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下的服务贸易理论及应用

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下的服务贸易理论及应用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比较优势理论相比,规模经济和与国际市场不完全竞争相联系的产品差异,可以更好地解释增长迅速的产业内贸易,这种状况在服务贸易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关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的代表性理论有琼斯和基尔考斯基的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马库森的服务部门内部专业化理论和弗兰克斯的外部专业化理论。马库森和弗兰科斯从需求角度分析了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下的服务贸易,进一步印证了琼斯等人的观点。

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下的服务贸易理论及应用

与比较优势理论相比,规模经济和与国际市场不完全竞争相联系的产品差异,可以更好地解释增长迅速的产业内贸易,这种状况在服务贸易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关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的代表性理论有琼斯(R.Jones)和基尔考斯基(H.Kierzkowski)的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马库森(J.Markusen)的服务部门内部专业化(内部积聚)理论和弗兰克斯(J.Francois)的外部专业化(即强调服务在协调和联结各专业化中间生产过程中的外部积聚作用)理论。其中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指出科技进步引致服务价格下降,服务生产趋于分散化,生产组合方式多样化,从而导致对服务链的强烈需求,国际服务贸易由此发生。马库森和弗兰科斯从需求角度分析了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下的服务贸易,进一步印证了琼斯等人的观点。

科技进步使服务生产成本趋于下降,服务价格变得越来越低廉,这一变化导致了服务生产的分散化、迂回性。将生产过程分散在不同地点,增加了生产方式的组合,从而导致对服务链更为强烈的需求。由此,国际服务链得到了更为频繁和大量的使用,进而成为生产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琼斯和基尔考斯基为此提出“生产区段和服务链”(Production Blocks and Service Links)理论,来探讨企业产出水平的提高、收益的增加和要素分工的益处,以及三者如何促使企业转向通过服务链联结各个分散生产区段的新型生产方式。一系列协调、管理、运输和金融服务组成服务链,当生产过程逐渐分散到由不同国家的生产区段合作生产时,对国际服务链的需求就会明显上升,从而诱发国际服务贸易。

(1)生产过程的分散化。图6-1描述了生产过程的4种分散化过程,分别用A、B、C、D对应的4幅小图来表示,PB表示生产区段(Production Block)。其中A表示单一生产区段,即某个生产过程在同一地点完成,服务投入的影响在这一阶段并不明显,仅仅参与生产区段的内部协调和联结厂商和消费者的营销活动。若假设某厂商位于生产区段内的技术隐含着规模报酬递增效应,且边际成本不变,则在图6-2中,a a′表示总成本随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上升,其斜率为边际成本;截距Oa表示厂商和其他与生产区段有关的固定成本。

图6-1 生产过程的分散化

生产的扩张使社会分工与专业化程度愈益加深,加速了生产区段的分离。图6-1B反映了这一情况。假定生产分散化改变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的比例,且在生产区段之间增加投入大量固定成本可以导致较低的边际成本,生产分散化后的总成本与产出的关系如图6-2中的实线bb′。在该阶段中,服务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图6-1B中的两个生产区段需要通过服务来协调和联结,由此会产生服务链成本,如运输服务成本、协调服务成本。由于生产区段的分散导致总成本中增加了联结生产区段的服务链成本,故新的成本产出线应为虚线cc′。在图6-2中这些服务成本与生产规模基本无关,因为线cc′与线bb′平行。即使服务链成本随着生产水平的上升而增大,也只需将线cc′画得比线bb′稍陡一些即可。但是,含有服务链的边际成本应低于相对集中生产(线aa′)的边际成本,否则,厂商将不愿意采用分散生产的方式。

如果生产区段与服务链重复图6-2的过程,生产区段与服务链数量将不断增加,最终演变成如图6-3所描述的情形。

事实上,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分工和专业化不断加深,从而导致分散度的提高和生产者服务贸易的增加。图6-1C表示前一生产区段的产品可能作为下一生产区段的生产原料;图6-1D则显示了一种新组合,即各个生产区段同时运行,每一生产区段的产品在最后的一个生产区段组装成最终产品。图6-3描述了上述分散化过程。

