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挥综合大学优势,为西部大开发作贡献

发挥综合大学优势,为西部大开发作贡献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挥综合大学优势为西部大开发作贡献孙勇[1]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同志在古城西安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加快西部大开发的动员令,这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发挥综合大学优势,为西部大开发作贡献,是西部地区综合大学面临的历史任务。本文结合西北大学的办学实践,就综合大学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如何深化改革,不断发展,积极作贡献问题进行探讨。

发挥综合大学优势,为西部大开发作贡献

发挥综合大学优势 为西部大开发作贡献

孙 勇[1]

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同志在古城西安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加快西部大开发的动员令,这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中国西部地区面积辽阔,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56%,具有丰富的矿产能源、土地、生物和旅游资源,但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多,人口相对稀少,民族众多,经济发展滞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开发和建设西部地区对发展地区经济、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区差距、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国家政治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整个中国经济发展也将产生巨大影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高等教育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综合大学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社会服务能力强的特点,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位置,在西部大开发中将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发挥综合大学优势,为西部大开发作贡献,是西部地区综合大学面临的历史任务。本文结合西北大学的办学实践,就综合大学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如何深化改革,不断发展,积极作贡献问题进行探讨。

西北大学创建于1902年,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联合办学和“211工程”建设,学校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已成为一所文理工管法商学科齐全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共设有9个学院、23个系、52个本科专业,涵盖9个学科门类。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6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1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学校现有教职工2500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人,中科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5人,国家级、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32人,“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4个,博士生指导教师63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艰苦奋斗、爱国爱校的光荣传统,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和“团结、进取、民主、奉献”的优良校风,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西北大学为陕西和西北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西北地区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

建国前,就由西北大学的前身——西北联合大学分出过3所院校。50年代,西北大学为支持陕西和西北的高等教育事业,再次从所设院系中分立或与其他学校合并建立了6所院校。陕西后来新建的一些高校,西北大学也都从师资、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2.西北大学为陕西和西北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在建国以来西北大学培养的近7万名毕业生中,80%以上都分配在陕西和西北地区工作,大多数已成为本单位的业务骨干,其中不少人还担任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领导工作,有6人成为中科院院士。80年代初,全国15个油田勘探局中13个局的总地质师和8个局的局长都是西大的毕业生,西大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光明日报》曾以《缘何这么多经济学家出自西北大学》为题载文盛赞西北大学是“经济学家的摇篮”。

3.西北大学为陕西和西北的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8年,西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中科院陕西分院联合建立了化学物理半导体、生物、地理、历史、考古原子核物理电子学、计算数学等10个研究所室。这些研究所室后来大都成为中科院和陕西省及西北一些科研单位的前身,为陕西和西北科技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立足于国家目标和科学前沿,“九五”期间一批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

舒德干教授1996年、1999年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NATURE》上发表了4篇学术论文,“昆明鱼”和“海口鱼”的发现,将脊椎动物的起源前推了5000万年,分别入选由524位两院院士投票评选的“1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科技部组织评选的“1999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和教育部组织评选的1999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张国伟院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结构、演化及其成矿背景”研究成果获国家教育部1998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获199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高鸿院士等人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生命科学中的分子光谱分析和电化学分析法研究”中关于电化学免疫分析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发展了电化学免疫分析技术和示波测定新技术,取得了许多首创性的成果。侯伯宇教授等以国际理论物理与数学物理的前沿课题为重点,从事当前国际竞争十分激烈的理论物理基础研究,“侯氏变换”位列1996年5月25日《中国科学报》(海外版)以“国际上用中国人姓氏命名的科技成果”为题报道的11项成果之中。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已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入选“1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其中我校参与并主持了多个子课题。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教授正在主持编纂的《中国学术思想史》是我国学术思想史领域第一套系统完整的学术巨著。经济学学科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在西北地区位居首位,被誉为“西部经济学派”的基地,著名经济学家何炼成教授主编的《中国发展经济学》系列丛书已在经济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5.积极开展陕西省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以张国伟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研究群体,多年来以秦岭作为地质研究的基地,开展秦岭矿产资源调查研究,主持了多项重大项目,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秦岭地区的矿产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全国地质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以博士生导师赵重远教授为首的“含油气盆地构造地质研究”课题组,对陕甘宁盆地的地质构造、地层古生物、沉积岩相、储集层结构等开展了近40年的研究,在预测陕甘宁盆地油气勘探方向、有利含油气区块、油气资源远景评价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赵重远教授于1976年提出陕北地区地质构造中含有丰富油气的科学论断,1984年公开发表后引起高度重视,现已为在陕北发现和正在开发的世界级大气田所证实,这对陕西、西北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八五”至“九五”期间,学校先后开展了陕西省土地利用现状研究,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土地生产力潜力与人口容量研究,土地盐渍化与沙漠化防治研究,水土流失机理与水土保持模式与方法研究等,为陕西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提供了决策依据。秦巴山区珍贵濒危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综合开发利用我省生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我校主持的国家“九五”重点项目“陕西秦巴山区弱智人成因及综合防治研究”,为提高秦巴山区的人口素质提供了科学的解决途径和措施。

