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1917)的集锦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1917)的集锦

时间:2024-0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895年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合作发表了《癔症研究》,标志着精神分析的理论奠基和正式起点。1896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一)《精神分析引论》在弗洛伊德主义中的地位《精神分析引论》是了解和研究弗洛伊德学说的一部重要的入门读物。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1917)的集锦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1917)

■ 本书精要

这是一部全面而系统地概括精神分析学理论的经典之作。该书的三个最重要的核心思想:潜意识论、性欲论和梦论,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历史学哲学以及文学艺术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是著名的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主义的缔造者,西方心理学第二势力的开创者。弗洛伊德出生在奥地利摩拉维亚的弗莱堡小镇(今捷克的普莱波)一个犹太籍的商人家庭。弗洛伊德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习,一面学习医学,一面在布吕克生理研究所工作。1881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并从事脑解剖学和病理学的研究。他先后到法国向巴黎学派领导人沙可和南锡派代表伯恩海姆学习对神经症进行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技术。1886—1938年间私人开业治疗神经症。起初用催眠术治疗,后发现其局限性,并受联合开业者名医布洛伊尔的启发,改用宣泄法,即在催眠状态下让患者倾诉其内心积郁,使其病情好转。1892年左右,他又发现这种疗法不持久而改用其创造的精神分析(自由联想、移情、释梦和解释),即在觉醒状态下让病人将压抑心中的意念或联想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以便进行分析和治疗。两人联合治疗并研究癔症。1895年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合作发表了《癔症研究》,标志着精神分析的理论奠基和正式起点。1896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900年又出版《释梦》(又译《梦的解释》),通常被视为精神分析学的正式形成。1910年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成立,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的最终形成。

弗洛伊德一生著述颇丰。他思想深邃,睿智过人。弗洛伊德在探讨精神世界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融会贯通,心理学、历史学、文学、医学、宗教、哲学等都体现在他的研究中。弗洛伊德开创潜意识研究的新纪元,开辟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的新领域,奠定现代生物—心理—社会新的医学模式的基础。1909年弗洛伊德应邀赴美参加克拉克大学20周年校庆,发表以精神分析学为主题的讲演,获该校名誉博士学位。1930年获歌德奖金。1936年被特聘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82年在由美国心理学史学家评选的1600年后世界影响最大的已故1040名心理学家中排名第一。有人说,弗洛伊德是“精神界的牛顿”、“发现心灵王国新大陆哥白尼”。最近,未来学家托弗勒在《预测与前提》一书中又说,“弗洛伊德和牛顿、达尔文马克思一样,都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塑造了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观”。当然,也有人对弗洛伊德持否定态度,说什么“弗洛伊德是冲击现代人类文明花园的一头野猪”。

弗洛伊德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有:《癔症研究》(1895,中译本被收入车文博主编的《弗洛伊德文集》,长春出版社1998年版)、《释梦》(1900,中译本被收入车文博主编的《弗洛伊德文集》,长春出版社1998年版)、《精神分析引论》(1916—1917,中译本由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文明及其缺憾》(1930,中译本被收入车文博主编的《弗洛伊德文集》,长春出版社1998年版)、《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1921,中译本由林尘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精神分析引论新编》(1933,中译本由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再版)、《弗洛伊德自传》(1935,中译本由顾闻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弗洛伊德著作全集》(标准版,24卷,1964年版)等等。

■ 作品内容

精神分析是西方现代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流派,也是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柱。它产生于19世纪末叶,开始是关于探讨神经症的病因和治疗的一种方法和理论。到了20世纪20年代,这个理论逐渐扩展到哲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并由一种潜意识的心理体系发展成为无所不包的人生哲学。作为以心因性为机制的一种治疗神经症的方法、技术、理论和潜意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属于精神医学和深蕴心理学的范畴。其主要特点:①精神分析产生于神经症治疗实践中;②精神分析是治疗情绪失常的人,主要是成人神经症者;③精神分析注重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人格等更深层的内容;④精神分析运用临床观察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文化人类学研究法。

