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展19世纪6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重新高涨,开始由分散斗争走向国际联合,建立了“第一国际”。第一国际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在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的重要阶段。1852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宣布解散。第一国际同巴枯宁主义者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展

19世纪6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重新高涨,开始由分散斗争走向国际联合,建立了“第一国际”。第一国际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在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的重要阶段。通过第一国际,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到各国工人中间,使各国工人逐渐摆脱了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科学社会主义与各国工人运动逐渐结合,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取得主导地位。1871年,巴黎工人阶级首次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但最终失败。在这种新的历史形势下,工人运动面临的直接任务是在各个民族国家的基础上建立群众性的社会主义工人政党。鉴于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第一国际的组织形式已经过时,它的继续存在会成为工人运动的一种障碍,因此应该取消第一国际这种组织形式,采用新的组织形式。第二国际由此建立。

第一国际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新的工业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和北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代。与此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高涨起来。这个时期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团结性日益增强,为建立国际无产阶级的群众性革命组织打下了基础。除此之外,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上和干部问题上也为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际组织铺平了道路。

共产主义者同盟解散

1848年革命失败以后,欧洲工人运动转入低潮。马克思和恩格斯着手恢复和改组共产主义者同盟。1850年,同盟发表了《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又派代表去各国从事改组和重建工作。但革命高潮并没有像马、恩预想的那样迅速到来。此时,同盟内部发生了分裂,1851年的科隆审判案使同盟遭受严重破坏。1852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宣布解散。

马克思的理论探索

19世纪五六十年代,马克思重新开始致力于理论研究。1850年,他写了《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在书中首次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1859年,马克思发表了第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及货币的性质,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861至1863年,马克思写了23本政治经济学笔记。1863至1865年,马克思完成了包括剩余价值学说在内的全部《资本论》手稿。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第一国际成立

1857年的第一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19世纪60年代国际工人运动的高潮。各国工人在斗争过程中,逐渐萌生了成立国际性工人组织以加强工人阶级国际团结的愿望。1864年9月28日,来自英、法、德、意、波兰等国近两千名工人代表在伦敦圣马丁教堂召开大会,决定成立国际工人组织。10月,组织定名为“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马克思当选为第一国际临时中央委员会委员,协会通过了马克思起草的《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第一国际正式成立。

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第一国际成立后,在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主要进行了如下活动:第一,声援各国工人的罢工斗争,并提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号召。第二,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如1867年声援爱尔兰民族解放斗争等。第三,推动工人参加民主运动,如鼓励工人参加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运动等。第四,进行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斗争,如1867年洛桑大会和1868年布鲁塞尔大会都通过了关于无产阶级如何反对战争的决议。第五,支持巴黎公社革命,帮助公社解决资金问题,帮助公社战士逃离险境。

反对工联主义

英国工联是第一国际的主要发起者和重要基层组织,但是英国工联的领导人迷信工联主义,在一系列原则问题上与马克思主义产生分歧。1866年6月,马克思在总委员会的会议上作了《工资、价格和利润》的报告。他一方面指出经济斗争对于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批判了英国工联领袖的错误观点,主张必须把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结合起来。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批判了工联主义者在爱尔兰问题上所采取的沙文主义立场,无情地揭露了工联领袖所歌颂的格拉斯顿关于爱尔兰问题的纲领的欺骗性。

反对蒲鲁东主义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幻想小私有制、主张无政府主义、反对政治斗争的蒲鲁东主义在欧洲影响很大。1866年,在第一国际日内瓦代表大会上,马克思主义者在合作社、工会及罢工、妇女劳动等问题上进行了反对蒲鲁东主义的斗争。在1868年布鲁塞尔代表大会上,针对蒲鲁东主义者提出的保存小土地所有制的主张,大会又展开了关于土地所有制问题的讨论。大多数代表拥护马克思的观点,反对蒲鲁东主义者的主张。布鲁塞尔大会是马克思主义对蒲鲁东主义的彻底胜利。

反对巴枯宁主义

第一国际中的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提出反对一切政府、反对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专政,被称为“巴枯宁主义”。第一国际同巴枯宁主义者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在思想斗争方面,马克思主义者在1869年巴塞尔大会上,围绕“继承权”问题与巴枯宁针锋相对,最终巴枯宁妄想篡改第一国际宗旨的企图未能实现。在组织斗争方面,1871年9月,第一国际在伦敦召开秘密代表大会,粉碎了巴枯宁分子的分裂活动。1872年,巴枯宁及其追随者被逐出第一国际。

第一国际解散

巴黎公社失败后,欧洲各国开始迫害第一国际。兼之第一国际内部的分歧和斗争严重,总委员会已经在欧洲无法立足。1872年,第一国际海牙大会决定把总委员会迁到美国费城。美国远离欧洲工人运动的中心,因此第一国际实际上已经停止了活动。1876年,第一国际在费城宣告解散。虽然第一国际只存在了短短13年,但是它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务,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巴黎公社

巴黎工人在1871年3月18日革命后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它吸收和总结了历次工人斗争的经验与成果,其斗争目的从以往的共和要求、普选主张,发展到夺取政权、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巴黎公社最终虽然失败,但却在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梯也尔政府成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后,资产阶级组成了临时政府。由于普鲁士军队已经靠近巴黎,临时政府又改组为国防政府。但国防政府消极抵抗,准备投降,实际上是一个卖国政府。1871年,为了批准普鲁士即将提出的和约,国防政府着手筹备国民大会选举。大资产阶级、大地主和富农成为国民大会的主要代表,而且他们多为保王党分子。1871年2月,国民大会在波尔多召开。梯也尔当选为政府首脑,国防政府随之解散,梯也尔政府成立。(www.xing528.com)

