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淡水珍珠无核手术最新操作技术

淡水珍珠无核手术最新操作技术

时间:2024-01-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五)无核珍珠手术操作技术无核珍珠手术操作,只植小片于育珠蚌的外套膜内,育成的珍珠没有核,故称为无核珍珠。无核珍珠手术作业分小片制备和植片两个过程。首先是撕膜法,技术难度较大,但由于是顺着结缔组织的纹理撕下,厚薄均匀,表皮细胞损伤少,小片质量高,因此育成的珍珠无论光泽、光洁度、圆度和产量等,均属上乘,是目前手术制备小片的主要方法。小片制作状况和珍珠质量的关系。

淡水珍珠无核手术最新操作技术

(五)无核珍珠手术操作技术

无核珍珠手术操作,只植小片于育珠蚌的外套膜内,育成的珍珠没有核,故称为无核珍珠。无核珍珠手术作业分小片制备和植片两个过程。

1.小片的制备技术与操作

小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珍珠的产量和质量。制备小片总的要求是:手术轻快,制成的小片厚薄均匀,大小规格一致,长、宽、厚比例适中。制备小片总的步骤是:

(1)开壳(图3-5)。用解剖刀分别伸入小片蚌前后端,切断前后两个闭壳肌,蚌就会自然张开两壳,再折断韧带,将左右壳分开。开壳时注意不要使外套膜边缘膜脱离蚌壳,要保持不跨膜(即外套膜完整无损地贴附在两壳上)。开壳后用清洁水洗净内脏,外套膜等处的污物。

(2)剪除外套膜边缘的有色边缘(色线)部分(图3-6)。将开壳的小片蚌放在手术架上(手术架一般置于搪瓷盘内),使其固定,然后一手用镊子夹住外套膜外缘,一手用剪刀沿蚌壳腹缘将外套膜的有色边缘全部剪去。因为这部分的细胞主要分泌棱柱层和角质层,如不剪净而制备小片,形成的珍珠大都是没有光泽的骨珠和乌珠,达不到商品珠的目的,所以在制备小片时,千万不能疏忽,务必将有色边缘切除干净。

图3-5 开壳

图3-6 剪除外套膜边缘膜的有色部分

外套膜边缘的色线呈棕色或褐色狭长的一条线状,在外表皮尤清晰。

(3)取外套膜边缘膜的表皮。目前使用的方法有3种:①撕膜法(图3-7)。取外套膜边缘膜外表皮,即把有色边缘剪除(或剪下边缘膜后切除有色边缘),剪下边缘膜(从冠状膜部至前闭壳肌),放在玻璃板上,外表面朝上,用镊子卡住一端,用另一只平头镊子夹住外表面向后轻轻撕剥,使内外表皮分离。②通膜法(图3-8)。取外套膜边缘膜外表皮,先用剪刀或镊子在边缘近前闭壳肌或后闭壳肌附近开一小口,一手用镊子夹住内表皮,另一手用钝头镊子的脚或通片针插进内外表皮之间的结缔组织中,两手配合直通到另一端,然后向外一拨,这样边缘膜的内外表皮即分离;或两手协作,边分离边伸入,将前后闭壳肌之间的边缘膜内外表皮全部剥离。在通膜过程中,尽可能把通针(或镊子)偏向于外表皮一侧,这样分离可使外表皮少带组缔组织,得到均匀的小片条。然后用剪刀或刀片切下边缘膜外表皮,置于玻璃片上。③削膜法(图3-9)。取外套膜边缘膜外表皮,在已切除色线的外套膜边缘膜上,用锋利的手术刀(或单面刮胡子刀片)从外套膜前端向后端(或从后端向前端)削去外套膜内表皮和结缔组织,然后把外套膜外表皮剪切取下来,置于玻璃片上。

