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楼市大变局:应对之道

楼市大变局:应对之道

时间:2024-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不禁要问,这个淹到了中国经济“脖颈”的泡沫到底是怎么吹大的?有专家把房地产视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第一挑战,楼市如有闪失和起落,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部六省份人口“空心化”,其中重庆为最,外流是主因。六个省份常住人口出现负增长。

楼市大变局:应对之道

4.楼市泡沫淹到了中国经济的“脖颈”——泡沫是怎样吹大的?

很多人的财富将被这个泡沫吞噬。人们不禁要问,这个淹到了中国经济“脖颈”的泡沫到底是怎么吹大的?

国民经济中,房地产的“支柱地位”确已超出想象: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土地财政调研报告显示,6.6%的GDP来自房地产,1/4的投资来自房地产,60个产业的兴衰直接挂钩房地产。有些地方,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有专家把房地产视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第一挑战,楼市如有闪失和起落,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中国楼市到底有多大泡沫?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就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房地产投资市场。据总部位于纽约的高纬物业的统计报告,2009年,中国的房地产投资增加了一倍多,达1562亿美元,约占当年全球房地产投资总规模(3677亿美元)的42%。然而资产泡沫并没有因此有所收敛,通货膨胀列车依然高速行驶着。有网友调侃说,地球人都知道中国的楼市泡沫很大,也知道巨大的泡沫迟早有一天会破灭,而且破灭的时间近在眼前,很多人的财富将被这个泡沫吞噬。人们不禁要问,这个淹到了中国经济“脖颈”的泡沫到底是怎么吹大的?

从历经阶段看,泡沫吹大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刚性需求房价上涨提供了土壤和基础;二是制度性缺失和错误导致房地产调控失效,从而进入恶性循环;三是越调越涨的恶性循环,使得房价上涨预期得到强化,房价上涨进入预期推动阶段。

第一阶段:刚性需求为房价上涨提供了土壤和基础

1.经济快速发展提升需求能力。1978年,中国GDP为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十位;人均GDP为381元,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经济总量世界经济的份额为1.8%。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资料,中国人国民收入1980年仅为220美元,2000年已升至930美元,2008年达2770美元,2010年更增至4260美元,增幅可观。

中国GDP世界排名为1978年第15名,1990年第10名,1995年第7名,2000年第6名,2007年第4名,2010年第2名。

2.中国的人口红利及城镇化进程。从中国楼市的“历史”来看,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国以来,种种原因造成住房的困难,这是历史原因,所以人口红利和历史原因是两个很重要的因素。

城市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中国总人口9.626亿,2010年中国总人口13.6亿。中国城市化率1978年为17.92%,城镇总人口1.72亿人。改革开放后,城市化步伐大大加快:1978年全国城市为192个,2007年达到660个,2011年3月3日我国城市化率已超过47%,成为30年来城市化率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居住在城镇的人口高达6亿多人。

第二阶段:制度性缺失和错误导致房地产调控失效

1.保障房的缺失:市场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建国以来到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中国一直是个住房困难大国,几十年来积压了大量住房需求,从1998年到目前,虽然是市场化供给十几年了,但只有少部分有能力购买者通过市场化途径得到满足,没有购买能力的大多数,住房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市场化的解决途径应该是靠政府主导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来满足,但实际情况是,这项工作严重滞后,导致市场供给出现结构性的矛盾,所有人都拥到商品房市场,由于政府发挥的市场调节功能缺失,造成市场供给出现结构性矛盾,众人挤过独木桥,房价哪有不涨的道理。

2.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和贫富差距。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2006年我国的收入差距体现在城乡之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2005年为3.2∶1,全国收入差距的60%以上出自于此)、区域之间(东中西部已有的收入差距,由于倾斜式发展战略实施而被进一步扩大)、行业之间(有数据表明,从2000年到2004年,四年间行业差距扩大了1.6倍,按全要素收入来分析,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之间相差5~10倍)、阶层之间(收入最高的20%群体的收入,是收入最低的20%群体收入的33倍)。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出现的现象是,城市与城市的均好性非常差,这也是导致一线城市流动人口居高不下的原因所在,有调查数据显示,在本轮调控之前,上海市外来购买需求已经占到50%以上,而北京是35%以上。

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部六省份人口“空心化”,其中重庆为最,外流是主因。东部沿海的发达省市,常住人口急速增长,广东超越山东和河南,成为常住人口第一大省。按过去十年城市人口的增速,北京和上海常住人口每20年左右翻一番天津常住人口的翻番也只需要27年。中西部的大部分省市区,人口增长减缓。六个省份常住人口出现负增长。这解释了一线城市过去房价大幅上扬的原因,也解释了重庆地区房价涨幅不高的原因所在。(www.xing528.com)

同样的情况表现在二三线城市,便是农村向县城聚集,县城向省城聚集,由于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高峰期,使得中国绝大多数城市都表现出人口导入性的特征,也正是这个特征,正是这些强大的导入性需求,使得以刚性需求来衡量居民收入和房价比的数据失真。