6.对西部大开发进行研究,积极参加国有脱困企业咨询诊断

为了响应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西北大学积极发挥其综合优势,组织骨干力量,主动承担课题,在“西部大开发与陕西大开发思路”等方面先期开展研究,并牵头组织西安交大、省社科联等单位,承担“陕西迎接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对策”课题,注重务虚与务实的结合,在“西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及其陕西示范项目”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前期研究成果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学校积极参加了省经贸委、科委、教委组织的对30户重点脱困企业进行的咨询诊断,被省政府授予活动组织奖。咨询报告获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

面对神州大地涌动而起的西部大开发热潮,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西北大学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1.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迎接西部大开发的挑战

西部大开发是西北大学难得的一次历史性机遇,西北大学作为陕西省惟一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要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和学校的发展方向,立足陕西,面向西北,在为西部地区服务中求发展,争创一流大学。

(1)根据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加大管理体制改革力度,组建环境资源、电子信息、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学院,增设一些为西部大开发服务的教学科研机构。

(2)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加大激励力度,调动广大教职工为西部大开发服务的积极性。

(3)引导大多数科研人员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开展西部地区环境建设所需要的应用开发研究,深入研究西部地区的生态治理、环境保护、能源与矿产资源开发、区域经济发展、旅游产业、文物考古、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现代农业、计算机软件与电子信息等课题。

(4)把为西部大开发服务同学校的自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拥抱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再铸西北大学的辉煌。

2.做好决策咨询服务,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思想库、智囊团

西北大学作为一所重点综合大学,经过80余年的建设,形成了文、史、哲、经、法、管等较为完整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国思想史、理论经济学等优势学科的研究实力在西部名列前茅。在西部大开发中,通过各学科相互交叉可发挥综合研究优势,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1)在西北大学成立专门研究机构,针对西部大开发中提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在继续办好陕西发展研究院、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现有机构的基础上,我校将与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组建“陕西省西部大开发研究院”,专门针对西部大开发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

(2)按照西部大开发思路要先行、政策要先行的要求,我校将组织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承担国家和地方有关西部大开发的研究课题,总结国内外在欠发达地区开发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各级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决策依据。重点研究方向包括: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对策研究;发挥陕西文化优势促进西部大开发研究;西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战略与实现途径研究;西部区域性金融市场发育问题研究;西部大开发中的制度创新与机制转换研究;西部大开发的立法保障研究等。

(3)为各级政府、企业提供咨询、策划、培训服务,为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校将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西部,针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在前期规划、项目论证、政策配套、管理提升等方面提供多学科、多方位的咨询、策划、培训等服务。

