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政策建议及落户资助

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政策建议及落户资助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在舟山落户的大宗商品交易机构,地方财政给予一次性资金扶持;并参照物流等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实行营业税减免或差额抵扣;切实解决好交割中增值税差额问题,以及交易价格结算差价形成的税收问题。

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政策建议及落户资助

(四)建设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若干政策建议

1.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当前迫切需要获取的国家政策支持包括:一是积极申请获取“中国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品牌,在现货挂牌交易、现货竞价交易基础上,在国内首创“商品即期”交易模式,中远期积极探索推行美元挂牌、结算交易模式,并有序推出原油、汽柴油、铁矿石煤炭粮油期货品种上市,加快形成若干大宗产品交易的“舟山价格”,并将交易价码及未来价格走势预期编成指数发往全球。二是积极争取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选择有条件的区域或岛屿(如金塘、六横、长涂等港区)设立保税物流园区或大宗散货商品保税港区。考虑到周边已有宁波梅山和上海洋山保税港区,新增保税港区存在一定难度,拟议中的舟山保税港区应突出大宗散货,与上海、宁波的集装箱货物形成差异化发展。此外,应积极争取海关总署对舟山在海关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配备等方面给予特事特办待遇,并实施具有海岛特色的更为开放的口岸监管模式,切实营造“大通关”口岸体系。三是争取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先行先试的部分政策平移至舟山,如启运港退税政策、离岸金融服务政策、建设港航服务体系政策和促进国际航运服务产业发展政策等。四是推动海洋经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建议由国家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牵头,抓紧启动编制宁波—舟山港集疏运专项规划,优化铁路枢纽布局,加快铁路路网建设和货场调整,支持跨海铁路、铁海联运项目规划建设。

2.切实优化商贸环境

围绕建设与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集聚高地和改革创新试验基地目标,结合舟山实际,急需完善航运科技、航运咨询和航运信息服务产业体系,提升现有船舶交易市场能级,发展航运服务集聚区。研究出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税费政策和对航运企业从事国际航运业务免征营业税政策。积极争取设立海洋开发银行、从事船舶租赁融资业务的金融租赁公司和专业性航运保险机构。加大智力支持力度,大力实施现代物流、离岸金融服务和航运人才培养,加大对现货中远期市场、期货市场所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选派干部与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外知名商品交易所进修学习,强化产品市场前景研判、市场交易工具创新、市场指数产品研发、市场宣传推介等能力的培养。

3.积极探索市场拓展(www.xing528.com)

切实把握腹地终端消费市场巨大需求潜力的主动权,依托舟山大宗散货“国际枢纽港”和“物流岛”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铁矿砂中转贸易、煤炭中转加工配送、石油及衍生品中转贸易储存、粮食中转加工配送、化工品中转储运加工、船舶交易基地,积极为长三角乃至国内外厂商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提供服务,并谋求在更大范围内创新品种,有效开拓市场。积极尝试与国外知名商品交易所建立战略联盟,争取国内主要商品(期货)交易所在舟山设立当地优势品种的商品期货交割仓库。对在舟山落户的大宗商品交易机构,地方财政给予一次性资金扶持;并参照物流等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实行营业税减免或差额抵扣;切实解决好交割中增值税差额问题,以及交易价格结算差价形成的税收问题。适应建设现货即期市场、货物交割(交收)仓库以及大宗商品吞吐码头和堆场对用海(含深水岸线)用地有较大需求的现实情况,加强大宗散货公共泊位建设、大宗商品现货即期市场新建或改建、大宗商品交收(交割)仓库建设或扩建。

4.着力推进交易创新

鼓励在交易品种、规格、方式和合约品种、风险管理等方面开展创新。支持运作经验、风险管理、专业水平等方面符合条件的大宗商品贸易流通企业开展金融创新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支持推进现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开发大宗商品新类别、新品种的交易系统。根据会员企业贸易需要,及时开发适应国际贸易需要的中远期外盘交易标准合约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交易设施。充分发挥第四方物流市场和行业电子商务网站作用,开展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巩固提升大宗商品区域资源配置能力。

5.切实完善支撑体系

一是完善金融服务支持。严格实行第三方监管制度,保证交易金额安全。加强金融机构对市场交易的支持,在合作银行选择、金融结算快捷、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积极实现金融机构与交易平台的密切合作和良性互动。积极探索建立统一的交易结算中心,提供统一结算清算服务,并对所有交易资金实行第三方结算管理。二是完善信息服务支持。与国际商品交易所对接,引入先进理念和技术。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专用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创新物流商务模式。建立数据交换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广政务、商务、生产等板块的信息化应用。三是完善物流服务支持。实现大宗商品交易与港口生产贸易联动,加快发展沿海、江海联运和国际航运三大运力,提升本土船队规模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并做好已建、在建港口项目货源本地化运输的推进落实。四是完善运输网络支持。加强集装箱专业泊位、多用途泊位和临港仓储设施建设,完善与港口相配套的铁路及公路集疏运系统、仓储配送中心建设,构筑现代综合运输网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