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教育对话录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教育对话录

时间:2024-0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用十年的时间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同时也是一件任务非常繁重的工作。第四个方面,人群之间不均衡。第五个方面,不同教育阶段发展不均衡。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教育对话录

时间:2010年3月9日

媒体:人民网强国论坛

采访者:网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的公共教育政策基本上是走一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道路。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大家主要的工作重点是强化重点学校、示范学校,所以更多的是“锦上添花”,而不是 “雪中送炭”。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一、把最好的资源往农村转移,是化解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的根本途径

网友:现在教育资源不平衡具体有哪些表现?

朱永新:这次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在教育五大主题中再一次提出大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前不久刚刚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地把教育均衡作为今后十年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这是体现教育公平的基本教育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举措。用十年的时间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同时也是一件任务非常繁重的工作。因为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区域的发展不均衡。虽然东西部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东部和西部教育的差距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缩小。

第二个方面,城乡之间不均衡。城市和农村教育的硬件及软件相差很大。尤其是教师队伍的质量有很大差异。

第三个方面,学校之间不均衡。在同一座城市校际之间也有很大的差距,在有一些地方,差距并不亚于东西部和城乡。

第四个方面,人群之间不均衡。最近这几年,我们虽然对弱势群体给予很大的关注,但是总体上来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以及残障儿童的教育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第五个方面,不同教育阶段发展不均衡。最近几年,我们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加大了力度,但是相对来说,对学前教育、高中阶段的教育、职业教育等关注得还不够。所以,教育均衡的道路依然漫长。

网友:您认为造成我国教育资源严重不平衡的原因在哪,怎么解决?

朱永新:造成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首先,由于我们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造成对教育的投入相对来说差距很大。其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的公共教育政策基本上是走一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道路。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大家主要的工作重点是强化重点学校、示范学校,所以更多的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差距拉大了。主要是这两个方面的原因。

网友:您怎么看待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上学难问题,这公平吗?

朱永新: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上学难,这是困扰很多地方的一个难题,也是困扰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的一个重要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为所有的孩子提供相对均衡、相对优质的教育一直是我们的教育梦想。全国每年大约有1.5亿农民进城务工。他们子女的受教育问题自然就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重要的问题。

为什么解决这个问题会是一个难题呢?

其一,我觉得这和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成长与教育相对滞后有一定的联系,尤其是在广东、江苏、北京、上海等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相对集聚的区域,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难度就更大。我曾经在苏州工作过,仅仅苏州市每年就有20多万的农民工子女需要接受教育。政府要满足这些孩子的教育需求,建学校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周期,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本身的难度就很大。

其二,很多地方政府也有一个现实的忧虑,就是担心产生就学性移民,以进城市的好学校为主要目的的打工随之产生。所以,一些地方政府设置了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前置性条件。比如需要有两年的稳定工作,需要符合计划生育政策,需要有稳定的住所等。

其三,这些本来应该在户籍所在地享受义务教育的儿童,教育经费没有得到相应转移,部分流入地的政府相对来说积极性还不是太高。

这一次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纲要》都明确要求按照以流入地为主的原则来全面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我觉得需要国家从政策上给予一些特殊的支持。比如说,对地方政府实行外来务工子女的专项经费补助,或者采取“就学券”的方式。让外来务工人员凭“就学券”到学校免除学费。

当然从根本上说,是要办好农村的学校。因为学校教育差距,资源配置不合理,就会有往更好的学校去的冲动。所以办好农村的学校,办好农民家门口的学校,把最好的资源往农村转移和吸引,是解决就学性移民的根本措施,也是化解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各级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农民工子女的孩子就是今后城市的新市民,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今后城市的风貌,所以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育,本来也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

网友:利用互联网,将教育资源推向互联网,以此来改善教育发展的区域不均衡,请问朱永新教授,是否可行?(www.xing528.com)

朱永新:利用互联网来进一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我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在过去几年我也反复地提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建立全国统一的教育资源平台,把最好的教育资源免费向公众开放,向学校开放,让西部地区,让农村地区,让弱势群体都可以利用网络来获得最好的教育资源。

比如说,可以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最好的教案、最好的试卷、最好的练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都免费提供给需要的教师和孩子们,这样的话,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教师资源、教师素质相差比较大的现状。

网友:我认为应该通过实施免费和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来振兴中等职业教育。

朱永新:你认为解决我们职业教育的两个关键,一个是对中等职业教育实施免费。对于这个观点,我不完全同意。因为首先,我们还是一个“穷国办大教育”的国家,国家教育经费还不是那么充裕,免费义务教育的步子才刚刚迈开不久,还有许多需要巩固和提高的地方,还需要花很多的钱。学前教育下一个十年要实现一年的全面普及,有的地方可能要普及三年,也需要花很多钱。高中阶段的普及,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也同样需要充分的资金。

