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榆林人武系统参与西部大开发治沙成果报告

陕西榆林人武系统参与西部大开发治沙成果报告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唱参建之歌投身西部大开发——来自陕西榆林人武系统的报告陕西榆林,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榆林,补浪河治沙女民兵连几乎成为民兵预备役人员治沙的代名词。连队有20多名女民兵走上各级领导岗位,9民女民兵光荣参军。说起榆林民兵的故事,无不与治沙联系在一起。榆林军分区主动向地委、行署请缨,向全区发出了《动员各级人武部门和广大民兵参加神府煤田开发的通知》,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

陕西榆林人武系统参与西部大开发治沙成果报告

高唱参建之歌投身西部大开发——来自陕西榆林人武系统的报告

陕西榆林,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代名将蒙恬李广郭子仪狄青等曾在这里策马征战、建功立业,赫连勃勃、李自成韩世忠、杨继业以及近代李子洲、杜斌丞、李鼎铭、张达志等传奇人物在此地或建都、或起义、或革命,谱写了一篇篇叱咤风云的宏伟篇章。

陕西榆林,神奇的黄土地。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北边有名列世界第七的神府煤田,有全国最大的内陆气海;西边有雄厚的石油储量,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

1947年,毛泽东主席率党中央转战陕北,走过了榆林8县23个村,伟人们在黄河岸边的土窑洞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榆林民兵手握长缨、威风凛凛,积极踊跃支前参战,保卫毛主席、党中央胜利东渡黄河,赢得了全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榆林民兵重振雄风,战荒漠、治石坡,建煤矿、改河流,又在黄河岸边、大漠深处树起丰碑。

荒漠变绿洲 榆林民兵名扬四海

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黄土高原结合部,过去水土流失、荒漠化现象十分严重,是向黄河输送泥沙最多的地区之一。据历史记载,秦汉时期,这里还是“沃野千里,庄稼殷富”“水草丰美、牛羊塞道”的好景象。由于气候变化和过度垦荒,生态极度恶化。到建国初期,这里林木覆盖率仅为1.8%,每年向黄河输沙量达5.5亿吨。农田、农场均被沙丘所包围,人民生活极端困苦。流沙大肆南侵,曾迫使榆林城三次南迁,形成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当时曾有科学家依据沙丘南侵的速度预言,再过500年,沙漠将吞没十一朝古都西安。面对艰苦的环境和残酷的预言,从70年代开始,榆林军分区历届党委、领导都把治沙造林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届一届往下传,一任接着一任干,组织发动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成建制大会战,营造绿色长城,向沙漠宣战。

补浪河乡治沙女民兵连是这支大军中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连队。这支沙漠奇兵,从1974年5月组建以来,54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姑娘们,在荒漠中盖起了房子,吃住在荒漠中,一代接着一代地植树造林,修田造地。

在榆林,补浪河治沙女民兵连几乎成为民兵预备役人员治沙的代名词。她们在创造“沙漠绿洲”奇迹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荣誉:

1979年5月,被团中央命名为“新长征突击队”;

1979年8月18日,第二任连长席永翠作为连队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叶剑英邓颖超的亲切接见;

1981年7月,被国家林业部、团中央联合授予“绿化祖国突击队”称号,被全国妇联命名为“三八红旗单位”;

1982年秋,第五任连长潘生清作为团中央候补委员随中国代表团出访日本;

1993年、1996年3月被兰州军区评为“学雷锋先进集体”;

1993年6月,被陕西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治沙英雄女子民兵连”;

1997年9月,原军委张震副主席看望连队并题词勉励;

26年来,连队在艰苦创业中加强全面建设,军政素质全面过硬,连队先后21次为总部、军区首长和地方领导进行军事汇报表演,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先后有15位将军来连队视察。连队有20多名女民兵走上各级领导岗位,9民女民兵光荣参军

说起榆林民兵的故事,无不与治沙联系在一起

说起治沙,人们一定不会忘记一位伟大的女性。她就是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联合国“拉奥博士奖”获得者、东坑乡女民兵牛玉琴。从1983年开始,她贷款植树治沙,在家庭困难重重、丈夫不幸去世的情况下,身挑家务、治沙两副重担,3次承包荒沙,治理荒沙。1997年,她再一次扩大治沙面积,建立综合开发示范林场,初步形成了农、林、牧良性循环发展的生态环境。1998年4月,她与西北电力集团公司合作成立了“绿源泉治沙公司”,开创了农民个人与国有大公司联合治理荒沙的先河,使治沙事业走上规模化的道路。