另一方面,贫富差距的加大,表示社会财富向少数人群集中,这就促使投资性需求的产生,有钱的拥有几套甚至几十套房,通过出租或转让获利,而没有消费能力的要么根本买不起,要么当房奴顶着巨大的还款压力。投资性消费特征是其相对交易的频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房价。

3.土地出让制度。前几年,在GDP为纲和经营城市的推动下,全国一窝蜂似地学习上海浦东和大连模式,全国上下都在大讲特讲经营城市,搞城市规划,拉开城市框架,大搞城市建设,大上形象工程,一窝蜂似地搞开发区,搞招商引资,搞行政中心大搬迁。

地方政府靠什么来发展城市建设城市呢?其中占比很重的一块就是土地财政。用卖地款支持建设,要追溯至改革开放初期,据说邓小平霍英东,说百废待兴,建设需要钱,但到哪儿去弄钱呢?霍英东提议说中国有那么多土地,可以适当卖一些啊。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没有考证。但这几年来,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却可以从国家审计署最新的数据中看出一斑: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10.7万亿元,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万亿元,占六成多,其中,承诺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为2.55万亿元,占比四成,涉及12个省级、307个市级和1131个县级政府。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暴露无遗,下半年或只能加紧卖地。坏账率达到三成,最后还得老百姓买单。

4.银行按揭贷款的杠杆作用释放需求。1997年,我们操作的一个项目接受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组采访,节目的主题是探讨全国数万亿元的居民储蓄问题。带队拍摄采访的是曾从央视丽江任副市长的前央视名嘴王志,当时他还没有大红大紫,为人十分谦和。他感叹说,如果北京也像上海一样放开银行按揭,那么像他们这样的人就都能买得起房了。这其实也正是他们录制这档节目的主题所在。

的确,是按揭贷款释放了大量的需求,上海1998年、1999年期间,按揭零首付、按揭利息全免的促销案例比比皆是,不能想象,如果没有按揭贷款,中国目前的楼市将会是怎样。

5.中国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年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历史上最宽松货币的时期。其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表述历经了“适度宽松、宽松、适度从紧、从紧”等多次变化,但每年央行都向市场注入大额净头寸,2006年为1.45万亿元,2007年为0.47万亿元,2008年高达1.86万亿元,2009年更是高达2.75万亿元。

6.经济结构失衡导致外行业资金涌入。近些年,随着中国外贸企业和制造业在世界的地位崛起,大量外贸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得到长足发展,一方面企业规模大了,日子好过也有钱,于是就有多元化扩张的冲动和需求,另一方面,取消出口退税、人民币升值所造成的企业利润和竞争力下降,也促使这些企业把手头资金投向利润率更高的行业,房地产业显然就是不二选择。

这也难怪,从行业利润常识来看,纺织业的利润是2%,家电2%,外贸企业的利润不到10%,但是房地产开发的利润率高峰时达30%~40%,这样的利润差距,是做企业的都会怦然心动。大量资金涌入所导致的结果便是地价房价被推高。

7.权力寻租和腐败推高房屋成本。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重大腐败案件增多,且性质恶劣。比如重庆市规划局、海南省海口市规划局、湖南省郴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相继发生比较重大的腐败案件,涉及金额相当惊人。

8.开发商捂盘和投机炒作。由于房价的飞涨,一些开发商心痛地发现,他所开发的项目如果晚卖一年,所能产生的利润即可翻倍甚至不止,也有一些开发商因祸得福,以前烂下来的楼盘或是因纠纷停工的项目,复工后反而赚到自己意想不到的高额利润,在这样情形下你会怎么办?于是,囤积土地、捂盘惜售就成了部分开发商顺理成章的决定,在没有相关的政策约束出台之前,他们的行为就是合法的,为高额的利润,背负道德舆论的谴责又算得了什么?这当然不包括那些顶风作案被罚下课的开发商,他们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9.文化因素:中国人对房产情有独钟。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成家立业,衣食住行,都把住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一方面是因为中华文化是以血缘维系,族人群居,向往安定平静的生活,所以需要安身立命之所,另一方面,中国人忧患意识强,喜欢储蓄攒钱,而购置家业就是最好的储蓄,比如在商铺投资方面,中国就有“一铺养三代”的观点。

第三阶段:越调越涨的恶性循环

1.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0年以来,中国CPI一路高歌猛进。2011年以来,从4月的5.3%,到5月的5.5%,到6月的6.4%,再到7月的6.5%,创下37个月以来新高。8月的CPI为6.2%,与7月相比,有小幅回落,但CPI未来仍将维持在高位运行。因为通胀,建筑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机械使用费上涨都形成了对房价上涨的推动。更重要的是,基于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判断,国外的热钱从各个渠道涌入中国,大肆购买中国的固定资产,从而直接推动房价上涨。

2.越调越涨的事实,强化了购房者对房价上涨的预期。2004年国家开始对房地产进行调控,拿上海来说,温州的炒房客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出逃,但是短短半年之后又卷土重来,因为他看见国家严厉的调控对房地产没有作用、没有影响,所以钱没地方去,又返回楼市。因为大家如果都觉得房价会涨,那么大家就都会去买,就把需求放大了,供给一方又认为房价会涨,他就晚一点把商品推向市场,这就使得供求关系进一步扭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