我觉得,我们不应轻易对任何一个阶段提免费义务教育的问题。但是,我赞成对于家庭困难学生和涉农等有关的专业进行免费,以保证所有进入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学,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学业。包括目前对所有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每年补助1 500元的做法,我也不是完全赞成,我觉得会影响补助那些贫困的学生。对于职业教育的经费, 目前主要应该用到教育设施的投入,尤其是职业教育所需要的实验室和设备。这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和关键。

第二个关于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我认为这个建议非常好,也非常赞成。只有在劳动力市场全面实施职业资格认定和准入制度,才能够保证受过职业教育训练的学生优先就业。所以,我非常感谢你的提议。

二、义务教育不能走产业化道路

网友: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产业化”之间是矛盾的吗?如何解决?

朱永新:我记得每次来你都会向我提问,我非常高兴再次回答你的问题,因为我们是老朋友了,所以我优先回答你的问题。我觉得,教育均衡和教育产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同时,我们可以允许,甚至鼓励教育的多样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鼓励教育产业的发展。但是,教育是不能够走产业化道路的,或者说义务教育不能够走产业化道路。

义务教育的发展是应该以政府为主导的,但是,为了让教育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在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产品之外,应该允许一些特色化的、高层次的教育尝试和努力。世界上不管哪个国家,主体的教育都是以非营利为目的的,包括民办教育在内。但是也不排除有一些营利性质的学校和教育机构走的是产业化道路。对于这样的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根据有关的税收政策合理、合法地进行经营。

网友:嘉宾您好,对于教育资源不均衡,是否可以允许部分学校高收费,而国家向低收费学校投入来调节?

朱永新: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对不同的学校采取不同的收费政策是可以的。对于部分学校,尤其是对教学成本非常高的中外合作学校,可以采取按照教学成本收费的办法。但是,无论是什么学校,包括高收入的学校,都应该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拿出学费的相应部分以补贴和支持贫困学生,确保所有的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网友:请问朱主席,您对中国教育均衡发展做了哪些深入调研?

朱永新:大家可能知道,我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70%以上的会员都是来自于教育界,对教育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到民进中央工作以后,在最近几年我差不多走了20多个省、上百所学校进行调研。仅2009年一年我就去了四次贵州,所以我的建议和提案,对很多教育问题的认识,也都是经过调查研究才提出来的。

今年,我在这次“两会”上又提交了十多个关于教育方面的提案,其中有关于设立孔子诞辰日为国家阅读节,设立国家阅读基金,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建立全国统一的图书资源网络系统,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制度,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进一步改革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以及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等建议。

网友:朱老师,教育经费总是严重不足,影响均衡发展,但为什么教育投入占GDP4%的目标总是这么难实现?

朱永新:教育经费的问题不仅仅是4%的问题。我曾经讲过教育经费要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我们过去一直提的“三增长一优先”,比如说教育支出的增长要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要增长,等等。第二道防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20%,我就支持这个最重要的指标,因为在财政里,每花一块钱,必须拿出两毛用在教育上,这是真金白银,必须要掏出来的,来不得半点虚假,这也可以是考量各级政府的一个重要指标。第三道防线,4%的问题,我和财政部门也交流过,事实上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因为我们国家的GDP水分比较大,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比较低,在OECD国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和西方发达国家,这个比重大约是40%,而我们这里只有20%。所以我们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较低,就决定了教育支出占GDP比重达到4%以上的难度就比较大。所以,我个人认为,重点是前面两道防线。前面两道防线解决了,如果我们的财政收入占GDP的20%,我们的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20%,两个20%乘起来就是4%。

关键是目前我们很多地方政府,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还远远没有达到20%。所以我建议,把20%写进纲要,作为实现4%的前置条件。

网友:嘉宾,您赞成去掉高校的行政级别吗?

网友:请问朱主席,您是否赞成教育去行政化?

朱永新:关于去行政化的问题,事实上大家应该也关注到总理的几次讲话和我们这次的《纲要》都已经提出。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讲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时,也指出要弱化行政对教育的影响。

当然去行政化最关键的还不是马上去掉行政级别,最关键的是解决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既当“裁判员”,又当“教练员”和“运动员”这样一个管理体制的问题,给学校更大的自主权;同时在学校内部,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尊重学术的权力,进一步强调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进一步斩断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的“脐带”。

朱永新:各位网友,告别的时间又到了。今年是我连续第八年在“两会”期间到强国论坛做客,每一次和朋友们都有说不完的话,但是给我们的时间很有限,所以我必须和大家说再见了,期待着明年“两会”再和大家见面,当然也欢迎大家到我在人民网的博客及微博上访问、交流。谢谢各位,再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