(一)《精神分析引论》在弗洛伊德主义中的地位

《精神分析引论》(亦译《精神分析导论》)是了解和研究弗洛伊德学说的一部重要的入门读物。该书由弗洛伊德1915—1917年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开设精神分析系列讲座的讲稿汇编,最初分为三个单元在1916年和1917年出版。在弗洛伊德著作中或许除《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外,它是流传最广的一部,也是其思想在经历了早期发展逐渐向后期过度的一部主要代表作,曾被译成17国文字。在撰写此书之前,弗洛伊德先后出版了《癔症研究》(1895)、《释梦》(1900)、《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1901)、《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1905)、《性学三论》(1905)、《精神分析五讲》(1910)、《图腾与禁忌》(1913)等著作,确定了精神分析两大理论支柱即潜意识论和泛性论,对梦、失误动作、神经症等提出了精神分析的解释。

《精神分析引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精神分析的早期研究成果,同时也展示出弗洛伊德此时正在酝酿着的一些新的观念,如对自我的分析、对现实原则的强调,以及对潜意识一词的多重含义所造成的困难的认识等。正是这些观念,预示了此后弗洛伊德的《超越快乐原则》(1920)、《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1921)、《自我与本我》(1923)、《精神分析引论续编》(1987)、《精神分析纲要》(1940)等著作的出版,进而完整地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部人格结构学说及对梦、神经症等的新解释。

(二)《精神分析引论》的结构

《精神分析引论》的结构除自序外共分三编28讲:第一编失误动作,包括绪论、失误动作、失误动作(续)、失误动作(续完)等4讲;第二编梦,包括初步的研究及其困难、释梦的前提与技术、梦的显意与隐意、儿童的梦、梦的稽查作用、梦的象征作用、梦的工作、梦例分析、梦的原始特点与幼稚行为、愿望的满足、几点疑问与批评等11讲;第三编神经症通论,包括精神分析与精神病学、症状的意义、创伤的固着——潜意识、抵抗与压抑、人类的性生活、力比多的发展与性的组织、有关发展与退行的一些思考:病因学、症状形成的途径、一般的神经症状态、焦虑、力比多理论与自恋、移情作用、分析治疗等13讲。

(三)《精神分析引论》的理论内涵

本书几乎涵盖了精神分析学的各种基本理论,如潜意识论、梦论、性欲论、心理人格结构论、焦虑论与心理防御机制以及神经症的理论与治疗方法等。其中,主要阐述了精神分析的三大基本理论支柱。

1.潜意识论

潜意识论是精神分析的两大基本命题和三大理论支柱之一,也是《精神分析引论》的主要理论内涵。弗洛伊德反对“心理就是意识”的公式,宣布“精神分析所提出的第一个令人不快的主张是:心理过程自身是潜意识的,并且整个心理生活只有某些个别的活动和部分才是意识的”〔1〕。他把心理定义为情感、思维及愿望等的过程,并且坚持认为存在着潜意识的思维和未领悟的愿望。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心理就像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冰山,露出水面上的部分是我们可以看得见、感觉得到的各种心理活动,即意识领域;藏于水面下的大部分则是看不见、无法意识到的潜意识领域;而处于心理结构最表层的意识和最深层的潜意识之间的屏障则是前意识领域。弗洛伊德主张潜意识既是一种心理现象,又是一种心理系统。

(1)潜意识指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和本能冲动的替代物(梦、癔症),具有非理性、冲动性、非道德性、反社会性、非逻辑性、非时间性、不可知性、非语言性等特点。这些为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宗教法律所不容许的东西,它是处于意识之外的有能量、有强度和有效率的心理系统,总要按着快乐原则去追求满足。潜意识是心理深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决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甚至个人和整个民族的命运。这是精神分析学唯心理主义的理论基石。

