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动创造商机:技术研发对企业的重要性

主动创造商机:技术研发对企业的重要性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内很少有完全独立的自主研发活动。主流经济学以“技术是外生的”“技术是自然科学家研究的对象”等理由为借口,一面把技术研发活动排斥在主流经济分析之外,一面又随意地引入技术创新,同时又在经济分析中不考虑当事人智力活动的进步。现在,在算法框架下,任何人类活动都存在“技术”问题。

主动创造商机:技术研发对企业的重要性

截至目前,我们总是假定,企业在被动地利用市场上的机会。这种看法固然反映了部分事实,但它过于传统和保守。这种看法也是新古典主义的,因为它暗示了,人们总是可以根据对客观状况的分析来决定他们的行动方针。引入有限理性假设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限制这种思维的适用范围,而加入主观的、主动的、积极的和互动的因素。行为主体不仅是在了解和分析客观世界,而且,鉴于这种了解和分析难以达到“完全”的地步,行为主体同时也在构思策略,大胆尝试,意图积极地影响和控制客体。这种思维反映在企业经营方面,就会引起以下策略的运用,即:通过构思和发明新产品来创造市场需求,通过研发投入来谋求管理革新与技术进步,通过运用竞争策略以及政治游说来影响外部环境,等等。对这些策略我们不可能在一个小节中做出全面的论述,本小节的任务只是就此开一个头,也即先从产品、技术与管理创新谈起。

频繁地开设和关闭企业并不是规避风险的好方法。明智的策略通常是,让企业永续经营,然后根据市场条件的变化不时地调整资产、产品结构以及经营策略。原有的商业机会可能会丧失,但企业可以通过指挥人力进行主动搜索,来捕捉新的商业机会。可以从其他地方引入本地市场上并不存在的新产品,也可以投入研究力量,自行开发市场上原本不存在的新产品。

消费者对于某种产品具有“需求”,这通常只是部分的事实。真实的情况是,消费者的需求通常是模糊的或隐含的,甚至连外观表现也没有。消费者指名道姓地叫买某种商品,是因为他拥有关于这个商品的知识和体验,而商品本身却是工程师或者商家发明出来的。如果世界上原本没有手机,消费者也就根本不可能叫买手机。从这个意义上讲,甚至很难说需求方面要比供给方面更为“基本”。经济学必须从一开始就进入互动关系的图式之中。

企业拥有资本,有其他部门在赚钱,这些条件都为在研发方面的长期投入提供了可能。面对创新不断发生的事实,新古典主义者只能把它解释为一种偶然和意外,也无力在创新与有意识的投资活动之间建立起因果联系。而算法的视角告诉我们,创新的机会无穷无尽,因此它是一种常规性的现象。另一个推论是: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一般而言,必然能够产生更多的新产品和新技术。(www.xing528.com)

在一定程度上,创新的确具有某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特点,因此,在针对创新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相关关系。用中国古诗来说,就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但是,这并不表明事情总是如此。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多进行尝试与探索,取得新发现的概率必然就会提高。尤其需要注意到,企业层面的创新,固然离不开灵感、直觉与天才般的构思,但是,在研究与开发部门所进行的大部分活动,其实都是一些常规性的活动。例如,特定信息、知识与技术的搜集。所搜集的对象往往都是现成的,都存在于社会上的某些地方;研发人员所要做的,只是去把它们聚集起来,加以整理,以便得到利用。比如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各类商品的交易信息、竞争对手信息、行业经济信息以及政策信息,这些信息只要获得了,通常也就知道如何加以利用,并不需要对其进行过于复杂的分析。研发部门通常要做的另一类工作就是跟踪、遴选、采购或引进某些已有的技术与装备。这些技术大都存在于同业、相关行业或某些研究机构之中。研发人员所要做的,首先是尽可能早地获知这些情报。其次,对现成技术的分析、评价与遴选本身就是重要的工作。所引进的技术与设备不一定会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有时候应当进行一些改造,但工作量通常不会很大。企业内很少有完全独立的自主研发活动。企业的研发首先建立在基础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其思路常常是前人与他人思想的延续,是在庞大的公共知识基础上的微小的增量。企业在智力活动中的贡献尤其是在最后和最高端。例如,就拿手机的设计来说,主要的技术大都是公共的,而企业本身要决定的则是要把哪些功能包括在特定款式的产品之内,目标用户如何确定,外观与操作界面如何布局,等等。对这些问题往往并不能坐在屋子里通过冥思苦想而得到答案,而是必须走出去,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而市场调查面临的困难则在于,如果没有现成的产品在手,则消费者所做出的回答的参考价值就不太大——但制造现成的样品却代价不菲,而且,不可能就每一种设计思路都制造出相应的样品。有时候,在设计人员看来差异微小的商品,其各自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却存在着重大的差异,不到具体使用的时候,消费者自己也常常说不清楚他的倾向性究竟何在;这简直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在这种情况下,谨慎小心并多做试验(而不是迷信天才与直觉)就是有益的。这些情况都有助于去除笼罩在研发部门头上的神秘光环,说明研发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大都只是一些常规性的工作,所适用的也大都是在其他工作中通行的常理

不仅如此,创新也会发生在其他部门中,发生在任何职位上,以及任何工作之中。如果不开办企业,也就享受不到这些创新的利益。

除了产品设计与生产技术的改进之外,创新可以指销售策略的更新,财务核算方法的改变,以及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的更改,等等。主流经济学以“技术是外生的”“技术是自然科学家研究的对象”等理由为借口,一面把技术研发活动排斥在主流经济分析之外,一面又随意地引入技术创新,同时又在经济分析中不考虑当事人智力活动的进步。现在,在算法框架下,任何人类活动都存在“技术”问题。我们可以在这样的广义上来使用“技术”一词,当然,也可以继续遵从传统的习惯,而把这个词语限于与物质产品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领域之内。本书仍然主要遵循传统的用法,因此,我们把管理方式的改进视为与技术进步在本质上相同而又在种类上有所区别的一个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