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弘一法师李叔同:佛缘深厚的救国英豪

弘一法师李叔同:佛缘深厚的救国英豪

时间:2024-0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弘一法师李叔同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七十一年了。佛缘深厚的人都有慧根,至少在李叔同的确如此。夏只是随便一说,李叔同却听进了心里。李叔同是一个写不尽的人物。李叔同先生为祖国的沉沦沉痛不已,他身份以及职业的数次嬗变,正是他在不断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尝试。李叔同以最严苛的态度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然后言传身教、推己及人,以期达到改善世道人心的效果。李叔同真正做到了。李叔同故居纪念馆2013年5月14日

弘一法师李叔同:佛缘深厚的救国英豪

弘一法师李叔同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七十一年了。岁月并没有使人们将他遗忘,他朴素而高贵的品格与精神,不断地被重新发现,给一代又一代人以惊喜。特别是他的“认真”二字令我们终身受用。李叔同青年时期才华横溢,出家后以律弘教、以戒为师、现种种身,以种种方便而作佛事。

有些人天生佛缘深厚,比如李叔同。佛缘深厚的人都有慧根,至少在李叔同的确如此。他天生就是一个才子: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戏剧艺文,金石篆刻就没有他不精通的。然而情深不寿,慧极必伤,李叔同自幼慈心柔软,十五岁就写出了“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这样的诗句。后来有一次夏丏尊对他说:“像我们这样的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好的。”夏只是随便一说,李叔同却听进了心里。再后来,他自己跑到杭州虎跑寺去进行断食试验,在这个过程中,更加坚定了皈依佛法信念。一切都似乎是顺理成章,早有安排。

李叔同是一个写不尽的人物。他出家前是一位戏剧家、音乐家书法家、教育家,为社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留下了很多艺术珍品;出家后又是一位高僧,继承了失传近八百年的佛教南山四分律宗,精研律著,编写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等著作,被誉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他一生所处的是一个国破山河在、风雨正飘摇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全球范围内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值此“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没落的中华内忧外患不断,只能轮番被各方列强蹂躏。仁人志士奋臂而起,奔走呼号,欲挽民族于危亡。李叔同先生为祖国的沉沦沉痛不已,他身份以及职业的数次嬗变,正是他在不断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尝试。最终他认定挽救民族危亡,必须从“世道人心”这个根本处着手,于是出家做了和尚,而且是做了最难做的律宗和尚。南山律因为戒律精严,极少有人可以承受得了,因此湮灭八百年无人问津。李叔同以最严苛的态度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然后言传身教、推己及人,以期达到改善世道人心的效果。李叔同真正做到了。他的后半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消耗自己、反哺众生的过程。当他肉身荼毗,灵魂往生,化身消耗得一干二净,他的道德修养也已臻至炉火纯青。

虽然我们无缘亲聆大师的教导,但大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厚的佛学著作,我们读他的文字,就好像他在面对面为我们开示,令我们倍感亲切。本书收录的多是李叔同生前亲笔所写的文章,都是大师的亲身经验和切实体会。其中一些文章涉及像“佛法学习初步”、“佛教之简易修持法”、“敬三宝”、“改过实验谈”、“青年佛教徒应注意的四项”等等开示,契理契机,都是用非常朴素的语言,清楚明白地指明了正知正见之路。大师针对人们对于佛法、佛教的偏见,一一予以厘清,还给佛法、佛教一个本来的干净面目。每一个仔细品读过这些文字的人,都必定会受益匪浅。

学佛是为了成佛,学习弘一大师,就是希冀自己可以在人生境界上向他看齐。我们以平常心、清净心,拜读大师的嘉言懿行,以大师为楷模,见贤思齐,“发心求正觉,忘己度群生”,时时不忘检点自己的言行思维,可以使我们的学识更充实,人格更圆满。(www.xing528.com)

另,本书所选弘一法师的文章,一部分是法师用文言写成,一部分是根据法师的演讲整理而成的白话文。为了便于现代读者的理解,文言文部分配置了白话译文,以供参考。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2013年5月1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