定边县海子梁乡长城民兵治沙连指导员石光银,带领民兵连和群众十多年如一日,坚持进行荒沙荒地治理,闯出了一条治沙扶贫、规模治沙、绿化环境的新路子。1998年又成立了治沙公司,接纳白于山区12个乡(镇)34户(185人)特困户迁移到连队农场安家落户,走出了一条用治沙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1996年,他应邀到印度参加了联合国亚太地区非政府组织防治沙漠化研讨会。

经过艰苦卓绝的治沙斗争,榆林民兵在长城北侧建起了总长1500公里、造林面积达175万亩的4条大型防风固沙林带和160块万亩以上成片固沙林的“绿色长城”,沙区治理面积达68.4%,使昔日的茫茫沙漠变成了今天的“塞上江南”。联合国治沙专家参观了榆林的治沙成果,惊叹地跷起了大拇指:“榆林民兵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今天,只要登上榆林古长城著名关隘——镇北台,放眼望去,昔日阻挡外族入侵的万里长城已残缺不全,难以寻觅,而保护榆林城的那条巨大的绿色长城却向沙漠深处延伸。

为纪念广大民兵的治沙业绩,榆林市政府在林区立下了一块纪念碑,详细记述民兵治沙的事迹,目前这块“民兵林”被国际治沙和沙业学会树为联合治沙造林样板,已先后吸引了世界上48个国家的400多名治沙专家前来参观。

投身主战场 榆林民兵功垂塞北

历史,给榆林一个机遇:榆林地区的资源要大规模地开发。榆林军分区党委清醒地认识到,武装工作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就要在组织发动民兵参加经济建设上做文章。

在榆林北部的神木、府谷境内,埋藏着巨大的“乌金”——煤炭,储藏量达2390多亿吨,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称为神府煤田。1985年国务院确定三期完成煤田的开发建设。榆林军分区主动向地委、行署请缨,向全区发出了《动员各级人武部门和广大民兵参加神府煤田开发的通知》,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www.xing528.com)

位于神府煤田中心的乌兰木伦河公路大桥,是连接陕西与内蒙古的交通枢纽,也是开发煤田的重要工程。由于河道宽,地质松软,施工难度大,很多工程队不愿承包。神木县人武部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投标并组织了3个民兵连,冒酷暑,战严寒,奋战一年两个月,使该工程提前一年建成通车。

在神府煤田的开发建设中,军分区和人武部共组织民兵包工队320个,成建制地开赴工地,先后高质量、高速度地完成了神榆二级公路100公里、榆林三级机场、大柳塔电厂、包神铁路、活鸡兔露天煤矿等30多个重点、难点工程的土建任务。

开发煤田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而神府煤田位于沙漠之中,建筑材料奇缺。地方领导是关键。榆林军分区和各级人武部门先后扶持民兵、退伍军人分建了水泥、砖瓦、石灰、玻璃等经济实体2500多个,有力地支援了矿区建设。

神府煤田开发伊始,各种配套服务一时难以跟上。为填补矿区职工的生活供给不足,榆林军分区和各级人武部门动员了2万多男女民兵在矿区办起旅社饭店、缝纫、理发等3000多个服务网点,为矿区建设服务。

1993年7月上旬,兰州军区5名常委带领西北5省区50个军分区的百余名将校军官在无定河边参观。他们不敢相信,眼前块块的绿色稻田星罗棋布,过去只听说“小米饭、南瓜汤、陕北自古吃杂粮”,没想到现在“大米饭白生生,榆林人一天吃三顿”。可谁知道,这白生生的大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榆林民兵治河造田用心血换来的。

发源于毛乌素沙漠之中的无定河,给它奔向黄河、汇入大海的第一站主人——横山县的人民群众造成了许多灾害,沿河两岸的农田、果树一次次被无情的洪水冲毁。

1990年春,横山县委、县政府发出了大规模治理无定河的号召。县人武部积极响应,组织了沿河6个乡(镇)和一个国营农场的7200名男女民兵,开展了“向无定河要地、向荒河滩要粮”的大会战。一个时期,沿河两岸红旗招展,人声鼎沸,拉石料、运土方,扛树枝、筑河堤,劳动热潮一浪高过一浪。30多个由基干民兵组成的突击队,跳进水流湍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扛着100多斤的大石块在水中砌墙截流,拼死拼活地奋战了了一年零两个多月,既固定了河水流向,又在故道上造田万余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横山人祖祖辈辈想办而没有办到的事,在新一代民兵手中变成了现实。当年治理的河滩当年就增产水稻400多万斤,新增产值336万元。

