展抗日宣传,足迹踏遍渭北各地,整顿组织,发展党员,团结各方力量,组织反日救国会,开展抗日宣传,为以后渭北根据地的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1932年2月,焦维炽被省委派到刚刚成立的陕甘游击队,任队委会常委,并兼任游击队最可靠的武力——警卫大队政委一职,是陕甘游击队中主要的政治负责人之一。由于他与执行王明“左”倾路线的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杜衡进行了严肃的斗争,遭到杜衡的打击,被派到甘肃组织警三旅兵变。1932年5月,焦维炽和谢子长领导了西北革命史上著名的靖远起义。起义失败后,焦维炽回到省委,起草了向党中央汇报靖远起义经过的报告,随后被派到蒲城领导民团暴动,于1932年8月6日发动了蒲城永丰、晋王起义,不幸失败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被敌人剜掉眼睛,割掉舌头,最后惨遭枪杀,为革命壮烈牺牲。

在焦维炽短暂而壮烈的一生中,他对西北地区党团组织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曾参与了陕北党团组织的创建工作,担负过陕西党团省委主要领导工作,是西北红军初创时期最主要的政治负责人之一,也是为数众多的西北革命英烈中牺牲得最为壮烈的一代英杰。西北党史上具有如此重要地位的一位历史人物,长期以来却不被后人所知晓。虽然在许多历史典籍中多次出现过他的名字,但始终没有比较全面、详细介绍烈士一生事迹的文章,从而给研究陕北早期党史造成了很大困难。权威的《中共党史人物传》、《中共陕西历史人物传》、《陕西省志——人物志》等书籍虽然收录了焦维炽,因资料主要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一篇幅不长的文章,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过于简略,对焦维炽只有一个很粗略的介绍,读者根本无法了解烈士的全面情况以及他在西北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许多党史工作者和历史爱好者迫切需要能有全面介绍焦维炽烈士的专著问世。(www.xing528.com)

今天,摆在读者面前的《焦维炽》这本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作者魏建国同志怀着对党史的浓厚兴趣和书写西北革命史的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西北党史的研究与创作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查找、阅读、整理了大量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写出了六万余字的“人物传”和一万余字的“年谱”,并将散见于各种史料中与焦维炽有关的零散材料提取整理出来,分门别类,编为一册,从而弥补了西北党史人物志中的一页空白。在研究写作过程中,作者没有丝毫的投机取巧,而是踏踏实实,以大海捞针般的粗笨方法从事研究创作,所付出的工作量之大,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其责任心与钻研吃苦精神令人钦佩。他将传主被历史的风沙湮没了70多年的点点滴滴事迹一一挖掘出来,忠实地遵循历史真实性的原则,进行研究整理,去芜取精,去伪存真,全面系统地将烈士短暂而壮烈的一生呈现在读者面前,使烈士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同时,本书在选择资料时也下了很大工夫,繁简得当,且行文流畅,语言简洁,是一本较好的人物传记

本书是作者在研究西北党史过程中推出的第一部专著。我们期待他有更多的作品问世,为我们还原西北革命真实全面的历史,揭示陕北成就其历史上最为巨大的政治辉煌的内在根源。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志投身这一研究领域,使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在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实现革命先烈梦寐以求的国家强盛、民族安宁、人民富裕、社会公正平等的伟大目标。

2009年8月1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