3月18日革命

1871年3月15日,法国巴黎国民自卫军成立了中央委员会,与资产阶级的梯也尔政府并立。3月17日深夜,梯也尔政府决定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并解散中央委员会。18日凌晨,其行动被巴黎人民发现,引发人民起义。国民自卫军很快占领了市政厅,梯也尔逃往凡尔赛。3月18日,革命取得成功。

巴黎公社成立

3月18日革命胜利后,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立即解散了政府常备军,又摧毁了旧政府的所有机构。19日,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号召人民进行公社选举。26日,选举正式进行,共选出86个公社委员,其中21个资产阶级代表自动退出。28日,巴黎市政厅广场举行了公社成立大会,巴黎公社正式诞生。公社委员会下设10个分委员会,包括政治、军事、粮食、司法、财政、治安、对外联络、社会服务、教育、劳动与交换委员会。作为新的政权机构,巴黎公社还设置了执行委员会,监督各委员会对法令的实施情况。

公社的革命措施

在政治上,巴黎公社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立法、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并大胆地进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实验,如实行公职人员民主选举制、保障人民对公职人员的监督权和罢免权、取消高级官员的高薪制。在经济上,公社实行了许多保护工人利益的措施,颁布了关于将逃亡业主所遗弃的工厂转交给工人协作社的法令,还进行了工人对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试验。在文化教育方面,公社进行了许多改革,努力普及初级教育和兴办职业教育。公社还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欢迎外国革命家参加公社和担任公社的领导职务。

巴黎公社的派系斗争

巴黎公社的领导人按照政治观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两派:多数派和少数派。前者由布朗基主义者、新雅各宾派和一部分“独立革命派”组成,他们占公社委员人数的三分之二,因而被称为“多数派”。后者由蒲鲁东主义者和另一部分“独立革命派”组成,只占公社委员的三分之一,因而被称为“少数派”。多数派以布朗基主义者为主,多为知识分子、政治家,掌管着公社的军事事务;少数派以蒲鲁东主义者为主,多为工人运动活动家,掌握着公社的经济命脉。两派在公社的政权性质、是否加强专政等问题上有分歧。而治安委员会问题导致两派之间矛盾激化,阻碍了公社的发展。

五月流血周

3月18日革命胜利后,国民自卫军没有追击逃跑的反动政府要员,为公社的失败命运埋下了伏笔。1871年4月,临时政府组织的凡尔赛军队开始进攻巴黎,步步逼近。5月20日,敌人向巴黎公社发起总攻。5月21至27日,巴黎公社的战士们浴血奋战了整整7天,最后200多人牺牲在巴黎东郊贝尔•拉雪兹公墓,史称“五月流血周”。5月28日,凡尔赛军队占领巴黎全城,巴黎公社失败。

第二国际

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开始向垄断过渡。参加工人运动的阶层不断扩大,工人运动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获得了很大发展,社会主义政党和组织大量涌现。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广泛传播,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对自己的理论不断进行发展和完善。与此同时,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潮也开始泛滥。因此,如何把国际工人运动引向马克思主义的任务被提上历史日程。

芝加哥工人大罢工

19世纪后期,欧美工人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罢工的次数增多,规模也逐渐扩大。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为争取8小时工作日而举行的“五一”大罢工,后来发展为全国总罢工,共有35万工人参加。这次罢工最终取得了胜利,并且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后,世界各国工人每年都组织纪念“五一”大罢工的游行,“五一”成为世界劳动者统一的节日,即五一劳动节

第二国际的建立

18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100周年纪念日,由恩格斯倡议、德国社会民主党和法国工人党领头,在巴黎召开了有22个国家393名工人政党代表参加的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改良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会上主要讨论了国际劳工立法和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斗争任务,通过了关于每年庆祝五一劳动节等决议。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建立。

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工人政党的上级组织,各国政党是独立自主的。第二国际没有发表成立宣言或纲领性文献,而是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为各国政党指出行动方向。起初,第二国际没有常设领导机构和共同规章及机关报。直到1900年,第二国际在巴黎大会上才决定成立常务委员会,名为社会党国际局,由各国政党选派代表组成。

第二国际前期的活动

第二国际成立后,各国工人党和社会民主党更积极地开展工人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反抗资本主义制度,取得很大成绩。1890年5月1日,各国无产阶级执行第二国际的决议,分别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19世纪90年代,第二国际召开的三次代表大会主要讨论了政治斗争、反对军国主义、民族和殖民地等问题。马克思主义者同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因此,大会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通过了基本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决议,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人运动发展。但也曾出现了一些错误倾向。

1900年巴黎大会

1900年9月,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第五次代表大会,21个国家的791名代表出席。会议围绕法国社会主义者米勒兰1899年加入资产阶级政府任工商部长的事件展开讨论,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意见和立场,逐渐在第二国际中形成了左、中、右三派。左派代表人物有卡尔•李卜克内西、罗莎•卢森堡、蔡特金等;右派包括伯恩斯坦派、法国的入阁派、英国的工党分子;中派以考茨基、王德威尔德为代表,但他们多支持右派。1900年巴黎大会是第二国际的转折点,从此修正主义在第二国际泛滥起来。

斯图加特大会

1907年8月,第二国际在德国南部的斯图加特举行代表大会,共有25个国家的884名代表参加。这是第二国际成立以来最有广泛代表性的一次大会,列宁第一次率领俄国布尔什维克代表团参加大会。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对待国际冲突问题,还对殖民地问题、党和工会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斯图加特大会是第二国际后期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动员各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反对军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斗争有重要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