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教育对话录:2005年我们的讨论

新教育对话录:2005年我们的讨论

时间:2024-0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高考制度改革去年呼吁过,今年再次呼吁,高考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瓶颈,也成为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问题。

新教育对话录:2005年我们的讨论

时间:2005年2月18日

媒体:人民网强国论坛

采访者: 网友

事实上不仅是胆子的问题, 同时还有见识的问题, 因为说实话现在有胆量反映的很多问题很容易解决, 因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该说的该反映的都可以反映,但是更重要的,我觉得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该有研究和建设,敢言别人所未言,道别人所未道,这样就更能够为国家的建设提出积极性的建议。

朱永新: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再次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和大家见面。一年来我一直关注着强国论坛,关注着网友们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改革的一些意见,尤其是关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今年准备了十个左右的关于教育的提案

朱永新:刚才有网友问我今年准备了一些什么提案。一般来说我的提案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因为相对来说我对教育比较熟悉,对其他领域有时候不是很了解,所以我觉得还是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育方面。去年有10个关于教育的问题,今年还要继续关注教育。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在全国推进全民读书活动的建议,去年我提了关于读书的问题,今年我再次提出关于读书的问题,这已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经过抽样调查,全民阅读量2004年比2003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比1999年下降了8.7个百分点,这是非常糟糕的。我还提出了关于修改综合实力百强县考核指标中的教育指标的建议,里面有一些指标,如每万人中的中小学生人数,用人数多少来衡量不太合适。我们也提出在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建议,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提了很多年,但是一直没有实施,事实上从国家财政的情况来说应该是能够做得到的,而且对农民来说减少支出就意味着增加收入,所以说这项工作我们也要提到日程上来。我还提出关于中国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问题。重大的教育政策只倾听老百姓的意见也还不够,广泛征求专家意见也还不够,我想应该进一步加强决策的科学化。同时我们还提出对高考制度进行改革的建议。高考制度改革去年呼吁过,今年再次呼吁,高考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瓶颈,也成为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问题。同时我们提出怎么样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因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出台后,我们的行动力度还不是很大,我们应该有更加实用、操作性更强的办法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教育。另外,还有制定学校法的建议,现在有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还不够,还应该有学校法来规范学校的利益和相关主体,这些问题还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总之,今年准备了十个左右的关于教育的提案。当然如果网友有好的建议和提案,我还会进一步关注的。在去年“两会”的时候,我曾经提过一个提案就是关于保障乙肝病毒携带者权益问题的提案。这个提案就是通过人民网来征集的,应该说这个提案受到广泛的重视,最近人事部出台的条例已经明确解决了乙肝病毒携带者权益问题,可以说这个提案为维护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权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参政议政不仅需要胆量,还需要见识

网友:朱委员,你上次对某代表的建议投反对票被称为胆子大,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朱永新:网友问胆子的问题,我觉得事实上不仅是胆子的问题,同时还有见识的问题,因为说实话现在有胆量反映的很多问题很容易解决,因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该说的该反映的都可以反映,但是更重要的,我觉得作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应该有研究和建设,敢言别人所未言,道别人所未道,这样就更能够为国家的建设提出积极性的建议。

网友:您怎么看中国民间舆论监督(我也是一分子)?

朱永新:民间舆论的监督是我们国家政治监督的一个组成部分,事实上很多的问题必须依靠老百姓,依靠民间,依靠舆论,像我们的强国论坛和其他的网站就是民间舆论监督的形式。

三、电子邮箱使我获得了广泛地倾听民意的管道

网友:朱嘉宾您好!请您提议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要在网上公布其电子邮箱和办公室电话号码。

朱永新: 目前来说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绝大部分都是兼职的,他们都有自己繁重的本职工作。比如我最重要和主要的精力是为苏州的老百姓和纳税人服务,大量的电子邮件和电话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的工作。政府已经有一些想法,让一部分常任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公布电子邮件地址和办公室电话。就我来说,我办公室的电话和电子邮箱是向社会公开的,可以获得很多的信息,对我的工作本身起到很大的作用,包括我们“教育在线”的网站,应该说都是一个广泛倾听民意的非常好的管道。

四、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还需要加强

网友:朱市长,作为一个最普通不过的老百姓,为您能够在网络上倾听民意感到佩服,我说说我的想法:老百姓现在被四座大山害苦了:住房、医疗、教育和就业。这四件大事都跟每个老百姓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无法分割。可现在社会上的形势,老百姓都看到了,就是这四件事一样也没解决好。特别是教育,直接关系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而住房与就业则关系到人的安居乐业的问题。请问您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

朱永新:的确这四个问题是涉及每一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政府来说,应该尽最大的可能解决好老百姓的问题。政府的职能应该是充分利用好纳税人的钱,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公平的公共服务产品,尤其是医疗和教育,应该保障老百姓得到最基本的医疗条件和教育服务。从住房来说,应该尽可能做到居者有其屋;从就业角度来说,应该尽可能增加就业机会。但是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相对来说, 目前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还不是很够。另外在具体的工作中,往往过于“锦上添花”,忽视了“雪中送炭”。学校和学校之间水平相差很大,医疗服务的费用很高,这些都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加以改进的。

五、基础教育要向均衡化的方向去发展

网友:基础教育的弊病应该怎么解决?