图6-2 总成本和产出

图6-3 分散后的平均成本与产出

对于任何分散水平,生产区段内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的结合,即各生产区段通过各服务链对较大固定成本的联结,使得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而且,当一项新的分散技术导致更高的分散水平时,平均成本下降的速度将会更快。

图6-4 边际成本与产出

图6-4说明随着生产的扩大,边际成本与产量的这种关系刺激厂商采用更为分散的生产技术,边际成本阶段性下降,产量阶段性上升。若假定生产仍停留在由单一厂商完成的生产区段,且市场需求弹性小于无穷大,则厂商将增加生产直至MC=MR。然而一条既定的边际收益曲线可能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于多个不同的点。如果需求增长足以使边际收益曲线移到MR1处,位于b点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但b点仅是局部利润最小点,因为增加或减少某个微小产量都将增加利润。a和c点更具竞争力。a点处的利润显然大于b点,这就是说,若产量从a点移到b点,那么较低水平的分散生产技术,将导致边际成本超过边际收益的边际损失;但如果一旦采用更为分散的生产技术,从b点向c点方向的任何微小延伸,都将使边际成本低于边际收益。(www.xing528.com)

如果需求持续平稳增长,同时边际收益曲线外移至MR2,e部分与f部分的面积恰好相等,厂商在q0和q1处生产没有差别。需求的平稳增加导致生产更为分散,使产量呈阶梯状上升。如果边际收益曲线或相应的需求曲线越富有弹性,则产量的阶梯状就越明显。

(2)国际贸易中的服务链。假定在世界市场上交易的都是最终产品而非中间产品和服务,国内生产的商品集反映其比较优势,人们重视且规模报酬递增导致的集中化生产,那么与闭关自守状态相比,允许最终产品自由贸易带来的专业化分工能够增加贸易国的福利。同时,生产过程数量的减少使得剩下的生产过程可以更大限度地分散生产。如果一国在某种商品上具有总体比较优势,但并非国内每个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的成本都比较低,那么,为了追求效率,厂商将在国内和国外分散生产。现实中生动的例子就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着汽车零部件的国际贸易。

图6-5描述了外国服务链引入前后的成本变化,即在同一分散水平上由一条服务链联结的两个生产区段的比较优势结构。H线代表两个生产区段均在国内时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H′增加了服务链成本。若国内和国外各有一个生产区段成本较低,则国内和国外组合生产之后的成本由M表示。假定固定成本仍与H相同,但联结国内和国外生产区段的服务链成本大于两个区段均在国内时的成本,即ca>ba,那么,用于联结跨国生产区段的服务链成本将会把最优成本——产出曲线beH′线折成beM′。也就是说,当产量大于h时,可以采用国内和国外相互结合的分散方式进行生产。

图6-5 总成本和产量:外国服务链的影响

在上述模型中,生产区段位于不同地点,服务链可由一国以上的服务提供者提供。图6-5是假定国内外生产区段的固定成本相同,实际上也可以不同。如果国外生产区段拥有成本优势,那么,它不仅体现在可变成本上,也应体现在固定成本上。另外一个假定是联结跨国生产区段的服务链成本大于联结国内生产区段的成本,这也有例外情况。

电信、运输和金融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技术的进步,已卓有成效地降低了国际服务链的相对成本,使得跨国生产所需的最小规模变得越来越小,图6-5中的h点逐渐左移。这样就极大地刺激了各生产区段跨国生产的积极性。在各厂商积极利用国际服务链进行高效率分散生产的过程中,国际服务贸易,特别是生产者服务贸易就获得了大幅度增长。这一理论也揭示了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生产者服务贸易比重持续上升的根本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