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预防腐败60招之端正党风

预防腐败60招之端正党风

时间:2024-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12招端正党风党风就是党的作风,党风是党的形象外在表现,是同广大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精神纽带。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盛衰存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我们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党风问题而带来的党的性质蜕变的危险,时刻存在着。党风影响社会风气。针对党执政后的新情况、新特点,1957年3月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关于整顿党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进一步强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预防腐败60招之端正党风

第12招 端正党风

党风就是党的作风,党风是党的形象外在表现,是同广大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精神纽带。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盛衰存亡。发展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克服脱离群众的种种腐败现象,增强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吸引力、号召力,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问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使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1980年,陈云同志在总结我党执政经验的基础上,面对改革开放初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和任务,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从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这一科学论断,对于我们在新时期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

党风关系到党能否改变性质。党风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在行动上的表现,它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党执政以来,非常重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毛泽东同志曾多次教导我们,要警惕由于党风腐败而带来的党的性质的蜕变,并号召全党同志要自觉抵制糖衣炮弹的攻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我们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党风问题而带来的党的性质蜕变的危险,时刻存在着。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党风关系到党能否正确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风好,党员就能经常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广泛搜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如果我们党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党风不好,不能深入人心,我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会出现问题,党的事业就会遭到挫折,甚至失败。

党风关系到国家政权能否巩固。党的作风建设同国家政权的巩固有着密切联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证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建立以后,仍然存在着被颠覆的危险。因此,全党同志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每个党员和领导干部都要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党风正,我们的党才能赢得民心,国家政权才能巩固和发展。

党风关系民心向背。党风问题就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党从诞生那天起,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党风好,人心就向着党,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就必须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地坚持群众路线,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党风影响社会风气。党风好坏对社会风气起着导向作用。当前,我们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使我们的社会和谐稳定,有一个好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好坏,对党风建设也会产生影响。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共产党员。而社会上先进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对每个党员都有教育作用。社会风气好了,广大人民群众就能自觉抵制和打击丑恶现象,帮助党纠正不正之风。

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中坚和骨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其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到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也反映着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因此,领导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不仅是本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体现,也是党的作风的集中体现。领导干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执政党的形象,是广大群众对党执政能力和先进性评判的重要标志,直接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到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只有领导干部保持优良的作风,才能保证全党、全社会形成良好的作风和风尚。

我们党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作风的党,也是一贯重视作风建设的党。每逢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时期,我们党都特别强调作风建设,要求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确保党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关系,使党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井冈山时期,革命队伍主要由旧军阀部队的官兵和刚刚穿上军装的农民组成,毛泽东同志针对部队中存在的军阀作风和农民身上的缺点,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把部队改造成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形成了具有我军特色的优良传统作风,使红军新战士经过短期的培养锻炼,变得高尚起来、纯粹起来、勇敢起来,能够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自觉为了人民的利益和民族的希望前赴后继。

延安时期,针对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错误思想,我们党在全党开展了“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的延安整风运动,号召全党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作风。通过延安整风,提高了党员的党性修养,培养了一大批党的骨干力量;培育并形成了党的三大作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党内确立,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为我党、我军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同志在会上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使我们党跳出历代政权盛衰兴亡的“周期律”,掌握了党保证长久执政、为人民执好政的重要法宝。针对党执政后的新情况、新特点,1957年3月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关于整顿党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进一步强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继续重视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邓小平同志曾严肃指出:“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要求全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江泽民同志强调:“党的作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作风不正,形象好不了,必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党的作风状况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胡锦涛总书记也十分重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担任党的总书记后不久,就向全党提出了坚持“两个务必”的要求。针对当前干部队伍中思想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就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向全党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

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关于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要求和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高度重视、关注,也充分说明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在党的建设、思想作风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必须坚持不懈,常抓常新。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科学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求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作风来保证。总书记在讲话中严肃指出:“领导干部作风问题不解决好,科学发展观就很难落到实处,那种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做法,那种违背规律、盲目蛮干的做法,那种只看眼前、不顾长远的做法,那种畸轻畸重、忽视协调的做法,那种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的做法,那种好大喜功、脱离实际的做法,都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的目标格格不入的。”只有切实端正领导干部作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才能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良好的风气能够营造扶正祛邪的浓厚氛围,产生扬善抑恶的重要作用。如果领导干部作风不正,不仅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头人,反而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甚至激化社会矛盾。只有领导干部作风良好,才能形成共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力量。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不仅体现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上,而且也体现在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良好作风上。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指出:“共产党的领导够不够格,决定于我们党的思想和作风。”一个政党的领导干部作风好,其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就强,其执政基础就稳固。一个政党的领导干部作风不好,就必然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其执政基础就会逐渐瓦解。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许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的重要政治优势,是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起来的鲜明旗帜。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我们党才能更好地提高执政能力、永葆先进性。(www.xing528.com)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举措。新世纪新时期,我们党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形成了重视学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爱民等很多富有时代特点的良好作风,保证了改革、建设和发展的顺利推进。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在作风方面出现的问题。回首2006年查处的腐败大案,上海市原市委书记陈良宇、北京市原副市长刘志华、安徽省原副省长何闽旭、海军原副司令员王守业、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等一批省部级干部,因涉嫌违法违纪而先后落马。在这些腐败的高级干部中,大多数都是从作风上出问题开始的。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坚持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是反腐倡廉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只有不断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观念的侵蚀,及早发现和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才能有效防止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切实把反腐倡廉工作引向深入。

