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引进设备到引进软件,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从引进设备到引进软件,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引进软件技术以增强独立开发和创新技术的能力,成为比引进成套设备更好的选择。二是中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进口“成套设备”来引进外国技术,因为配套技术的不完备,导致引进效率低下,改革开放后的技术引进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

从引进设备到引进软件,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从集中引进成套设备转向引进软件技术,以及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循序引进,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1979年4月,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决定从1979年起用3年时间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基本建设投资的缩减,不可能大量地建设新厂。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先念代表中央作“关于国民经济调整问题”的讲话。他指出,去年财政增收200亿元,其中150亿元给了基本建设;引进工作搞急了,去年签订了78亿美元的引进项目合同,全部用现汇支付。1979年计划,基本建设规模、生产指标、利用外资方面都安排大了,在物力和财力上留了不少缺口。根据上述情况,从1979年起要用3年时间进行调整,坚决地、逐步地把各方面严重失调的比例关系基本上调整过来。1979年6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竹入义胜(当时任日本公民党委员长)为团长的日本公民党第八次访华团时指出:“八字方针是为加快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打下一个更好的基础,并不影响我们吸收外国资金和技术的既定方针和政策。国际上议论说我们要收缩,这是误解,他们不了解情况。……所以说,三年调整并不影响我们大量吸收外国资金和技术。但是在吸收外国资金和技术项目时我们也要考虑轻重缓急。比如,我们吸收一个项目时,要考虑到电力、道路,以及相关联的包括加工业的改造。我们不是要放慢吸收外国资金和技术的速度,而是做些调整。至于吸收外资的方式,补偿贸易、合资经营,甚至于外资在中国设厂,我们都欢迎。因为外资在中国设厂,起码我们能拿到劳务收入。它还可以带动一些服务行业,带动企业间的协作、企业的改造。总之,采取这种方式,证明我们的政策是开放的。”[12]加之虽然中国技术落后,但已经基本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和工业体系,已经有了几十万个工业、交通企业,已经有了自己的科学、技术力量。因此当前和今后的首要任务是改造现有企业,引进新的、先进的技术来武装现有企业,更新设备,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潜在力量。所以引进软件技术以增强独立开发和创新技术的能力,成为比引进成套设备更好的选择。

二是中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进口“成套设备”来引进外国技术,因为配套技术的不完备,导致引进效率低下,改革开放后的技术引进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1979年底,全国进出口工作会议总结了以前技术引进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今后引进工作的指导方针,提出引进技术要与国民经济调整相结合,要服从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重点放在加强农业、轻纺工业以及国民经济中的一些薄弱环节上;要与老厂的挖潜、革新、改造相结合,以老厂改造为主,少上新项目;要与提高机械制造能力相结合,控制成套设备进口,应更多地引进专有技术和制造技术;要考虑国内的配套能力,量力而行,做好引进项目的综合平衡和可行性研究工作。1980年12月,国家进出口委在向国务院提交的关于《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工作暂行条例》的报告中提出,“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狠抓调整和稳定经济的方针……三年内一般不搞成套设备的进口,各行各业都必须认真研究,贯彻执行,切实加以改进,把重点转移到真正的引进技术上来。即使是‘补偿贸易’也必须这样办,不能例外。”在上述方针指导下,中国的技术引进工作从引进规模到引进方式,从项目的确定到具体的技术商务谈判,都有了明显的改变。大型成套设备的进口基本上得到控制,1979年大型成套设备引进项目即显著减少,1980年大型成套设备引进项目(不包括宝钢)成交金额只有12000万美元,约占全年成交总额26亿美元的4.8%。单项技术引进比例增长较快,重复引进现象也减少了,到1980年,中央各部门重复进口同类设备的情况已基本消除。

表2.1 中国“四种类型”技术引进基本情况 单位:百万美元(www.xing528.com)

注:四种类型是指许可证贸易、顾问咨询、技术服务和合作生产。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年鉴1982年》第284页;《中国经济年鉴1984年》第199页;《中国经济年鉴1985年》第210页。

从表2.1可以看出,1978年后,国家计划安排的技术引进项目,从签订合同的总金额来说,虽然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是由于“成套设备”合同的大量减少,但许可证贸易、顾问咨询、技术服务和合作生产这四种类型的合同金额所占的比重有很大的上升,1983年甚至超过了50%。

三是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引进技术和设备,因而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对引进项目进行排队,将尖端技术作为引进的重点。面对千头万绪的引进工作,邓小平在1978年9月便指出:我们对于引进的项目,要慎重安排。引进的项目要排两个队,一个是项目的排队,按照轻重缓急;一个是时间的排队,分个先后次序,不要抢在这一两年。主要是引进尖端技术。1982年10月,他在同国家计委负责人谈“六五”计划和长期规划问题时又再次强调:哪些项目早上,哪些晚上,要有个安排,不能挤到一起。并先后确定钢、电、煤、石油铁路能源和交通作为引进的重点,以支持和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