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词源学、应用语境与审美不充分定律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词源学、应用语境与审美不充分定律

时间:2024-01-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法语中,camelote一词意味着许多媚俗艺术品的廉价性和低劣品质,但它不能作为美学概念使用。按吉尔伯特·海特的看法,媚俗一词来源于俄语动词keetcheetsya,意为“显得高傲而不可一世”。然而,媚俗一词却不能用于与审美生产或审美接受的广阔领域完全无关的对象或情境。一般而言,对于那些试图成为“艺术”而实际上没有成功的东西,媚俗的称呼排除了它们宣称具有品质或假装具有品质的可能。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词源学、应用语境与审美不充分定律

那么,什么是媚俗艺术?难道我们满足于语焉不详地说它是坏艺术——艺术或文学垃圾,就像它在词源上所直接表明的?抑或我们要赞同这样的观点,说媚俗艺术根本上是假艺术,因而必须用假冒、伪造或说谎之类有魅惑力的虚假性范畴来对它加以判断?再则,如果承认媚俗艺术和虚假性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又怎么能够解释媚俗艺术仅仅是“坏趣味”的同义词这样一种广为流行的观点呢?那么什么又是坏趣味?媚俗艺术作为坏趣味应该主要从美学上加以探讨,还是更应该从社会学的角度把它看成意识形态性的转移注意力?而一旦媚俗艺术被视为虚假性和转移注意力,难道不需要从伦理上对它加以考虑?如果伦理的方法是站得住脚的,难道不应更进一步,从神学上把媚俗艺术看成最终要归咎于魔鬼的影响的罪的表现?关于媚俗艺术,这些以及其他类似的问题都已被提出来,而麻烦就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它们都是切中要害的。

在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之前,需要指出的是,在各种现代语言用于指称艺术坏趣味的诸多术语中,媚俗是唯一取得真正国际性地位的。在它的源头德国,媚俗有一大堆同义词或近义词,诸如schund(低劣、下流)或trivial(平庸、陈腐),Schundliteratur或Trivialliteratur一类合成词被用来指文学上的媚俗作品,而且可以互换使用。在法语中,camelote一词意味着许多媚俗艺术品的廉价性和低劣品质,但它不能作为美学概念使用。同样在法语中,style pompier(浮华风格)的概念指绘画中一种浮夸的、学院化的坏趣味,但它既缺少媚俗一词的语义复杂性,也缺少它的语义灵活性。在依地语以及美国英语中,像schlock(价值或品质低劣之物)或schmaltz(多愁善感和夸张浮华的艺术)接近于媚俗艺术的某些意蕴,但它们远远不能涵盖后者所指涉的整个领域。就我所知,西班牙语的cursi(庸俗艺术)是唯一可以表明媚俗艺术概念内含的两方面意思,即坏趣味的欺骗与自我欺骗的单词。cursi这一概念所涉及到的美学上的困难,就像媚俗艺术的概念一样,读读拉蒙·戈麦斯·德·拉·塞尔纳才华横溢的《庸俗艺术》(1943)一文就很容易明白这点。然而,cursi一词的流传,至今仍限于西班牙语世界

也许,像cursi一样接近于媚俗艺术概念的,是俄语的poshlust一词,至少按纳博科夫的阐释和翻译是如此;按纳博科夫的说法,“第一个‘o’的发音就像大象掉进污泥塘的扑通声,而形状又圆得像德国明信画片上浴女的屁股”(《尼古拉·果戈理》,Norfolk:New Direction,1944,p.63)。纳博科夫论果戈理的文章中涉及到poshlust的十来页,在迄今为止所有以媚俗艺术为主题的探讨,以及所有关于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德语词“kitsch”的某些突出特性非常近似的探讨中,当属最诙谐、最睿智之列——尽管它根本没提到过那个德语词。“在我们所接触到的国家中,”纳博科夫写道,“德国似乎总是这样一个国家,在那儿,poshlust不是被嘲谑之物,而是民族精神、习俗和一般氛围的本质成分之一……”(p.64)。事实上,之所以是“媚俗艺术”而不是poshlust获得国际性接纳的原因之一也许就在于此:德国人真正赢得了这种认可。何况进一步说,kitsch的发音之简单,就像itch一样。如果遵循纳博科夫的文字游戏逻辑,难道我们不都对媚俗艺术求之若渴14吗?