图3-7 撕膜法

图3-8 通膜法

图3-9 削膜法

1.削去内表皮 2.作为制片用的外表皮

三种方法制备小片的结果比较。长期的实践证明,三种方法的育珠效果不一样。首先是撕膜法,技术难度较大(特别是在用幼、小蚌制备小片时),但由于是顺着结缔组织的纹理撕下,厚薄均匀,表皮细胞损伤少,小片质量高,因此育成的珍珠无论光泽、光洁度、圆度和产量等,均属上乘,是目前手术制备小片的主要方法。但应注意:①撕膜要准确,用力均衡,防止撕断,否则,表皮细胞损伤大,膜的厚度不一致。②要撕除所有的结缔组织,防止产生骨珠和死珠。其次是通膜法,技术难度较低,容易掌握,但所制得小片,厚薄不均,而且容易损伤表皮细胞,影响珍珠的质量和产量,所产的珍珠颗粒大小不一,相差悬殊。再就是削膜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背角无齿蚌。因为背角无齿蚌的边缘膜较狭长,采用此法较为适宜。另外此法用于褶纹冠蚌和同体移植制备小片。褶纹冠蚌的外套膜组织较疏松,使用撕膜法往往容易撕断外表皮,不能剥下整条的外表皮,削膜法可以削下整条的外表皮,三种方法结果见表3-2。

表3-2 不同制片方法的手术效果和育珠性能

(4)外表皮细胞小片整理。把已剪切分离下来的外套膜外表皮沿外套膜肌痕由前至后全部取下,置于小片玻璃上,然后滴加保养液,并用海绵轻轻拭净正反两面上的黏液和污物。再把外套膜外表皮的正面(黏壳的一面)向上,反面(贴结缔组织的一面)向下,平展的小片板上,千要注意,别搞错正反面。

(5)整修和切片(图3-10)。剪(切)取下来的带状外套膜外表皮往往不整齐,宽狭不一,厚薄不均,须用切片刀修整,然后切成长∶宽=3∶2左右见方的细胞小片。这是因在制片过程中,细胞小片往往因为被拉伸变化,有失自然状态,所以在切制小片时保证这样长宽比例,待收缩复原后,正好成正方形或近乎正方形。每只小片蚌切片的多少,往往与小片蚌的大小和片的厚薄有关。一般片的大小应为片厚的4~5倍为最佳。

图3-10 整片

小片切就后,要再滴上一些清洁水,最好是保养液,或者杀菌液,一方面保持小片的湿润,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保证细胞小片的活力;另一方面,杀灭病菌,避免细胞小片受到有害菌的感染,提高珍珠囊的形成率。

日本采用木板作为小片板。因为木板有吸水性,不容易干燥,可使小片较长时间保持湿润。我国多采用玻璃板制作小片板,虽然看起来清洁卫生,但由于它不吸水和平滑,只要稍有不平,玻璃上的水就流失殆尽,小片也往往易干死,同时也容易因水流动而遗失。因此,采用木板制片是可取的。

(6)制备小片注意事项。①制备小片时动作要轻快。剪刀、镊子等不要碰伤外表皮,小片上的污物一定要清洗,清洗的动作要轻而准。否则会影响珍珠的形成和成品质量。②制备小片和工具要清洁卫生。工具最好用75%的酒精棉花,在每天的手术前和手术后擦拭消毒,防止污染或细菌感染。③小片板不可沾有油脂。拿小片板时要防止汗水和油污等沾到小片板上,尽量减少接触感染。④制片操作应避免在阳光直射下进行,防止紫外线照射影响小片细胞的活力;也不要吹风,以免小片细胞被吹干而死亡。⑤小片要注意保持在湿润的环境中,并及时滴加保养液。⑥小片的厚薄要均匀,形状要整齐,不得出现毛边片、残缺片、色线片、不规则片(三角形、棱形之类)。⑦制作小片的时间要迅速。一般要求在3分钟之内完成全部过程,以保证细胞的活力。

