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省人武系统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为经济腾飞建功业

陕西省人武系统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为经济腾飞建功业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围绕西部开发发挥自身优势 陕西省人武系统为经济腾飞建功业地处西部大开发“桥头堡”的陕西省各级人武部门,抓住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发动民兵预备役人员投身西部大开发,掀起了新一轮民兵参加经济建设的高潮。陕西有高等院校53所,有科研单位2000多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3%。这些绝对优势,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发动机”和“加速器”。为此,陕西省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科技要先行的战略决策。

陕西省人武系统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为经济腾飞建功业

围绕西部开发 发挥自身优势
陕西省人武系统为经济腾飞建功业

地处西部大开发“桥头堡”的陕西省各级人武部门,抓住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发动民兵预备役人员投身西部大开发,掀起了新一轮民兵参加经济建设的高潮。

陕西是全国生态环境较为恶劣、基础设施薄弱、贫困人口比例多的省份,党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之后,陕西省军区党委把组织民兵投身本部大开发作为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内容,自觉在大局下行动,根据所处的特殊地位,提出了“发挥优势再建功业”的参加西部开发总目标,在认真总结过去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党委“一班人”调整参建工作的思路,围绕陕西西部大开发的总体部署,做出了“短期抓扶贫开发、重点抓山川秀美、长期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思路。一是制定了《陕西省军区开展“一部一村”扶贫活动第二个三年规划》,提出了“脱贫不脱钩、致富奔小康”的奋斗目标,要求县级人武部要轮流派出干部常年驻村抓扶贫,再用三年时间,使全区帮扶的118个村全部步入小康。同时,还在民兵预备役人员中开展“一连带一组”“一排帮一户”“一兵扶一人”的网络式扶贫活动,把扶贫工作引向深入。二是制定了《陕西省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建山川秀美工程规划》,依据全省山川秀美工程纲要,在组织民兵大面积全方位开展退耕还林、种草种树、封山绿化的同时,省军区分别在陕北、陕南、关中不同地域各抓10个示范样板点和一批“民兵林”“兄妹林”“夫妻林”。委托杨凌农科城为军分区、人武部培训科技人员,在10个军分区建立了山川秀美科技站,指导民兵预备役人员运用科技种草种树,栽植经济林,并实行“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利益到人”。三是出台民兵参与重点工程建设的措施,将组织发动民兵参加西康铁路、神延铁路、榆靖高速公路汉中机场迁建和黄河古贤水库等一批重点工程的土建工程,帮助民兵预备役人员兴办建材水泥等劳武企业,为重点工程提供需求。

陕西构筑桥头堡

陕西是新欧亚大陆桥经济带最发达地区之一,作为大西北门户的陕西省各级看到了自身的优势,他们充分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抓住千载难逢的西部大开发契机,奏响了迎接和实施大开发的世纪强音。

陕西有高等院校53所,有科研单位2000多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3%。这些绝对优势,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发动机”和“加速器”。为此,陕西省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科技要先行的战略决策。(www.xing528.com)

陕西高等教育将扩大西部广大城乡居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满足大批在校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将提高西部地区的科学文化素质与创新精神。陕西高校的大量科研成果和科技产业,将通过多种形式向西部地区转移,加快“科技兴西”的步伐,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陕西在利用外资方面将实现五大突破:一是实现外资领域的新突破,力争使石油、天然气、黄金开采和加工等属于陕西开发的优势产业,列入国家制定的“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优势产业和优势项目记录”中。二是实现外方技术入股比例的突破。鼓励外方以技术、科研成果、营销和管理等要素入股、合资、合作兴办高新技术企业,对外方投资的技术股比例放宽到35%。鼓励外方以其资金和技术优势创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果转化以及加工推广中心,形成研究、开发、推广三位一体的体系。三是实现利用外资方式的新突破。凡外商承包、租赁本省企业,实现与境内人员承包、租赁企业相同政策。对外商购买本省企业,凡出资额达到该企业注册资金25%以上并办理法定手续的,该企业实行与外商投资企业相同的政策。四是实现与世界500强跨国公司联系与合作的新突破。对在沿海地区投资的500强公司来陕进行再投资的,凡投资额达到25%以上的可享受外商投资待遇,争取3年之内500强公司在陕投资超过30家。五是实现开发区利用外资的新突破。利用外资重点发展机械电力、基础设施及加工业,促进装备技术水平和产品升级换代。

山川秀美工程是陕西西部大开发的首场战役,从陕北起步,逐步推开,分三段实施:1999年到2000年的第一阶段,即起步阶段,2001年到2005年为第二阶段,2006到2010年为第三阶段。国家将投资200亿元,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投工93801万工日,经过12年的建设和发展,可新增森林面积39万公顷,灌木面积39万公顷,人工草场面积1000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79万平方公里,初步建立起基本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治理配套的良性生态环境系统,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陕西还将大力开发旅游资源,拓展旅游市场。

(原载于《西北民兵》2000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