(2)前意识指无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回忆起来的经验。它是处于潜意识与意识之间的中介环节。弗洛伊德认为,从描述意义上说,有两种无意识,即潜在性无意识和动力性无意识;从动力意义上说,只有一种无意识,即被压抑的动力性潜意识。他把潜在的而非动力意义上的无意识称为前意识。潜意识很难或根本不能进入意识,前意识则可能进入意识,所以从前意识到意识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前意识按照现实原则活动,担负着稽查者的任务,严密防守,把住关口,不准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侵入意识之中。但是,当稽查者丧失警惕时,它也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弗洛伊德说:“潜意识的系统可比做一个大前房,在这个前房内,各种精神兴奋都像许多个体,互相拥挤在一起。和前房相毗连的,有一较小的房间,像一个接待室,意识就停留于此。但是这两个房间之间的门口,有一个人站着,负守门之责,对于各种精神兴奋加以考查、检验,对于那些他不赞同的兴奋,就不许它们进入接待室”〔2〕

(3)意识指心理的表层、较小而非主要的部分,它是同外界接触直接感触到的一纵即逝的心理现象。弗洛伊德把意识比做同“大前房”(潜意识)相连接的一个小的接待室房间。弗洛伊德还从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常见的口误、笔误、失误现象入手,挖掘了潜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的制约性,说明了潜意识的活动和对潜意识的压抑不仅存在于变态心理活动当中,而且广泛存在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当中。由此提出了潜意识精神决定论的思想,认为人的心理行为的千变万化都有其原因,即内在的、深层的、潜意识的精神决定因素。并把潜意识论、性欲论、梦论视为精神分析学的三大理论支柱,认为存在着潜意识心理过程的假设,为人类和科学的一种决定性的新取向铺平了道路。

2.性欲论

弗洛伊德的性欲论是泛性主义的性力决定论,也是《精神分析引论》的主要理论内涵。弗洛伊德把性欲视为人类行为的真正动机和发生的原因,但他反对把性和成人性活动相等同的狭隘性欲观,认为性欲是寻求广义上的快感。就是说,性的含义极为广泛,除生殖活动的性的本能外,凡能产生快感的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性有关。在他看来,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常驱使人去寻求快感。弗洛伊德把它叫做“力比多”(或“欲力”、“性本能”),即指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性冲动,它是推动人的一切行为的原始的内驱力。他主张“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这是前人没有意识到的。更有甚者,我们认为这些性的冲动,对人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3〕

不难看出,它是一种以心理性欲为主导、以生理性欲为基础的泛性观。实质上,把性欲本体论化,摆在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首位。有些学者包括弗洛伊德自己否认弗洛伊德是一个泛性论者,认为如果从狭义的性概念去解释一切活动,那确是泛性主义;如果从广义的性概念去解释一切活动,那就不是泛性主义,而是与生命主义哲学同路。

在奥国宗教气氛十分浓厚、社会禁忌非常严重的历史条件下,弗洛伊德的泛性论是对禁欲主义的一种反抗,是对人的自然本性和权利的一种捍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同时,他把性的问题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注意研究性心理的自身规律,重视性心理对正常人、神经症的形成以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无疑对性科学、性发生学、性病因学、性动力学的发展具有学术价值和开拓意义。但是,弗洛伊德极端夸大性心理的自然性,宣扬泛性主义的性力决定论,则是根本错误的。〔4〕

3.梦论

梦论是精神分析的三大理论支柱之一,也是《精神分析引论》的主要理论内涵。“梦是潜意识愿望的满足”成了弗洛伊德梦论的中心命题,弗洛伊德把这一命题作为他的梦的新理论的“标语”。〔5〕他认为,梦不是一种躯体现象,而是一种心理现象。梦之所以是愿望的满足,是因为它使由愿望冲动造成紧张的心理能量得以宣泄的缘故。诚然,“上面形成的梦”是由意识所引起的,但意识的愿望只有在成功地唤起了一个类似的潜意识愿望去强化它时,才能有效地激发起梦。至于从“下面形成的梦”则是直接由潜意识愿望所引起的。这种潜意识愿望找到日间某些遗留物作为其表达的手段。从这两种梦的形成中可以看到梦的实际建构者不是睡眠时躯体内外所受的刺激,而是潜意识愿望的力量。因为潜意识中的原始冲动或性欲难以直接见人,加上意识对潜意识具有检查和控制的作用,所以它必须通过伪装的方式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因此,弗洛伊德认为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愿望的满足。