3.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西部地区人们的观念转变和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西北大学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很强的文化优势,特别是在西部历史地理变迁、周秦汉唐历史文物、丝绸之路文化特色、西北民族关系、西北宗教兴衰等研究领域成绩斐然,学者辈出,特色鲜明,学科齐全,基础良好,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将以突出西北地区得天独厚的人文历史资源为龙头,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历史文化名城、周秦汉唐陵墓考古、唐代宗教文物、西北民族文化、历史生态变化、东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为扩大西北地区知名度、旅游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建设、地理资源开发和人们的观念转变作出贡献。

4.为西部大开发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www.xing528.com)

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服务扩大在西部地区招生人数。继续加强应用技术学科专业建设,力争把地质学、历史学、经济、石油资源勘察工程、文物保护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办成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特色鲜明的专业。本科生教育要确定在加强素质教育基础上实行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复合性人才,将素质教育、个性教育、创新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研究生教育要认真贯彻“深化改革,积极发展,分类指导,按需建设,注重创新,提高质量”的方针,课程体系要体现研究生教育特点,要有足够的宽广性和纵深度,并具有探索性和前瞻性,突出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教育学生爱祖国、爱西部,为西部大开发奉献青春,在西部大开发中建功立业。

5.为建设一个山川美的西部服务

面对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紧紧围绕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我们将在以下领域继续深化研究,为促进西部大开发和实现“西北地区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1)继续深化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与重建机理的研究,以此为基础,开展黄土高原山川秀美建设区划与规划研究,为黄土高原山川秀美工程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决策依据。

(2)开展鄂尔多斯盆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和整治建设对策研究。包括该区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尤其是重点开展该区能源矿产开发、重化工基地建设的生态环境效应与干预对策研究。

(3)开展西部地区自然保护区区划与建设规划研究,为西北地区山川秀美工程建设提供不同生态类型区的自然保护区示范。

(4)开展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干预研究,为加快西北地区的城市化过程,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5)在耀县生态农业试验示范研究之基础上,深化黄土高原生态农业建设的模式与方法研究,并加强该项研究成果在渭北乃至西北、华北省份的推广应用,促进该区生态农业建设与山川秀美建设。

6.积极进行中国西部矿产资源勘探开发

秦岭——祁连——昆仑——天山构成了中国最重要的成矿带和生态带,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无疑将为蕴藏其中的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西部盆地“盆盆皆有油”,其油气资源约占我国油气资源量的一半,构成了目前和未来中国最重要的油、气资源基地,为我国未来油气资源的接替区。将以含油气盆地动力理论为指导,综合研究油气成藏过程中的各种地质作用和条件,综合应用各种技术方法获取资源和信息,建立相应的理论——方法——关键技术体系,重点进行“进入高勘探、高开发阶段的含油气盆地再勘探”、“油气资源评价和有利区带预测及其勘探开发”、“西部盆地包括陕甘宁盆地的低渗透油田和非均质油层开发”等研究,走现代油气资源综合勘探开发的道路,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7.积极开展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陕西的生物资源相当丰富,特别是秦巴山区蕴藏大量的中草药等资源,俗称“秦地无闲草”。充分发掘陕西省的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会为陕西的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1)陕西省生物资源评价。关于生物资源的调查已进行多年,对陕西省的生物资源重新进行科学评价是需要完成的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只有正确评价,才能合理开发利用。

(2)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生物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以中草药为主,利用秦巴山区自然资源,对贮藏量大、具有明显疗效的中草药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离,研制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重点进行植物、动物的引种驯化和微生物新菌种的筛选及发酵产品的开发利用。

(3)生物技术在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利用生物技术手段,通过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等方法,开发利用生物资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闪亮点。

8.狠抓产学研结合,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迈出较大步伐,近期着重抓好以下项目的进一步开发和产业化工作

(1)霉敌(菌立灭)系列产品的生产。学校于1992年兴办企业,其产品菌立灭原药、水乳剂和叶绿保1995年被国家科委列入“中国成果推广计划”,1998年通过农业部农药登记,1999年通过国家化工局农药生产定点。学校以该项技术成果投入与校外单位合资成立的“西安博特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980万元,可望成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农化产品研究开发生产的基地。