媚俗艺术这个词,就像它所指的概念,都是相当晚出的。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开始出现在慕尼黑画家和艺术商人的行话中,用于指廉价艺术品。直到二十世纪头一个十年它才成为一个国际用语。就像这类定义很不严格而广为流传的名称常有的情况,它的词源是不确定的。一些人认为这个德语词源于英语的“sketch”,被慕尼黑的艺术家读错了音,是对旅游者特别是英美旅游者购作纪念品的廉价肖像画的贬称(参见格罗·冯·韦尔佩特,《文学专门词典》,Stuttgart,1969)。另一些人则认为,它可能的起源应到德语动词verkitschen中去找,该词在梅克伦堡方言中是“使便宜”的意思(参见《特吕普纳德语词典》,卷4,Berlin,1943)。路德维希·吉茨在他的《媚俗艺术现象学》中也提到一种假设,即把媚俗一词联系到德语动词kistchen的“从街上收集垃圾”的意思,这个词在德国南部确实有这种特殊意思;它也有“用旧家具做新家具”的意思。12

这三种主要的词源学假设即使是错误的,在我看来也都同样地表明了媚俗艺术的某些基本特征。首先,媚俗艺术总是有点肤浅的。其次,为了让人买得起,媚俗艺术必须是相对便宜的。最后,从美学上讲,媚俗艺术可以被看作废物或垃圾。(www.xing528.com)

要补充的是,除了那些把媚俗艺术一词的起源要么归为英语(“sketch理论”)要么归为德语者外,还有论者支持一些比较不太可信的观点。按吉尔伯特·海特的看法,媚俗一词来源于俄语动词keetcheetsya,意为“显得高傲而不可一世”。因此,他的观点是,媚俗意指“粗俗的炫耀”,“用于任何制作起来很麻烦而又丑陋不堪的东西”。13尽管不太可能,这种起源说却有其优点,这就是它不但强调了这一词语来源的基本不确定性,而且暗示出其现今意义的实际灵活性。再者,在指出媚俗艺术往往不易于制作,指出生产坏艺术或坏诗有时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方面,海特是对的。

无论其起源为何,媚俗曾经是而且仍然是一个带强烈贬义的词,并因此可以作最广泛的主观性使用。在大多数情况下,说某物是媚俗之作等于是直截了当地把它作为无趣味、惹人厌甚至是倒胃口之物予以拒绝。然而,媚俗一词却不能用于与审美生产或审美接受的广阔领域完全无关的对象或情境。一般而言,对于那些试图成为“艺术”而实际上没有成功的东西,媚俗的称呼排除了它们宣称具有品质或假装具有品质的可能。因而,它可以贬义地用于建筑风景室内装饰与家具陈设、绘画与雕塑音乐电影和电视节目、文学,实际上就是一切服从趣味判断之物。如果我们从审美欺骗与自我欺骗的角度来思考媚俗艺术,很显然,有多少种误用和仿冒艺术符号的可能,就有多少种类型的媚俗艺术。暂且让我们局限于文学来谈,我们可以区分出两个包罗甚广的范畴,其中每一个都包含无数的种与亚种:(1)为宣传而生产的媚俗艺术(包括政治媚俗艺术、宗教媚俗艺术等等),(2)主要是为娱乐而生产的媚俗艺术(言情小说、罗德·麦丘恩式礼品店诗歌、作为糊口之资的艺术品、印刷精美的通俗杂志等等)。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区别极其含混:宣传可以伪装成“文化”娱乐,与之相反,娱乐可以带有微妙的操纵目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运用汉斯·埃根·霍尔图森在“甜媚俗艺术”(多愁善感的“含糖型”)和酸媚俗艺术之间所作的区分,两者中间还有无数区别甚微的种类。14

不管我们对它的应用语境作出怎样的分类,媚俗艺术总是隐含着审美不充分的概念。这种不充分见于那些形式特性(材料、形体、规模等)不适合其文化内容或意图的单个物品。一个缩减至小装饰品尺寸的希腊雕像可以作为例证。但“审美不充分定律”有着远为广泛的适用范围,我们最好联系那些单个看来绝对无媚俗之嫌的物品的排列组合来谈论媚俗效果。因此,一幅挂在百万富翁家用电梯中的伦勃朗真迹无疑会有媚俗的倾向。这显而易见是一个假设的例子,是一种讽刺,但它却很好地表明伟大艺术品可以被用做纯粹的炫耀性装饰。作为富有的象征来展示的一件审美物品,其本身并不成为媚俗作品,但它所扮演的角色却典型地属于媚俗艺术的世界。当然,相反的情况发生得更为频繁,这就是,大量价格低廉、与艺术近乎无关之物,可以被赋予美学意义,可以得到本该给予真正艺术品的敬意。我们只要想想日见其多的怀旧商店出售的那些可怕的老“古玩”就足够了——烂靴子,破马车轮子,陶瓷夜壶,两三代之前用的笨拙锈蚀的浴缸,以及无数其他破破烂烂的“古董”,许多人把它们当作我们祖父母辈生活美好世界的诗意遗物来赏玩。真正的艺术被贬低,仅仅用来表示财富,明显的非艺术之物却披上艺术的荣光,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有适用审美不充分概念的无数事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