在《精神分析引论》中,弗洛伊德强调:人的梦境有两种:显意或显梦,它是指梦的表面现象,即一般所说的梦境,它是隐意的化装,类似于假面具。隐意或隐梦,指梦的背后隐藏的意念,即梦的真实意思,类似于假面具所掩盖的愿望。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工作是把隐意变做显梦的过程。因为潜意识愿望企图通过伪装混过稽查而进入梦境的任务,是由梦的工作来完成的。梦的工作方式如下:

(1)凝缩,即将几种隐意用一种象征(或符号)来表现。它好像隐意的一个缩写,如植物一词,据他分析,可代表园丁、教授和他美丽的妇人及名叫Flora的患者和他妻子所爱的花。

(2)移置,即使显梦的元素与隐意的成分在重要性、强度、大小和性质等方面予以置换。它以两种方式显现:第一,一个隐意成分不是由自己的一部分来替代,而是由较为无关的其他事物来替代,即由暗喻来替代。第二,精神的着重点从一个重要的成分转移到另一个重要的成分,以致梦以不同的中心和异样的形态出现。如梦中常常甲变为乙,男变为女,隐恶扬善,以悲带喜,上下移位,是非颠倒,使梦的内容变得面目全非,隐晦难懂。

(3)象征,即把梦的思想转换为视觉形象。如一妇女梦见自己被马践踏,其实是代表她内心顺从了男性的要求。(www.xing528.com)

(4)润饰,即把梦中无条理的材料在睡醒后加以系统化来掩盖真相等等。

弗洛伊德认为,释梦是精神分析的重要方面,也是了解潜意识活动的一条重要途径。释梦就是从显梦回溯到隐意,也就是剥掉显梦的伪装去了解隐意的本来面目。解释适当与否,将直接影响结论的信度,所以弗洛伊德非常重视梦释的技术。他不但对自己和患者的梦做了大量的示范性分析,而且详细地说明了梦释的原则、方法和程序。

弗洛伊德认为,释梦的主要方法和原则有:①要把梦的内容分析为各个部分,并以各个部分作为注意的目标,而不管它是合理的或者是荒谬的、明了的或含糊的。②要了解梦者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以及日常琐事,以便了解梦的各个成分的来源和内涵,并寻求其代替观念背后的隐意。③要利用自由联想,揭露显梦的伪装。④利用象征知识,解释显梦的元素与隐意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弗洛伊德梦论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了梦的心理分析的假说,分析了梦的象征性及其活动方式,指出了梦对了解神经症病因的意义,虽然不是完美的,但却是有见地的。当然,他对梦幻的解释多属猜测性,既浪费时间又流于武断,易引入内省主义心理学的轨道

■ 简要评述

《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诸多论述中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在西方心理学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本书内涵丰富,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诸多领域。该书融合了弗洛伊德前期的理论思想,由浅入深,上下衔接,比较系统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研究精神分析一般理论的清晰图景。它使初学者比较容易地对什么是精神分析有了初步的了解。《精神分析引论》中的潜意识论、释梦论和泛性论构成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三大核心思想。其中潜意识论和泛性论是精神分析的两大理论前提。

(一)潜意识论开拓和丰富了有关人的科学、哲学的内涵和价值

首先,潜意识论创造了治疗精神疾病的新理论。弗洛伊德在医疗实践中,通过对潜意识内容和潜意识过程的详尽分析,成功地解释了一些神经症患者症状的病因和发病的心理机制,应用以潜意识理论为指导的精神分析疗法治疗精神疾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因此,潜意识论对构建和开展深层心理治疗,创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其次,潜意识论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历史上也有一些学者论述过潜意识的问题,但是,真正以潜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体系还只有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打破理性主义的传统,肯定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为潜意识心理学体系的建立开创了新纪元。

此外,潜意识论提供了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视角。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对于我们深入洞察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内涵,科学揭示认识过程的整个机制,全面调动人的精神活动(理性与非理性)的能动性,对于丰富科学的认识论和历史观,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人类学、文艺学、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司法学、运动学等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二)性欲论开拓和促进了性科学的发展