(2)蛋白药物研究开发。国家计委产业化项目“重组蛋白药物示范生产线及关键设备的开发生产”,总投资2200万元。目前项目正在抓紧实施,进入产业化后,以年产50克计算,产值将超过5亿元。

(3)神经生长因子研究开发。西北大学与陕西瑞森企业集团公司合作,共同建立了符合国家GLP基因工程药物研究中试生产线,对“从蛇毒中提取神经生长因子及药用研究”项目进行中试。综合利用蛇毒,将其造福于人类,特别是利用其中的NGF具有广阔的前景。应用此工艺每年可生产NGF11.5g,年产值可达1亿元。

(4)香菇柄综合利用。以香菇柄为原料,采用现代生物工程高新技术生产抗肿瘤药物。该项目已由西北大学和西安市宏源信息实业公司向国家计委申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专项资金,并已通过项目初审。产业化后生产香菇多糖、膳食纤维及保健饮品,每处理100T香菇柄,可获利1亿元,生产香菇多糖及膳食纤维制剂,按日本产品价格的1/4计,利税可达10亿元。

(5)纳米ZnO开发生产。学校与化工部科学研究技术总院及江苏常泰化工集团公司以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了20T/年纳米级ZnO中试试验,并通过陕西省科委主持的鉴定。该中试技术作价300万元,由西北大学、江苏五菱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常泰化工集团公司、化工部科学研究技术总院共同组建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的江苏五菱常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前景广阔,可望取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就系列产品还准备在省内实现产业化。

(6)PTC陶瓷材料开发。以“钛酸钡系PTC纳米晶粉体材料”同安康行政公署办、中国黄金总公司安康金矿合作进行中试技术开发,已通过省科委鉴定,正在组建股份制企业并实现产业化。该项目以当地钡矿资源为基础,开发系列高纯钡盐系列热敏陶瓷纳米晶粉体材料和系列正温度系数热敏陶瓷材料等产品。PTC陶瓷热敏电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工农业自动设备、通讯设备、军事科学技术、航天、航海和航空技术等领域,年利税将达亿元以上。

(7)PHA研究开发。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的课题“可完全降解性生物塑料——聚羟基烷酸(PHA)的开发研究”已通过鉴定。目前主要以开发医疗用材料申报国家产业化项目,实施产业化。该产品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开发生产该产品不仅具有好的社会效益,而且也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8)三维医学可视化分析平台研究开发。已被陕西省政府列入56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之一。本技术的发展重点是建立各种医学成像设备通用的三维医学可视化平台,建立国产的三维医学可视化系统,使我国的医疗成像设备的软、硬件生产成套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系列产品。目前正在吸引投资,实现产业化。

(9)生物基因芯片研究开发。以西大为主体在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西安高新区大学生物工程科技产业园,学校除将以上相关项目进园进行开发生产之外,拟建立“生物基因芯片”研究中心,以吸引国外留学回国人力资源为主体,与世界水平同步研究开发相关领域的生物芯片技术,促进我省生命科学、农业、医学、药学、食品和环境事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化后,每年将产生上亿元的效益。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教育科技要先行。为确保发挥高校优势,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多作贡献,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制定包括高等教育发展在内的国家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西部大开发是一项世纪工程,为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国家的“十五”规划和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应体现西部大开发的新思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把高等教育发展也作为重要内容。建议教育部把西北大学等西部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也作为重点建设项目。

2.建立评估制度。为确保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建议教育部建立评估制度,对西部地区高等学校为西部大开发服务的业绩进行评估,根据各高校为西部大开发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水平和数量以及直接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成绩大小进行专项投资。对成绩突出的高等学校进行奖励和重点扶持。

3.对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进行政策倾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使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受到影响。国家要根据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对西部高等学校在经费投入、管理体制改革、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博士点、硕士点、师资队伍建设、贫困生助学工程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要优先给予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较多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自身的发展能力,使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在投身西部大开发中得到快速发展。

【注释】

[1]孙勇(1950~ ),陕西南郑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北大学校长。该文原载《高教发展研究》2000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