朱永新:基础教育的问题很多,我觉得比较严重的是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均衡化,区域之间、重点校和非重点校之间、农村和城市之间,基础教育的水平相差太大。我们主张尽可能缩小他们的差距,使基础教育往均衡化的方向发展。第二个问题是教师、学生的压力很大,中考、高考使得学生的压力太大,起得最早的是他们,睡得最晚的也是他们,健康得不到保证,精神负担也很重。所以我认为基础教育主要是这两个问题。

网友:去年的提案,有几件落实?有几件得到答复的?

朱永新:去年每个提案都得到了答复,有一部分提案得到了非常好的落实。比如说我们刚才提到的关于保障乙肝病毒携带者权益的问题,现在人事部正式通过的公务员体检办法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再比如说,我去年提出的应该把教材纳入国家优秀图书评审范围的建议也基本上得到了落实。

网友:你说要提“全民读书”,但是书价昂贵,信息不全。如何处置?

朱永新:应该说全民读书活动是最近这些年来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努力推进的活动。比如说日本把2000年作为儿童阅读年,政府拨款来资助民间团体举办儿童讲故事的活动,同时拨款充实学校和图书馆的藏书。1999年英国政府专门拨款1.5万英镑来购书。美国的几任总统都把全民读书作为很重要的工作,克林顿发起“美国阅读挑战运动”,布什提出“阅读优先方案”。我国台湾省在2003年也推进了“儿童阅读实施计划”,拨出两亿幼教经费和一亿的教育经费来推动这项运动。所以说只要政府重视,我觉得读书运动是可以推进的。

六、学者从政总体上说还是利大于弊

网友:请问学者从政利弊何在?

朱永新:学者从政总体上说还是利大于弊。从政就是从政,学者就是学者,但是相对来说,我们的政治体制从过去的职业政治的体制过渡到让更多的学者、更多的专家进入政治领域,这样可以促进更加理性地执政,因为专家看得比较多,见识比较广,对国外的情况把握比较清楚,也比较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尊重人才。当然它的弊端有两个,第一就是一部分学者从政的经验相对不是很丰富,在处理问题的果断性等方面往往会有一定的缺陷;第二就是有部分学者从事的专业和他从政所分管的工作相去甚远,在这个时候如果他再去做专业工作,可能影响精力。就我个人来说,分管的是教育,所从事的专业也是教育,所以还没有过多地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冲突,我对教育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我从事教育管理工作。所以说利弊权衡,我觉得总体上还是利大于弊。当然,弊的问题还是可以克服的。第一,刚才讲的经验的问题,对学者来说,从政的经验也要逐步丰富起来,也要从基层逐步干起;第二,我们建议他所从事的专业和所分管的工作有矛盾的时候,还是应该舍弃专业,或者说他就不要从政了。因为对我来说,副市长的角色和政协委员的角色表面上有些冲突,政协委员就是提批评和建议,参政议政,副市长的工作就是怎么样能够让政协委员少批评,怎么样积极吸取政协委员的建议。当然我不是同级的政协委员和副市长,副市长是在苏州市,政协委员是全国的。

网友:朱委员、朱市长、朱教授,你能够同时胜任多个角色的工作吗?为什么不专心致志地搞一项工作?

朱永新:这个问题有很多人问过我,我前面也回答过。就是基本上对我来说三个角色是整合在一起的,因为教育是整合的。作为教授来说,我在大学里带博士生和研究生,我尽可能地让他们研究市政问题。比如我有一个学生研究开发区的问题,还有一个学生研究外来农民工子女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我的决策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他们是不拿报酬的市长助理或者市长秘书,也为我的政协提案做了很多工作。这次我的提案很多都是由我的博士生和硕士生来参与,我们共同讨论,由他们来执笔完成的。作为市长,我把大家提的好的建议和想法在施政中执行,三者之间通过教育实现整合。

网友:部分中小学仍在周六、周日补课,并将补课费改称“集体家教费”。教育虽然实行一费制,但聪明的老师还是想出很多点子来变着花样收钱。

朱永新:这个网友说的情况我觉得是教育乱收费现象。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和苏州市的规定,在星期六、星期天是不允许进行补课的,即使有针对学习相对比较薄弱的孩子补课,也不允许收取家教费的,这个是教育部明令禁止的,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可以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举报。

七、通过学校法推进现代学校建设

网友:很想听听您对直选校长的看法?

