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揭开人类寿命奥秘:寿命钟的发现和生命最脆弱的时间段

揭开人类寿命奥秘:寿命钟的发现和生命最脆弱的时间段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这一困惑也许将成为过去,因为人类寿命的奥秘正在一点一点地被科学家所揭开,终有一天会像预测地震那样,对人的死亡做出预报,“寿命钟”的发现就是一个可喜的开端。这种“时钟”被称为“生物钟”或者“寿命钟”。寿命钟的“魔鬼时刻”尽管人们对死亡预测的观点见仁见智,但人的一天、一周、一月、一年乃至一生中,确实存在着生命最脆弱的时间段,容易被病魔击倒,医学专家称之为“魔鬼时刻”。

揭开人类寿命奥秘:寿命钟的发现和生命最脆弱的时间段

谁都知道自己的生命最终会被死神掠走,却谁也无法预先料定这一天到来的准确时间。不过,这一困惑也许将成为过去,因为人类寿命的奥秘正在一点一点地被科学家所揭开,终有一天会像预测地震那样,对人的死亡做出预报,“寿命钟”的发现就是一个可喜的开端。

从双胞胎同日殒命说起

30年前的一个午夜,美国一名空军驾驶员突患心脏病,经抢救无效死亡。令人惊异的是同一时间里,其远在千里之外的孪生弟弟也被同一疾病夺去了生命。科学家为此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秘密:双胞胎同时得病并夭折的例子相当多。资料显示,大多数孪生子的寿命很接近,同卵生的双胞胎平均只相差3年,而异卵生的双胞胎相差也只不过6年,且直接致死的原因也大多相似或相同。从而引发了科学家这样一种“猜想”:似乎每一对孪生子在娘胎里都安装了一个同样的“寿命时钟”,到了一定的年龄便同时或先后停止“摆动”。这种“时钟”被称为“生物钟”或者“寿命钟”。

“寿命钟”现象说明了什么呢?至少说明寿命是有遗传性的。一位叫做吉利德的罗马大学博士,分析了15 000对孪生子的遗传基因后得出结论:人体的每一个基因都如同一个不断走动的时钟,它在人的一生中决定这些遗传性何时出现与消失。换言之,基因在生命运作进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能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一个人能活多久。

预测“寿命钟”

刚才说过,一般情况下谁都难以知道在自己命运的哪个转折点上,死神突然降临,也没有人能料定自己以什么方式离开这个世界。但任何事情都有例外,在死亡问题上似乎也有“先知先觉者”。美国专家格林研究了数千名猝死病人的幕后情况发现,人在生命终结前会出现先兆,不少人能预见到自己的死亡。他举了两个典型例子:

一个例子是一对年轻夫妻,妻子只有20岁,一天晚上下班回来,她出人意料地对丈夫说:“我感到很累,也许我很快就会离开这个世界了”。第二天就遭遇了车祸,妻子死了,丈夫活了下来。

另一个例子是一对中年夫妻,有一天丈夫面对一条河,突然对妻子说:“你相信我将死在这里吗?”妻子当然不相信,因为丈夫的身体壮实着呢。可几个星期后丈夫突然停止了呼吸,死因是心脏病突发。

从医学角度看,这些“先知先觉者”表现出来的死亡前兆既不是预言式的语言,也不是为自己的后事做准备,而是一种特异的心理状态,通常是希望自己的所有事情都能够井然有序。事实上,许多人在死亡前会陷入一种消沉的状态,其持续时间从一个礼拜到半年不等。科学家将这种莫名的沮丧归因于体内的荷尔蒙变化,其目的是为无法逃脱的死亡调整中枢神经系统,预先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既然人在死亡之前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先兆,那么为何不可根据这些先兆做出死亡预测呢?美国研究人员堪称为“始作俑者”,他们率先付诸行动,提出了死亡可以预测的观点,并以1万余名50岁以上美国公民的健康调查资料为蓝本,设计了一份“死亡预测表”,具体分为12道测试题,可以预测你在未来4年内的死亡危险性,据称测试的准确性高达81%。

