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萨克雷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贡献:现实主义文学定义

萨克雷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贡献:现实主义文学定义

时间:2024-0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萨克雷刻画出的霍洛克斯小姐这一形象,实际上是对“进步”话语的辛辣讽刺。萨克雷对此深恶痛绝,因此写了《名作家的小说》,主张小说应当描摹真实,以此戏仿嘲笑那些在市场上走红的小说。这些细节描写至今仍然是《名利场》立足于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林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萨克雷还以建造宏大的小说结构见长。

萨克雷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贡献:现实主义文学定义

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1811-1863)曾被一些批评家看作唯一能与狄更斯分庭抗礼的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名利场》(Vanity Fair, 1847-1848)是他的成名之作。他用逼真而动人的文笔,揭露出政治社会的真相。他擅长于描写中等阶级的每个阶层,其中包括鄙视一切的大股东、商业气十足的绅士、小本经营的店掌柜,以及律师手下的小书记。

萨克雷常把自己比作逗人嬉笑的小丑,却又觉得自己在逗人笑乐之外另有责任:“在咧着大嘴嬉笑的时候,还得揭露真实。总不要忘记:玩笑虽好,真实更好,仁爱尤其好。”不论萨克雷写作时是否开着玩笑,他一定尽他所知来描摹真实,实现自己的任务,即描写“真实”,宣扬“仁爱”。用他自己的话说,描写真实就“必定要暴露许多不愉快的事实”,因此他一贯反对粉饰现实。确实,他的每一部小说都把锋芒指向了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世界,在那里唱主角的尽是些没有道义、没有情分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常常令人吃惊。读者在吃惊之余,更能体会到这些行为的现实含义。

不过,他笔下的人物不是简单化的好人或坏人,而是有深刻内心活动和鲜明个性的人物。例如,《名利场》中的利蓓加、罗登、别德·克劳莱太太、毕脱爵士和蓓翠·霍洛克斯等人物都写得非常活。我们不妨来看一下蓓翠·霍洛克斯(外号为“缎带姑娘”)这一人物的刻画:作为老毕脱家佣人头儿的女儿,她本来地位十分低下,连见了做小买卖的还得称他们为“先生”,可是她凭借跟老头子鬼混的关系,俨然“成了女王的克劳莱大厦的管家娘子,对佣人们神气活现,而且非常苛刻”;她甚至突然富得让人眼红,在银行“立了存折”,并“把佣人们公用的小马车霸占过来,独自坐着上教堂做礼拜。家里佣人有不中她的意的都歇了生意”。且不说她在毕脱家中实际地位的迅速转变,她改变身份/名号的速度也耐人寻味:在老头子还未认真地考虑娶她做续房之前,她就已经“吩咐所有的下人都叫她‘太太’或‘夫人’”。我们知道,维多利亚时期流行着有关“进步”的宏大叙述,与之相伴而行的是一种近乎病态的速度意识。萨克雷刻画出的霍洛克斯小姐这一形象,实际上是对“进步”话语的辛辣讽刺。(www.xing528.com)

萨克雷生活时代,恰逢虚假风气盛行,文学界也不例外,其表现之一是写小说的往往不顾所写内容是否有现实基础,或者是否有现实意义。萨克雷对此深恶痛绝,因此写了《名作家的小说》(1847),主张小说应当描摹真实,以此戏仿嘲笑那些在市场上走红的小说。他的代表作《名利场》在许多地方突破了当时写小说的常规,特别注重在创作方法上的真实原则。他深谙细节描写之道,看似普通琐事,经他描摹,便于点点滴滴中散发出艺术魅力。在那个时候,能够与之比肩的也只有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因此,在英国小说史上,他可以称得上是首创者。这些细节描写至今仍然是《名利场》立足于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林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萨克雷还以建造宏大的小说结构见长。他所设计的叙事结构足以容纳浩瀚的社会全景,《名利场》和《纽克姆一家》是这方面最好的例证。他的叙事风格也必须一提:在讲故事时,叙事者的口吻显得亲切随便,或幽默、或哀婉,且夹叙夹议、冷嘲热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