首先,弗洛伊德提出了性的个体发生学研究的问题。在弗洛伊德以前,对婴幼儿手淫曾有零星的临床的报告和自传体作品的描述。以后关于“婴幼儿是否存在性欲”一直处在争辩之中。弗洛伊德感悟到,婴幼儿手淫现象是一个被忽视的正常行为。而关于性快感是否都来自性器官的问题,研究表明,性腺衰退、性激素水平低下的老年人照旧能获得性快感,性器官丧失的残疾人仍能享受夫妻的性快乐。如果对弗洛伊德的性欲论去伪存真,重新组合,恐怕对性的个体发生学的研究不无裨益。

其次,提出了神经症、精神病的性病因学研究的问题。弗洛伊德根据临床实践经验,认为性本能受压抑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他揭示了这种性压抑与精神疾病的内在联系,显然,这对性医学和精神病病因学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此外,提出了人类精神的最高的文化、艺术和社会成就的性动力学研究的问题。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一切本能中最基本的驱力。因此,他构建了泛性论的理论体系,并把这一理论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理论支柱和方法论。

应当承认,性活动也是人类实践诸多形式的一种,它既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又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从物质生产中作为社会生产力的主导因素,或从精神生产起源于人类实践及其产品内容来看,它们不但离不开男女之间的性活动,并且性活动总要对它们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恩格斯明确指出:近几百年来,性爱甚至成了“一切诗歌必须环绕着旋转的轴心”,而“现存的实在的宗教只限于使国家对性爱的管理即婚姻立法高度神圣化”。〔6〕

当然,弗洛伊德的性欲论属于泛性论的范畴,其错误在于:扩大了性欲的内涵,无限地夸大了性欲的作用。这种性力决定论实质上把人降低为一般动物,抹杀了人的本质特征。马克思说:“吃、喝、性行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使这些机能离开了人的其他活动,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标,那么在这种抽象中,它就是动物的机能”。〔7〕

(三)梦论促进了梦心理学、精神病理学和心理治疗学的发展

首先,弗洛伊德的梦论开拓了梦心理学的新园地。对梦的关注和研究古已有之,不过许多人把梦看做魂游或神谕,梦成为释梦者和占卜者的迷信领地。一些思想家和医生虽然也有些合理的见解,但毕竟只把梦作为哲学和医学的附属品。弗洛伊德的功绩是他科学地批判了对梦的迷信观点,另辟蹊径,层层深入,利用一切可能的线索进行推论、作出假设,开拓了一个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成为对梦的心理分析的首创者。这一点,可同巴甫洛夫开创对梦的生理机制的分析相媲美。

其次,弗洛伊德的梦论促进了精神病理学和心理治疗学的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梦能够把神经症症状放大,释梦可使早期的神经症较早地被发现。由于弗洛伊德系统地研究了梦的来源、表现方式和心理机制,使他对神经症症状和病理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精神疾病治疗的效果。因此,释梦成为神经症治疗的一个重要参数,故促进了精神病理学和心理治疗的发展。

当然,弗洛伊德的梦论存在着泛性论和潜意识决定论的倾向和主观片面的论断。如“梦是愿望的满足”虽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但未免过于武断,有些反映疾病和预示危险的梦则难以解释。把梦的性动机绝对化、把隐梦的潜意识作用夸大化均显偏颇。

综上所述,《精神分析引论》是一部对精神分析学全面而系统地理论概括的经典著作。著名精神分析学家琼斯在该书英译本序中说:“这是着手研究精神分析的一本好书”。它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历史学、哲学以及文学艺术都发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精神分析引论》在世界上流传之广泛,实当之无愧。

(吉林大学:孟秋丽)

注释

〔1〕 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第4卷,长春出版社2004年版,第11页。

〔2〕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33页。

〔3〕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9页。

〔4〕 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71页。

〔5〕 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第4卷,长春出版社2004年版,第125页。

〔6〕〔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9、4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