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业主体运行:法律准则与稳定购销关系对高效运营的影响

商业主体运行:法律准则与稳定购销关系对高效运营的影响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社会效益,即实现生产的目的,满足社会消费需求,这是社会经济运行对商业主体运行的客观要求。法律是评判商业主体活动的准则,只有依法进行各种营销活动,才能受到国家法律的有效保护,否则会受到法律制裁。从商业主体运行的利润来看,自主经营反映了商业主体运行的本质规定。随着这些方面的调整,往往会使商业主体运行过程出现某种停顿或停滞。因此,购销关系相对稳定有利于商业主体高效运行。

商业主体运行:法律准则与稳定购销关系对高效运营的影响

1)商业主体运行的目标与特征

(1)商业主体运行的目标

商业主体运行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效益或利润目标,即要实现货币投资的增值,取得一定的利润。这是商业主体本身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商业主体运行的自身要求,表现为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二是社会效益,即实现生产的目的,满足社会消费需求,这是社会经济运行对商业主体运行的客观要求。

小案例

非典”时期,汇源果汁赞助了《同一首歌》抗“非典”专辑。这样利用公益活动、公益广告开展商业活动,无疑在民众中树立起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提高了社会效益,进而也带动经济效益的提高。

(2)商业主体运行的特征

商业主体运行的基本特征是依法经营、自主经营,这是由商业主体运行的目标所决定的。

法律是评判商业主体活动的准则,只有依法进行各种营销活动,才能受到国家法律的有效保护,否则会受到法律制裁。从商业主体运行的利润来看,自主经营反映了商业主体运行的本质规定。商业主体是从预付资本开始,经过商品交换获取商业利润的,其全过程都体现了商业主体的意志。无论在哪个环节否定了自主性,商业主体运行就将中断或者变质,利润目标就难以实现。商业主体运行满足消费需求、实现消费者或需求者效用的最大化,不能以非市场的方式强制进行,而只能在健全市场体系、规范交易行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将消费需求信息传导给商业主体,并通过市场竞争在满足自主经营的前提下,商业主体才能够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够按照消费需求组织商品流通。

2)商业主体运行的客观要求

商业主体要发挥自己的职能和实现自己的运行目标,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从商业主体运行的内部条件来看,要求商业主体必须是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同时必须是具有竞争活力的市场主体。从商业主体运行的外部条件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www.xing528.com)

(1)经济运行必须实行市场经济

理论与实践表明,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主体才能正常地发挥自己的职能,商业主体的运行目标才能真正地得以实现。

(2)市场环境竞争有序,市场态势相对均衡

因为只有市场竞争有序,交易规则明确,市场供求态势相对均衡,商业主体运行才能正常地发挥其作用和职能;反之,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垄断、特权、不正当竞争场外交易等充斥市场,或者长期的结构性甚至总量性的供求矛盾存在,就会使商业主体运行无序,主体行为扭曲、变异,从而影响商品流通的顺畅进行。

(3)购销关系相对稳定

购销关系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购销量、品种、交易方式、成交条件、成交对象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要求商业经营者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资金、人员、设备和管理方式等。随着这些方面的调整,往往会使商业主体运行过程出现某种停顿或停滞。因此,购销关系相对稳定有利于商业主体高效运行。当然,购销关系的相对稳定,并不是要购销关系固定不变乃至僵化。只要合理地进行调整,在购销关系不稳定的条件下同样可以实现商业主体的高效运行。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绝大部分产品都按既定的订货合同生产,即所谓的按单生产,只有少量的试制品或新产品没有按单生产。

(4)商业主体与客体运行比例协调

商业主体的经营能力、经营规模、经营范围与商品流通规模、流通时空差异、流通服务水平等能够相适应,两者之间能够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