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教育对话录:书籍的力量

新教育对话录:书籍的力量

时间:2024-0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曾有统计,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的阅读量是45本书。犹太人对书的崇敬差不多近于对宗教的崇拜,所以说犹太民族是一个爱阅读的民族。一个不善于阅读的民族绝对不会成为一个有精神力量的民族,也绝对不会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民族。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无限地相信书籍的力量是他教育信仰的真谛。陶行知先生几十年以前写过一本书叫做《中国教育改造》,希望改造中国的教育。

新教育对话录:书籍的力量

时间:2007年3月7日

媒体:《少年儿童研究》

采访者:李静玉

一个不善于阅读的民族绝对不会成为一个有精神力量的民族,也绝对不会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民族。阅读应该成为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 中国教育的改造应从阅读开始。

记者:您作为一位“教育市长”,说到阅读的重要性的时候所举的例子对我触动特别大。您提到犹太民族只有两三千万的人口,但是整个历史中出现了这么多优秀的人,无论是在商界、科学界还是文学界,都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我觉得这是特别鲜活的例子,能不能在这里再分享一下?

朱永新:我自己特别看重阅读。从2003年开始,关于阅读的问题我写了五年的政协提案。我觉得阅读是整个中华民族目前最重要的事情。犹太民族的确是非常值得我们尊重和研究的一个民族。美国人有一句玩笑,说全世界的钱在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口袋在犹太人的脑袋里。犹太人对宇航技术、计算机技术、农业技术都有很多非常独到的贡献,我们中华民族应该肃然起敬。为什么?我觉得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犹太人是最善于阅读的。曾有统计,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的阅读量是45本书。犹太人生下来就要舔一下涂了蜂蜜的《圣经封面,让孩子知道书是甜的。犹太人对书的崇敬差不多近于对宗教的崇拜,所以说犹太民族是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我经常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取决于这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一个不善于阅读的民族绝对不会成为一个有精神力量的民族,也绝对不会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民族。可以说这也是我倡导阅读的时候以犹太人为例的重要原因。

记者:读书与阅读两个词很相似,但是我们的孩子只是在读书上学,并没有真正地去享受阅读带来的幸福。这似乎背离了初衷。

朱永新:对于学校教育来说,阅读是那么重要,但我们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阅读对教育价值本身的意义,包括很多父母亲、很多老师,甚至很多研究教育的人。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为什么这么说?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无限地相信书籍的力量是他教育信仰的真谛。他说过,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为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成长准备的书那就是学校。也就是说阅读实际上是学校最重要的活动。还有一种观点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人的精神是怎么发育起来的?当然是靠书。

我们离开母体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初是靠母亲的乳汁,但是母亲的乳汁一年以后就会减少,因此需要自主地进食,每天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来充实,才能成为躯体发育健康的人。

很多人没有想过人的精神需不需要吃东西。我认为精神同样需要吃东西,教科书和教辅书如向母亲第一年的乳汁,是为孩子最初的精神成长所准备的。但是只看教科书、教辅书的孩子可能会成为精神发育不良的人。所以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人一定要大量地阅读,而且我认为人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以及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等一切教育必须在中小学阶段完成,就是要形成人的精神饥饿感

人的精神实际上也有饥饿感。经过大量阅读的孩子,每天都会阅读,以满足精神的需要、精神的饥饿感;没有这样阅读训练的孩子就没有精神需要,你让他读书他也不会读。像我现在每天不读书,就感到精神饿得慌。高尔基就有类似的感受,他说一个读书的人看到书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那就是精神的饥饿感。虽然他没有上过正规的大学,但是他在《我的大学》里面就是把阅读作为他的大学,就像一个饥饿的人看到面包一样。精神饥饿感,这是我创造的名词,我觉得对人的精神成长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我们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能够不断地去阅读、不断地去充实自己的一个很重要的精神来源。总之,在基础教育阶段,我觉得阅读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就是说在这个阶段要培养孩子对书的一种依赖或者说一种渴望

朱永新:对。

记者:现在的人有很多不幸福与不开心,大家都有很多忧愁,因此大家都在寻找快乐。如果都能像朱老师这样,拥有这样一个习惯,能够带给自己几十年的幸福,一直是自己快乐的源泉,真是一件十分可贵的事。

朱永新:我觉得读书是让你学会感恩、学会爱、学会信任、学会合作。很多东西是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而不是老师在课堂里面教育你说你要爱、你要合作,有些东西永远都教不会。

任何时期都可以开始学习,作为成年人同样也可以重新培养对阅读的热爱、对阅读的兴趣。

记者:我是有这种兴趣,但是因为以前没有听过精神饥饿感这种说法,突然觉得我缺少这个东西,我很着急。

朱永新:这就是习惯养成的开始。所以我提倡设立“阅读节”,通过阅读来撬动中国教育的改造。(www.xing528.com)

记者:这已经是您第四次提交关于设立“阅读节”的提案了,朱老师很执著地要把这个梦想实现。您觉得这个过程中不能得到批准的阻力是什么?