下面是“死亡预测题”的问题与加分。

(1)年龄:60~64岁加1分;65~69岁加2分;70~74岁加3分;75~79岁加4分;80~84岁加5分;85岁以上加7分。

(2)性别:男性加2分。

(3)肥胖指数在25以下加1分。

(4)糖尿病加2分。

(5)癌症加2分。

(6)影响行动能力的慢性病或需在家吸氧者加2分。

(7)充血性心力衰竭加2分。

(8)过去数周内吸过烟加2分。

(9)因健康原因导致无法游泳或沐浴或患有记忆力障碍加2分。

(10)因健康或记忆力原因出现财物管理、支付账单或记录开支数目等方面困难加2分。

(11)步行几个街区就喘得不行加2分。

(12)因健康问题不能推拖重物加1分。

分数之和为0~5分:死亡概率小于4%;6~9分:死亡概率为15%;10~13分:死亡概率为42%;14分以上:死亡概率为64%。

对于美国研究人员这一大胆之举,一些专家持怀疑态度,批评测试题明显忽视了家族病史,也没有考虑影响寿命的血压胆固醇和肥胖等关键因素,过于玄乎,没有多少意义。但更多的学者认为有一定参考价值,测试题涉及的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遍行为,操作简便易行,不需要到医院进行繁琐的检查,对于人们尤其是年纪较大的人有一定提示作用,可帮助他们更好地预测自己或者家人的身体状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整身体,维护健康而延年益寿。(www.xing528.com)

寿命钟的“魔鬼时刻”

尽管人们对死亡预测的观点见仁见智,但人的一天、一周、一月、一年乃至一生中,确实存在着生命最脆弱的时间段,容易被病魔击倒,医学专家称之为“魔鬼时刻”。了解这些时间段,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有助于你远离死亡的阴影。这些时间段是——

(1)危机四伏的清晨:儿科医生已经习惯了在凌晨被惊慌失措的母亲叫醒,因为她们的孩子突然发高热或者喘得厉害;而心脏科的医生则早有准备,凌晨头几个小时往往是心脏病患者突发事件的高峰……这些现象提示,清晨已成为人类生命最脆弱的时间段之一,疾病发起了一天中的第一轮进攻。

请看几个数字:清晨几个小时的死亡率约占一天24小时的60%;起床后2个小时内,心脑血管疾病的猝发事件(心肌梗死、卒中等)高达70%~80%;癌症、支气管炎肺气肿、气喘等顽症痼疾的发病率,也是一天中最高的。由此可见,称清晨为危机四伏的时刻一点也不过分。究其奥妙在于,人在睡醒之前,血压要高很多,加上血液里存在着若干促进心、脑动脉血栓形成的物质,故而血小板增加,血管发生堵塞的危险性上升。事实上,早上6点到11点这段时间血管堵塞的确最为集中,导致心、脑等器官的致命性突发事件频频发生,从而置生命于空前的危险之中。

对策:中老年人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强化晨间保健,如醒后赖床5分钟,然后缓慢起床;及时服用有关药物;饮水1杯以稀释浓缩的血液;选择散步体操太极拳等温和项目锻炼;控制情绪做到心平气和;按质按量吃好早餐

(2)多灾多难的夜晚:本来应是温馨甜蜜的夜晚也可能突然变得狰狞可怕,不仅使你好梦难圆,甚至会让你到鬼门关前去经历一回险,诸如急性胰腺炎脑梗死、胆石症等凶险之疾会在此刻向你偷袭,使你猝不提防而陷入险境。

以急性胰腺炎为例,此病常可在几分钟内致人毙命,而病因却是如此简单——晚餐进食了过多油腻或含蛋白质太多的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睡前暴饮暴食,造成胃中食物堆积刺激胆汁、胰液大量分泌而又引流不畅,致使胆汁反流入胰管,刺激胰消化酶,引起胰腺“自我消化”而致病情发作。再说脑梗死,好发于夜间熟睡中,主要是睡眠中血液流动速度减慢,诱发血栓形成而堵塞脑血管所致,轻者瘫痪致残,重者丢命。至于胆石症,多在半夜起事,突然于睡梦中痛醒。因为人处于睡眠体位时,胆囊内的结石滑入了胆管,造成胆管阻塞诱发其痉挛而疼痛不已。

对策:合理安排晚餐,食谱应遵循低蛋白、低脂肪、低盐与高糖、高维生素的原则,不可贪食;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坚持睡前服药,并饮用一杯水;一旦发病,应及时送医院急诊,不可耽误。

(3)黑色的星期一:对于有心血管疾患的中老年人来说,每星期的第一天最为不祥,其死亡危险较其他日子高出40%,被德国斯坦芬教授称为“黑色的星期一”。究其奥妙,在于这一天体内的应激激素升高所致。

对策:周一清晨起床后服1片阿司匹林;不要出远门,老年人外出一定要有家人陪同,以防不测。

(4)“月圆人亏”的月中:在一个月中,月圆的那几天(即阴历的十五左右)对于有心血管病史的人来说,又是一道“坎”。这个与天文气象有关的危险期,是月圆时发生潮汐反应的结果。原来,人体70%~80%的成分都是由与海水相似的体液组成,故人体犹如一个袖珍海洋,在月圆之际免不了要受到月球引力的影响而发生“潮汐反应”,从而引起心脏病、卒中等疾患高发。