横山人在无定河两岸围河造田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如今,仅横山县生产的稻米,不仅能满足榆林地区300万人和神府煤田开发的需要,而且还远销山西、内蒙古等地。

榆林经济的发展史,就是榆林民兵的创业史。

佳县地处黄河中游的晋陕峡谷,这里沟壑纵横,基石裸露,土地贫瘠,水源奇缺,是全国特困县之一。面对贫困的群众,佳县人武部积极响应县委、政府有关治理荒坡石坬的决定,组织沿黄河民兵向荒坡石坂开战,在荒坡石坂上摆开了垒石造田、栽种经济林的战场。他们一边劈山平地、垒石造田,一边引水上山、修建水池

垒石造田,不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带来生态效益。据国家有关部门的专家测定,在治理过的21000亩荒坡石坂上,坡面覆盖率可达60%以上,按每平方公里1万吨计算,每年可控制50万吨泥沙流人黄河。

如今,在佳县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放眼望去,到处是“层层梯田绕山头,沟沟长满红枣树。一年栽树三年富,五年走上富裕路”。今天,沿黄河130个村的小康生活已指日可待。

西部大开发 榆林民兵再展雄风

改革开放20年榆林取得的重大成就,可以说榆林民兵写下了重重的一笔,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鼓的全面擂响,又为榆林民兵再创辉煌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西部大开发,榆林成了陕西乃至全国的关注热点。今年陕西省在榆林的重点项目达10个之多,总投资200多亿元。榆林民兵围绕这些重点项目建设再展雄风。

参加神(木)—延(安)铁路建设,为早日贯通西煤东运大通道正奋战在工程的第一线;

参与榆林机场扩建,提高航空运输能力,为榆林能源开发提供条件;

参建榆靖高速公路,给榆林装上奔腾的轮子;

参加榆林神木矿区新建,实现我国煤产工业由东部向西部的转移;

参建10万吨电能铝、甲醇工程和醋酸工程,促使榆林的资源优势就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再造一个山川美的西北地区”,江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极大地鼓舞了榆林民兵投身西部大开发、建设秀美山川新榆林的信心和士气。榆林军分区向全区民兵预备役人员发出了动员令,围绕地委、行署启动的“十、百、千、万”(建好10条绿色通道、抓好100个退耕还林示范村、抓好1000条流域治理、新建10000座淤地坝)“四大工程”以及210国道神延铁路绿色长廊、长城沿线绿色长城、黄河岸护林区工程,制定关于组织发动民兵参加“山川秀美工程”建设三年规划:每个乡武装部每年组织民兵完成“三个三百”样板工程。即:退耕还林300亩,新修农田300亩,成片绿化林带300亩。每个人武部每年组织民兵至少完成2个以上淤地坝建设、小流域治理或荒山、荒沙、长廊绿化等有较大影响的重点工程项目。

位于“绿色长廊”工程南大门的清涧、绥德两县人武部动员民兵“百连出动、万人上山”,采取集中会战、连片治理的措施,日出各类机械近百台、上劳民兵5万人,治理面积20万平方米。府谷、神木、佳县、吴堡、清涧、绥德等沿黄河土石山区,实施了百万亩红枣生产基地建设工程,红枣面积已达100万多亩,同时他们还组织民兵参加黄河沿岸和“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在黄河沿岸营造了421公里长的防护林带,并成立了“民兵护绿队”,实现了每个民兵每年治1条沟、栽1亩林、改1亩地、种1亩草的目标。仅去年就造林绿山近20万亩,建起“千亩红枣示范园”2万多个。

西部大开发再次成为今年“两会”的一个重要话题。榆林军分区及所属人武部的各级领导在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中,回顾历史,倍感自豪,展望未来,充满信心。他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带领民兵预备役人员在西部大开发中,为榆林的腾飞做出贡献。

(原载于《西北民兵》2000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