朱永新:我觉得我没有什么大的挫折感。实际上从2003年我第一次提出以来,这个提案已经得到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响应、越来越多的关注。每一次提,媒体都那么关注,说明呼唤阅读不是我一个人的声音。整个提交提案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推广阅读理念的过程,能不能被批准我觉得并不是最重要的。当然我期待着它被批准,而且我相信总有一天它会被批准。

我觉得阅读应该成为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甚至于我觉得中国教育的改造应从阅读开始。陶行知先生几十年以前写过一本书叫做《中国教育改造》,希望改造中国的教育。我希望通过阅读开始撬动整个中国的改造,希望人们拿起书本来,能够跟伟大的经典对话,从中获得最伟大的智慧。我觉得这是我们的教育,甚至是整个民族的当务之急。

记者:您刚刚说通过阅读来撬动中国教育的改造,那么应如何理解中国教育改造这样一个概念呢?

朱永新:这是一个全方位的东西。从体制到机制,再到我们的结构、我们的内容,这是一个全面的改造过程。我说把阅读作为一个突破口或者作为一个着眼点来开始,是具有非常特别的价值和意义的。

苏州市有阅读节,是9月28日。2006年的主题是“阅读让苏州更美丽”。一个没有阅读的城市,市民素质不会高,这个城市也不会美丽。再漂亮的建筑、再繁华的街道,没有美丽的心灵永远不会让人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温馨。现在东莞深圳好多城市已经设立了阅读节,而且很多城市响应我们的号召把9月28日定为阅读节。

记者: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阅读节,应该说它是有百益而无一弊的节日,我们国家要实现这个,还有什么难度?

朱永新:在认识上,很多人有这样的怀疑:靠一个节日能够改变现状吗?我觉得实际上节日是一个仪式,一种文化的仪式。文化的仪式往往凝聚着文化的情感,凝聚着这个民族对这个时间一种特殊的记忆和特殊的认知。我们不指望能通过一天,甚至也不指望通过一个月解决阅读的问题,只不过希望每年到这个时候警示、提醒大家不要忘记了阅读。最近我在编一本书,书名叫做《改变,从阅读开始》,我觉得阅读是改变一个人、改变一个民族、改变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活动。当然,关于阅读有很多的问题还是需要继续研究和探索的。

选择好阅读时机和阅读对象很重要。因为读书当然不像做游戏那么轻松,是一个动脑筋的过程。

记者:那么,应选择什么书给孩子去读呢?

朱永新:现在到底该读什么书,我觉得是一笔糊涂账,没有一个机构对阅读负责。我主张中国应该有独立书评人的制度,应该有一个群体本着对社会良心的高度负责,对各种书进行评说,然后通过各种网站或者各类媒体发布出去。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方式,应该坚持下去。

前不久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做《电视应该赎罪》。从100年前电视产生以来,实际上人们的阅读量就开始下降了。网络当然更要赎罪。电视、网络本身应该承担起呼唤阅读的责任,我设想应该在早晨新闻节目之前有10分钟的阅读时间,把唐诗宋词等最经典、最伟大的作品与观众分享。在晚上的黄金时间也应该有一个读书节目,像现在易中天、于丹这么火,为什么不能有一个给大家专门讲书的人呢?我觉得媒体要起到推荐好书的作用,这是一种文化的自觉。

现在很多母亲也意识到读书很重要,但是不知道给孩子读什么书,我们现在就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当然我们还要解决怎么读的问题。我们正在做一个亲子共读和师生共读的实验。大家不要以为阅读就是孩子的事情,实际上很多书父母亲和孩子一起阅读效果会完全不一样,因为只有共同的阅读才能拥有共同生活的语言,才能拥有共同生活的密码。父子之间、母子之间,整个家庭交流的语言中就开始有了书中的人物、书中的概念、书中的理念,那时候的家庭生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生活,所以我们提倡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同时我们也倡导新的儿童生活方式,叫晨诵、午读、暮省。甚至我们主张青少年应该适当远离电视,在儿童成长的最关键时期如果形成了对电视和网络的依赖,对孩子来说是很危险的。因此,只有当孩子对书的兴趣远远大于对电视和网络的兴趣的时候,只有当孩子对书产生依赖的时候,才能对网络、电视有一种自然地远离的体验。他觉得书中的世界比网络、电视等要精彩得多,从书中得到的快乐比从别的地方得到的快乐多得多。我们希望培养出这样的孩子。

真正的好书,特别是经过大浪淘沙淘下来的最伟大的图书,肯定是好的;但是即使是最好的书也不一定适合每个阶段的儿童阅读。每一本好书都有它相对特定的、最适合的阅读时机和阅读对象,所以选择好阅读时机和阅读对象都很重要,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也很重要。

记者:这些活动不是被动地接受,是主动的、有创造性的。

朱永新:我们做的“感动接力”的活动非常有意思。具体做法是:老师或孩子推荐一本自己最喜欢的曾经备受感动的书,写一个书签或者写一个感言,把它“漂流”,让更多的人读,让感动自己的书感动其他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