朱永新:应该是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校长由本校的教职工选举产生,这也是现代学校制度建立的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次会议上我们也提出建立现代学校和设立学校法的问题,学校法应该规定校长的权利和义务,校长的任职条件、选任的方法、评价考核的依据等。(www.xing528.com)

网友:您如何评价牛玉儒市长?

朱永新:牛玉儒市长是中国很多优秀市长的缩影和代表。作为我来说,当然应该以他为榜样。在中国的很多城市,包括我周边的很多城市的市长,应该说他们虽然不一定完全达到牛玉儒那样的高度,但是他们都是非常勤勉的,工作非常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进一步向牛玉儒市长学习。

网友:高校里面,一个博导带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研究生,难道这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大跃进”吗?

朱永新:我觉得博士生导师带多少博士的问题,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博士生导师有没有重大的科研课题。如果有这方面的课题,他需要一个团队来做,十个可能还不够,要一个团队来进行攻关。反过来说,有一些博士生导师一个课题都没有,就不应该给他带研究生。我现在带研究生不是取决于带多带少,而是取决于有没有比较好的科研课题,让博士生能够为此奋斗,让一个团队来共同努力,这个是关键

八、农民工子女教育和推动“免费义务教育”问题

网友: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如何解决?

朱永新: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国家已经明确规定以流入地为主来解决。现在全国各个地方行动的力度不一样,关键是解决好教育评价的问题。也就是说,对一个区域的教育水准的评价,如果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作为一个评价标准,那么就会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这里面还有一个隐性的问题,全国所有城市里面农民工的人数是不一样的,苏州是300万人,在全国来说是比较多的,完全靠政府的财政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也有一定的难度,甚至于会造成新的教育移民现象,因此需要国家综合地来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比如说每个个体的教育经费是不是以“教育券”的形式发给农民工,他们的孩子可以到其他的地方去就学。我们对农民工也不能一概而论,也要有相对稳定的工作、有最基本的条件作为评价的标准,等等。罗义老师的这篇文章写得还是不错的,提出了比较不错的办法。

网友:今年的“两会”上你会建议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吗?

朱永新:我当然会,这个提案已经写好了。我觉得应该从农村开始做起,因为一下子在全国所有地区全面推广有一些难度,但是我们提出对城市的低收入家庭、贫困家庭可以参照农村的免费义务教育来实施。

网友:教育产业化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大量的不富裕百姓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对民族造成巨大损失。

朱永新:我觉得关于教育产业化的问题我们过去讨论的时候也没有界定。我们知道教育一方面有产业的部分,也有非产业的部分。比如说,我们的基础教育当然不可能是一个产业,但是比如说像营利性的民办教育,再比如说像教育出版、教育音像以及一些营利性的教育机构当然是产业,所以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说教育不能产业化。我觉得对于营利性的教育机构,它做它的教育产业没有什么不好。当然对于基础教育,我们不应该把它作为产业来看。这样而言,像我们很多名校举办民校就不太合理。

九、苏州建成廉洁城市更重要的是靠好的制度

网友:苏州是中国最美丽的城市,希望市长能够把它建设成为中国最廉洁公正的都市。好像苏州和新加坡是友好城市,而以前也有苏州百官共廉的佳话,希望苏州能吸取新加坡的廉政经验,让苏州不仅仅是中国最美丽的风景,也成为亲民爱民为民的天堂。

朱永新:苏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当然我们希望她成为廉洁的城市,不是靠我一个人,而是靠我们全体的领导干部和全体的市民,更重要的是靠有一个好的制度,有好的监督,当然也靠我们有好的素质。所以说我们应该往这个方向去努力。

网友:今年高等学校毕业生有350万,加上历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总计超过500万,能安排工作吗?

朱永新:去年“两会”的时候,我曾经就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写过一个提案。我个人认为, 目前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主要是一个结构性的矛盾,也就是说,一个方面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很多地区没有大学生去工作。比如说,很多农村,包括西部地区、边远地区就非常需要我们的大学生去工作,尤其是我们西部的农村学校。再比如说我们的企业,尤其是一些技术性比较强的企业,非常需要大学生去工作。但是由于有些高等教育机构设置的问题,我们的大学生一方面学的专业不是非常匹配,因为我们的大学总体上来说还是计划经济的体制,专业设置还很难完全针对市场,另外有相当多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到艰苦的地区去工作。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各级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我们的大学生也应该改变自己的观念。

网友:您发表的论文有200多篇,花了多长时间?有没有滥竽充数的?