当前,领导干部作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形式主义。比如,爱做表面文章,不愿真抓实干,满足于当“传声筒”、做“中转站”,习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工作中讲得多做得少、布置得多检查得少。再比如,贪图虚名,好大喜功,搞花架子,热衷于喊不切实际的空口号,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形式主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敌。搞形式主义不但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还会制造一种虚假的繁荣,误导社会公众,浪费人力物力,贻误发展机遇,导致推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落空,严重妨碍和影响党和人民的事业。

二是官僚主义。一是在对待人民群众上,缺乏真切情感和服务意识,不是深入基层、联系群众,而是高高在上、漠视群众,不关心群众疾苦,不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甚至不顾群众死活。二是在对待实际工作上,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不深入实际,不了解实情,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甚至失职渎职。官僚主义的实质是背离党的宗旨、当官做老爷。官僚主义问题不除,就会严重危害党群干群关系,阻碍民生问题解决,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难以落实。

三是本位主义。表现形式主要是不从全局出发,强调局部利益,缺乏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借口地方和部门特殊性,对上级的决定和部署,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甚至搞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本位主义干扰工作大局,破坏政令统一,妨碍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影响区域统筹发展。

四是奢侈浪费。表现形式主要是讲排场、比阔气,超标准超编制配备小汽车,超标准建房、多占住房,修建豪华办公楼,用公款大吃大喝、出国(境)旅游、参加高消费娱乐活动等。奢侈浪费问题不仅造成物质上的极大损失,而且败坏党风政风,带坏社会风气,不利于把有限的资金资源、财力物力用到促进科学发展上,不利于在新的发展阶段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五是心浮气躁。表现在学习上,是不求甚解、浅尝辄止;表现在工作上,是急功近利、短期行为;表现在工作方法上,是简单粗暴,应付了事。一些干部到了一个地方,不是沉下身子去真抓实干,而是凳子没坐热又想去谋求更重要的岗位,“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浮躁之风容易产生不切实际、不顾长远、违背规律、盲目蛮干等问题,导致工作不实,基础不牢,影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有效贯彻。

上述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从主观方面来说,领导干部个人的思想观念、素质能力、党性修养、道德水平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党性原则不强、政绩观扭曲等,这些是内因,表现在外就是作风问题。二是从客观方面来说,文化传统、社会环境、体制机制、利益关系等有着深刻影响,比如我们党长期执政的状况,容易使一些领导干部产生脱离群众等倾向;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容易使一些人受到腐朽思想的侵蚀;长期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行为惯性和改变落后面貌的压力,容易产生急功近利思想等。三是从工作方面来说,作风教育不扎实、规章制度不健全、监督管理不严格、追究惩处不到位,导致一些作风建设的措施要求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尚不健全,对领导干部作风正面导向作用发挥还不充分等。对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必须全面分析、找准症结、把握规律,做到实事求是、积极应对、有效解决。

如何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央纪委副书记张毅曾撰文指出:

1.要加强教育筑牢基础

思想道德教育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点加强党的宗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政绩观,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充分利用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等教育资源,开展优良革命传统教育。如安徽六安建有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陈列着许多反映革命前辈和革命先烈事迹的资料,看后让人净化灵魂、提升境界、深受教益。要把继承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同培育和树立新风正气结合起来,大力宣传当代楷模和优秀领导干部先进事迹,从时代精神如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中汲取养分,在领导干部中弘扬科学求实、亲民为民、清正廉明等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风尚。还要利用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引以为戒,警钟长鸣,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保持优良的作风和高尚的品质。

2.要健全机制形成导向

好的作风要有内在的信念来支撑,也需要外在的机制来引导。要着重建立健全三个机制。一是选人用人机制。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把干部作风状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因素,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素质的重要方面,真正把作风好、工作实、靠得住、有本事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对那些做表面文章、掺水分、造虚假政绩的,一经发现就要严厉惩处,不仅不能提拔重用,还要追究责任,调整职务,直至给予处分。二是考核评价机制。认真落实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在考核干部实绩时,既要看发展的速度,也要看发展的质量,更要看解决民生问题的效果。要注意两个延伸,即向下延伸,让服务对象有更多的发言权;向过去延伸,让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有更多的发言权。要做到公正科学地评价政绩、严格公平地给予奖惩,以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三是责任追究机制。坚持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建立健全有关工作责任制度和追究办法,严格追究程序,不仅对行政过错要追究,对不作为、不履职的也要追究。

3.要注重监督强化约束

强化监督是促进领导干部改进作风的关键措施。一是要开展专项治理。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查找和梳理不同地方、不同层次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制约和阻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对影响面广、群众反映强烈、治理条件具备的,要集中加以整治。比如,对领导干部住房问题、秘书配备问题都应进一步提出规范性要求,并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二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监督。认真落实党内监督各项制度,加强对与领导干部作风密切相关的关键环节的监督,做到监督关口前移,及时发现和解决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拓宽监督渠道,加强效能建设,开展群众评议,推进党务公开,积极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等。要注意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三是要严肃纪律。加强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作风问题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和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挥霍浪费等行为。

4.要创新制度提供保障

制度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根本性。要针对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制定和完善规范领导干部行为的具体制度,如联系群众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廉洁从政准则等。要把改进领导干部作风的要求贯彻到各项党内法规、国家法律、行政规章和具体工作规程之中,坚持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制度解决产生不良作风的深层次问题,如健全权力运行机制,推行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和公务接待制度改革等,为领导干部树立良好作风提供制度保障。(参见2008年12月17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