(7)小片制作状况和珍珠质量的关系。①小片的大小与珍珠产量和质量的关系。小片大时,形成珍珠速度快、颗粒大,且产量高,但易烂片、掉片和穿膜,成珠的圆度差,表面皱纹多,不光滑,污珠和有“尾巴”珠多,及附壳珠多;小片小时,育成的珍珠圆,但产量低。因此,小片的大小一定要适中。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当小片的大小为厚度的4.5~5.5倍时,形成的珍珠工艺珠可达80%以上,产珠量可达8~10克/只。②小片的厚度和珍珠质量的关系。一般地认为,小片厚,形成珍珠快,珍珠饱满完整;小片薄,长形珠多,表面皱纹多。目前生产上所用的小片厚度为0.5~0.8毫米。但蚌的种类不同,小片厚薄也不一样,褶纹冠蚌以薄一点为好(一般0.5~0.7毫米),三角帆蚌以厚些为好(一般0.5~0.9毫米)。③小片形状与珍珠的质量关系。一般认为小片形状为正方形,形成的珍珠质量高;其他形状的小片,形成珍珠质量差。比如,三角形的小片,形成的珍珠不规则;长方形小片形成的珍珠多为圆长形(棒形、椭圆形);圆形小片,形成的珍珠粟粒珠和边珠多。多采用长方形小片,一般规格是5∶7或4∶6,植片时将小片对折插入。④药物处理小片对珍珠质量的影响。国内外许多试验表明,用一些营养物质、激素、抗菌素等药物处理小片,对提高珍珠的产量和质量有一定的效果。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处理小片,能促进珍珠囊的形成,加速育珠速度,并能提高珍珠质量。用金霉素处理小片,既能起到消毒作用,又有促进珍珠囊的形成和伤口愈合。用氯化钴处理细胞小片,效果也很好。其他,如珍珠层粉清液、卵磷脂葡萄糖酸钙等处理小片,也有积极作用,但仅在育珠初期有促长的作用,且作用时间不长,后期效果不明显。近年有人用原蚌的组织液洗涤和保养小片,也取得良好效果。

(8)影响细胞小片活力的因素。①物理因素。在没有任何防护(防护剂)条件下,温度在40℃以上或零下的温度及干燥和挤压等环境下,可使细胞小片立即死亡。另外,紫外线光波也可使小片失去活力。②化学因素。pH值在7.0~7.2之间,有利于细胞的呼吸作用,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细胞的呼吸而导致细胞死亡。化学药物中的酸、碱、强氧化剂、洗涤剂以及许多化学药物对细胞小片有极强致死力。③生物因素。细菌或霉菌及病毒等。(www.xing528.com)

因此,要有针对性的做好相应防护措施,才能保证细胞小片的成活率。

(9)细胞小片活力的简易测定法。活细胞的细胞膜,有选择性地摒弃某些物质的能力,而死细胞则很容易使某些物质进入细胞内。因此,如果应用染料,则易做出死、活细胞的鉴别。一般用生物染色剂染色,如在保养液中加藻红B或伊红,浓度20毫克/100毫升时,或苯胺黑,浓度25~50毫克/毫升时,染色后死细胞着色,而活细胞不着色,维持正常的活力。染色后经5~10分钟后可检出细胞小片细胞活力情况。

2.小片接种的技术与操作

小片接种也称插植细胞小片或简称植片。小片制成后,要及时插植到育珠蚌(受体蚌)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去。小片的结缔组织与育珠蚌外套膜的结缔组织愈合为一体,形成珍珠囊,不断分泌珍珠质,产出珍珠。接种小片植片的步骤是:

(1)开壳(图3-11)。用开壳器轻轻插入育珠蚌的两壳之间,慢慢地开双壳,壳开到一定程度时,插入楔形木塞或“U”字形钢丝塞子,加以固定,使其不能闭合,以利插植小片操作。