对策:有心血管病史的人对月中这几天要做好心理准备,稳定情绪,坚持规律服药,防止血压波动,避免剧烈活动,以求平安度过。

(5)包藏祸心的炎夏:就疾病的发生概率而言,一年之中最热的炎夏几个月特别值得当心。当气温升至35℃以上,即可对健康构成威胁。兹举两个例子:一个是20世纪80年代夏天,热浪席卷美国堪萨斯城,该市因慢性心力衰竭而死亡的人数猛增了1倍;二是我国北京地区一项调查,夏季高血压、心脏病的死亡率是非高温期的1.5倍。

高气温何以对人体尤其是心脏健康包藏如此祸心呢?乃因气温高,人体散热机制加快,而散热无疑大大增加了心脏的工作量,促使其超负荷运转而导致疲惫不堪;如果原来就有病,危险就更大了,心肌梗死等严重事件会随时光顾其身。此外,血压也可因之而上“新台阶”,诱发脑出血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对策:采取综合防暑措施,降低室温;有心脑血管病者坚持服药;多喝盐开水或淡茶水,保持体内水盐代谢平衡;饮食宜清淡,多吃果蔬;每天坚持1小时午睡;适度运动

(6)暗藏杀机的寒冬:当你平安度过夏季之后,过不了多久又将面临寒冷的考验。冬春季是寒潮出没的“旺季”,而每当一次寒潮过后,各医院门诊及住院人数普遍猛增,死亡率上升。特别是每年11~12月份和3~4月份,正值从秋入冬和从冬入春的过渡时期冷空气活动频繁,常常造成大风降温天气,使人全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心肌耗氧量突增,加上冠状动脉对寒冷特别敏感,遇冷即收缩甚至闭塞,进而诱发心脏病心绞痛发作。另外,寒冷对胃溃疡病人也十分不利,可加重其病情,甚至引起胃穿孔或大出血。

对策:注意收听天气预报,采取保暖措施,不可做诸如顶风骑车、在冷风中锻炼等傻事。病人要按时服药。

(7)危险的50~59岁:当你年届“知天命”之际,你得当心了,在你的面前又横着一道“坎”,而且这“坎”还不小,长达10年之久,被医学专家称为“衰危期”。生活中不是有不少人未能越过这道“坎”而成为“英年早逝”的悲剧人物吗?

科学家的“衰老微循环学说”告诉我们,在决定人体寿命的种种因素中,微循环功能举足轻重。所谓微循环,指的是血液循环的最基层结构,它布满人体全身,每个不同的组织器官都各有其不同的微血管立体构型,由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微循环一旦发生灌注障碍,并由此而引起周围组织病变,即意味着疾病的开始,许多疾病(包括致命性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都与微循环障碍关系密切。而微循环功能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程下降趋势,特别以50~59岁年龄段人群最为突出,其下降的速率约为50岁以下人群的2倍,故而成为人生中又一个易与死神遭遇的年龄段。

对策:加强预防保健,提高生命活力。一旦闯过60岁大关,进入寿星之列便有了希望。

(8)丧偶后半年之内危险大:生活中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年夫妻一旦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很快跟着离世。英国学者为此观察了5 500名55岁以上的寡妇,发现丈夫故去6个月内有213人相继辞世。芬兰学者在更大范围内(9 500人)的观察也证明了这一点,即丧偶后半年内为死亡的高峰期。其原因在于幸存一方免疫功能的大幅滑坡(免疫功能平均仅为丧偶前的10%),引起死亡的疾病名列首位的是心脏病与卒中。

对策:夫妻应做好“总有一个人先走”的心理准备;配偶逝去后,另一方要以工作、爱好、旅游等方式予以排遣,转移孤独和哀伤的阴影;及时对身体来一番检查,发现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病应及时予以积极治疗。

(9)传说的“七十三、八十四”:民间有一种说法:“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有道理吗?前苏联科学家经过20多年的研究发现,人的生命活动具有周期性的规律:生命活动高潮和生命活动低潮。这个规律以平均7年或8年为一个周期。在每一个周期中,生命活动高潮和生命活动低潮交替进行,即“健康稳定年龄”和“健康减弱年龄”。7年周期为7、14、21……84;8年周期为8、16、24……72。七十三与八十四恰是生命活动的低潮,遭遇重病袭击的可能性极大,因而增加了死亡的危险。

对策:强化保健防病措施,保持良好心态,有利于平安过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