朱永新:人民网的很多网友都很直率,这些论文大部分都是我在大学做老师的期间写的。做了二十多年的大学老师,应该说发表200多篇论文,这个数量也并不是太多。我不能说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品,但是大部分的文章我是比较用心的,如果有时间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去年9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教育文集《朱永新教育文集》,其中当然有少部分是我和学生们一起合作的。

十、网络已经成为参政议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管道

网友:请您谈一下网络在参政议政中的作用。

朱永新:网络参政议政是我2004年3月在强国论坛做的一个主题,应该说我觉得网络已经成为参政议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管道。像我从去年“两会”以后,2004年3月份回到苏州就在我们的“教育在线”网站上发了一个主题帖《2005,我们说什么》,先后有一万多教师访问这个主题,有800多个回帖。我把它整理出来,昨天已经发到人民网的强国论坛,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比如说教师自己的问题、学校管理的问题、教育经费的问题、学生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来自于一线的、来自于民间的,应该说我对于教育问题的很多认识和直觉、感觉就来自于网络。每天早晨我都会在我们的“教育在线”上和老师们进行在线交流。网络让我不仅关注宏观的教育问题,也让我对苏州的很多具体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很多老师、家长和学生通过网络向我反映问题。这个对我参政议政,包括做好政府的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网友:朱市长,根据您了解的情况,通过网络参政议政的委员,尤其有自己网站的委员多不多?

朱永新: 目前来说还不是太多。但是前一段时间做客强国论坛的周洪宇代表有自己的网站,别的还没听说有。

十一、“教育在线”是倾听、 了解民意的管道

网友:今年您主持的“教育在线”还准备做哪些沟通方面的工作?

朱永新:最近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发生在教育在线的故事》,这是作为新教育文库的一部分内容来出版的。这个文库应该说其中很重要的一块就是反映“教育在线”的内容,其他的书也是网友的作品。我们的网站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一个平台,有很多年轻的教师就是在网络上成长起来的。同时它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管道,通过它来了解民意,了解一线老师的呼声。我们计划今年7月份在成都召开一次新教育实验研讨会和网友会,来进一步倾听网友对中国教育问题的意见。

网友:“教育在线”的网友有多少是苏州市以外的,或者江苏省以外的?

朱永新:大部分都是苏州市以外的,因为我们这是全国性的网站。同时我还会再开一个主题贴《2006,我们说什么?》,再次征求大家对中国教育和教育改革的意见。

网友:在北京政协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张惟英委员提出北京要设立人口准入制,您怎么看?

朱永新:事实上我们知道,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包括我们苏州,从长远发展来看应该有一个劳动力准入制度的问题,这是提升城市品质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每一个行业事实上都需要经过培训和训练,都需要有一定的职业技能的人来从事相应的工作。劳动力就业准入制度的设置有很大的好处,第一,它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因为这种培训不仅是技能培训,也包括素质的提升,包括思想道德的教育,也包括城市生活的教育,这样就会为那些从农村到城市工作的人提供最基本的训练。第二,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劳动生产力。因为经过就业训练的人,对生产的流程和工艺相对来说比较熟悉,劳动的质量会进一步提升,所以我是赞成在城市的不同行业逐步推进劳动力就业准入制度的。

十二、免费义务教育主体应该是国家财政和省级财政

网友:您准备在今年提免费义务教育,今年农村全面实行免除农业税,在免除农业税之后,教育经费的投入主体应该落实到哪一级?如何筹措教育经费?

朱永新:农村的免费义务教育的主体我觉得应该是国家财政和省级财政,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县级财政对这个问题的投入差不多到了极限,很多县里面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超过了60%到70%,所以我觉得投入主体应该以国家财政和省级财政为主。

朱永新:非常感谢各位网友今天来和我交流,同时也非常抱歉,有大量的问题没有时间来具体回答。同时我想有两个方案可以来弥补,第一个方案,我们继续通过强国论坛来征集提案。我希望提案中除了问题以外,最好能够有比较具体的建议和方案,因为现在距离“两会”的时间已经很紧,2月25日我就会到北京参加常委会,所以大家最好提比较现成的建议,当然有一些问题我会放到明年作具体地反映。同时欢迎大家到我们的教育在线(www.eduol.cn)来讨论和交流,我的邮箱已经在《2005,我们说什么?》这个帖子里公布了,大家也可以通过邮箱和我联络。我们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我们国家民主政治的建设会更加健全,我们大家提出的很多问题也会逐步得到解决。最后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新春愉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