图3-11 开壳

但应注意开口大小要适中,壳开得大,尽管手术操作较为方便,但易损伤闭壳肌,影响闭壳肌机能,使壳不能闭合,导致育珠蚌(受体蚌)一方面因本身的伤不能愈合;另一方面,易受到水体敌害生物等的侵扰(袭)而死亡。开口的大小因蚌的品种和蚌本身的大小和质量而异,一般6厘米三角帆蚌蚌开口不超过0.5厘米,8厘米蚌开口不超过0.6厘米,10厘米的蚌开口不超过0.8厘米,12厘米以上的蚌开口不超过1.2厘米,褶纹冠蚌开口可比同等的三角帆蚌大些。

(2)拨鳃洗膜。育珠蚌(受体蚌)开壳后,腹缘朝上,倾斜置于手术架上,然后用拨鳃板把鳃和内脏团拨向一侧,用针头滴水冲洗干净内脏团和外套膜上的污物和黏液准备插植小片。

(3)插植小片。插植小片的方法有横插法(横向移植)和直插法(纵向移植)两种。横插法生产的珍珠较小,但便于整圆,且成珠率高,珠圆度好。我国较普遍采用横插法。①横插法(图3-12)。右手拿送片针,左手拿钩形开口针,用送片针的圆头轻轻斜点在小片正中,用开口针帮助把小片挑在送片针的圆头上,使小片包成袋状(小片的外表皮卷在里面,而结缔组织的一面在外面)。接着,用开口钩针在育珠蚌(受体蚌)外套腔部位的小片送达伤口底部。一侧手术结束后,将蚌调个方向,把鳃和内脏团拨到已植片的一侧,继续进行另一侧外套膜的植片手术。②直插法(图3-13)。将小片由伤口从育珠蚌腹缘成垂直方向插入,深度一般为1厘米左右。直插片的育珠蚌采用笼夹式养殖,腹缘向上,以防脱片。

图3-12 横插片法

图3-13 直插法

1.创口 2.插片 3.插毕

(4)插植细胞小片注意事项。①要做到稳、轻、准,“一送到头”。即一次性快速将小片插入伤口内,否则,小片会擦破并扩大育珠蚌伤口,造成死亡或烂片。手术速度要快,高质量的珍珠要求在5~7分钟内完成全部移植手术。②植片时要注意小片的外表皮(即光滑的一面)裹在送片针圆头上,而结缔组织一面(即粗糙的一面)在外,切不可弄错会如果搞错正反面,会形成白色粉末状的空心珠,前功尽弃。③植片深度要适中。三角帆蚌植片的深度一般为0.5~0.8厘米,褶纹冠蚌一般为0.8~1.1厘米,池蝶蚌一般为0.5~0.8厘米。小片插得过浅,可能会使部分细胞小片暴露在伤口之外,容易脱片。即使不脱片,也易沾染污物,形成乌珠。另外,褶纹冠蚌的外套膜含水量高,吐水时易带出小片,故小片应插得深一些。④切忌出现穿膜现象。穿膜后一方面出现附壳体,另一方面不成珠,更有可能造成育珠蚌(受体蚌)的死亡。试验表明,穿膜率大于70%时,其育珠蚌的死亡率达80%以上。⑤防止在取出送片针时,把小片带出。其方法是:在取出送片针时,先要用开口针在外套膜伤口外面轻轻压住已送入的小片,再取出送片针。这样,小片不会被带出。⑥无论横插法,还是直插法,为防止因开壳过长而致使外套膜与贝壳分离,造成手术困难,植片的顺序总是从后端到前端。⑦每只育珠蚌的植片数目,视蚌体大小而合理密植。如果植得过密会造成育珠蚌负担过重,营养供应不足而死亡;植得过少,不能充分利用蚌的潜力。⑧小片在育珠蚌外套膜中的布局呈梅花型,即相邻两排的小片和伤口相间排列(图3-14)。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伤口并合,造成脱片,甚至引起病害;另外,形成的珍珠囊有较大的生长余地,避免相互拥挤,造成珍珠质量低。⑨手术工具和操作过程要注意的清洁卫生,以免感染。手术工具一定要清洗干净,再用清洁的纱布包好,以供下次手术操作时使用。另外,在手术过程中,应使用保养液,减少细菌的侵扰。

