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新贸易理论

基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新贸易理论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规模经济决定的国际分工模式主要受以下三种因素的影响。规模报酬递增与不完全竞争二者相互结合,可以很好地解释当代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现象。

基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新贸易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是新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者。这一理论基础是以企业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为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长迅速的工业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详细的解释。

(一)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的平均成本不断降低,也就是规模报酬递增。国际贸易的发展可以使市场规模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同时规模经济也能够对贸易模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之一。在各国技术水平相同、要素禀赋相同、需求偏好一致的前提下,贸易模式取决于规模经济。

由规模经济决定的国际分工模式主要受以下三种因素的影响。

1.历史原因

某个国家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较早实现了规模经济,这就使其他国家进入的可能性被排除。对于后进国家来说,或许会掌握与先进入国家相同的技术,但是由于有限的市场份额,生产规模与先进入国家来比,是不可能达到或超过先进入国家的,因而在生产成本方面,始终要高于先进入国家,而对于先进入国家获得优势是没有办法得以取代的。

2.协议分工

两个起步时间相同的国家为了避免相互竞争,在规模经济中都能取得一定的好处,也是可以实现的,双方可以达成协议实行协议分工,相互让渡部分产品市场,分别在不同产品生产上实现规模经济。

3.国家产业政策(www.xing528.com)

后起国家可能会选定某个特定的可实现规模经济效果的行业,通过实施产业政策使其生产规模得到扩大,超过最早进入的国家,占领其市场份额。

(二)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在关于传统贸易的理论中,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在市场中拥有无数个厂商,其产品是同质的,信息完全对称。因此,对于每个厂商来说,作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面对的需求曲线呈一条水平状态,任何单个厂商的产量变动都不会对市场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然而,这一假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市场上不再成立。

1.差异产品

由于工业制成品不尽相同,存在千差万别的变化,而且花色品种也非常多,这就导致一个现象:同类不同质的情况普遍存在。比如,同为汽车,但由于品牌、性能、型号等各有不同之处,那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也会有所差异,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会认为它们是不同的产品,即差异产品。

也就是说,各个厂商虽然同在一个行业中,但实际生产的产品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这也就预示着他们所面临的需求线是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不再是单一的水平线,与此同时,他们也不再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再是价格的完全接受者,而是通过自己的相关产量对价格的变动形成影响。

2.不完全竞争市场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一个市场中变成了少数实力较强的厂商之间的竞争,不存在也不可能允许多个厂商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很多产品的生产与出口掌握在少数几个企业手中,于是市场竞争就呈现出了不完全竞争的状态。

规模报酬递增与不完全竞争二者相互结合,可以很好地解释当代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现象。因为产品的异质性以及规模经济的存在,一个国家通常不能同时生产同类产品中的所有产品,只能集中生产国内具有较多消费偏好的某种产品,以从规模经济中受益。本国需求是多样化的,国内对其他同类但不同质的产品的需求,则通过进口来满足。这种生产安排在经济上是合理的,也为贸易双方各自扩大某种产品的生产规模、形成产品的出口竞争优势提供了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