(5)整圆(图3-15)。当小片植到育珠蚌外套膜结缔组织中后,要随时用整圆器(一般为钩形开口针或送片针的圆头)在外套膜伤口外面整理小片,把小片整理成鼓状突起,使其以后形成圆袋状珍珠囊,产生圆球形珍珠。

图3-14 小片的排列方式

图3-15 整圆

(6)拔塞。在手术完成后,就可拔塞。拔塞后,将蚌养于微流水的容器中,等形成一定数量,则吊养于微流水的水域环境中,保证营养和氧气供给,促进蚌体恢复,提高成活率。切忌在木盆或水泥槽中放置过夜,以免造成蚌死亡和影响成珠质量。

3.小片插植手术与珍珠质量关系

(1)小片同位移植与珍珠质量的关系。小片移植到育珠蚌外套膜的对应部位中,称之为“同位移植”。而移植到相反之部位称之为“异位移植”。比如,从小片蚌外套膜的后半部取下的小片,移植到育珠蚌外套膜的后半部,部位对应。若是从小片蚌外套膜后半部制得的小片,移植到育珠蚌外套膜的中心部位或前半部等都属“异位移植”。一般地说,同位移植,小片和育珠蚌外套膜具有同质性,因而两者的结缔组织亲和力强,容易愈合,小片组织增殖快,珍珠囊形成快,产生的珍珠质量比异位移植的好。

(2)小片移植的方向性与珍珠的质量。小片移植的方向,可划分为顺向移植和倒向移植。其方法:在制备细胞小片时,方位没有变化,作横向移植手术,细胞小片作横向对叠植入创口者,为顺向移植;如果细胞小片作纵向对叠,经横向移植手术植入创口者,称倒向移值。顺向移植的细胞小片和手术蚌二者结缔组织纤维和肌纤维等的走向一致,愈合迅速,细胞小片成囊快,珍珠质量佳;倒向移植的细胞小片,较难与手术蚌吻合为一体,渗透营养期延长,增殖和成囊速度缓慢,且成囊形态差,珍珠质量不佳。

(3)植片部位与珍珠质量的关系。育珠蚌外套膜的不同部位所产的珍珠质量是不同的。外套膜后端产生的珍珠一般大而圆,中间部位则次之,而前端所产的珍珠大量都是扁平、较小的珍珠。原因之一是因为前端受到斧足伸缩的磨擦、压迫所致。而主要原因是由于前端外套膜珍珠分泌能力比后端差。当然,不同种类的育珠蚌,各部位的珍珠质量也不一样。三角帆蚌的鳃能遮盖及偏后部分的珠质较佳;褶纹冠蚌以缘膜及后端的珠质较好。

(4)种间移植与珍珠质量的关系。国内外珍珠生产多用同种移植,即小片和育珠蚌同属一种。同种移植的优点是:小片不会被摒弃,顺利地形成珍珠囊和分泌珍珠质,生产效果比较理想。异种移植(包括不同种和不同属的移植),往往由于种间生理机能差异大,移植不易成功。

(5)手术次数与育珠成活率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以一次手术来完成植片的,即一次植片完成。二次植片则是:第一次手术植1~2排小片,之后把育珠蚌放在水域中养育15~30天,伤口愈合后再行第二次手术完成植片工作。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前者手术时间长,育珠蚌的体耗大,伤口多,易导致珠蚌的死亡;后者比较麻烦,同时对蚌的生活习性影响较大,从而使珠质的分泌较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